松兹探村——村情简介5—趾凤乡

余泽

<p class="ql-block">  《松兹探村》系列美篇继续系统地介绍、推介宿松,为宿松乡村振兴助力,让宿松发展更快、更好、更加美丽!</p><p class="ql-block"> 《松兹探村》系列美篇图文主要是展现宿松自然景观、乡村风貌、文化遗产和特色特产,作为推介宿松、乡村游玩指南、民间民俗文史资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搜集、整理、描述、编辑过程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和欠缺,请予以指正;雷同之处请您见谅,感谢理解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美篇《松兹探村》共分为宿松历史名人、历史建筑、传说故事、旅游景点、红色教育基地、寺庙、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情简介等系列。村情简介篇系列简要介绍宿松行政村的村情。</p> <p class="ql-block"> 截至2024年5月,宿松县共辖213个行政村和社区。各行政村在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有发展潜力,也面临挑战。近年来,宿松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村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了一批村级现代农业企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未来,宿松应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村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配置,推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推动全县各村实现全面振兴。</p><p class="ql-block"> 本篇为松兹探村---村情简介5–趾凤乡篇。</p> <p class="ql-block"> 趾凤乡地处宿松县东北部,位于大别山余脉,是一个美丽的典型山区小乡,东、南接本县凉亭镇,西接本县隘口乡,北与太湖县天华镇接壤,距县城27公里。全乡国土面积46.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00亩,山场面积47000亩。辖趾凤村、老岗村、吴河村、南冲村、九重城村、龙溪村、团林村、月丹村等8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3941户,总人口1.4万多人。境内最高峰猴鹿尖938.8米,由4条支流汇成趾凤河水系,沿凉亭河注入泊湖。乡人民政府驻趾凤村。</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40年设趾凤乡。1956年1月永平、石门、龙井乡并入趾凤乡。1958年9月设趾凤公社,属于凉亭区;1984年3月撤销公社,恢复趾凤乡;1992年2月,撤区并乡,趾凤乡保留原建制。</p><p class="ql-block"> 因境内有自然村庄趾凤河,取其前二字,故得名。</p><p class="ql-block"> 趾凤乡有幼儿园1所,小学4所,初中1所。</p><p class="ql-block"> 趾凤乡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乡,林地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达到36000多亩,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经济林主要有板栗、柑桔、甜柿、茶叶、猕猴桃等,年产板栗约300吨,茶叶7500公斤,毛竹3000吨左右。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山芋、马铃薯、油菜等,近年生姜发展很快,且产量和品质具佳,年产约10万公斤。</p><p class="ql-block"> 趾凤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云母储量高达3000万吨,云母含量达60%以上,初级矿品质达80目,且分布集中,浅表储藏,易于开采。云母是隔热、防火、绝源的重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p><p class="ql-block"> 趾凤乡境内群山环绕,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国小长城”——白崖寨风景区;有百年历史的清代官宦民居养英山庄等人文历史景观,两处国家传统村落——团林村刘家大屋和吴河传统古村落。近年来,趾凤乡一直坚持“旅游兴乡、生态立乡”发展战略,先后获得省级“红色旅游乡镇”、“环境优美乡镇”、“第三批全国特色示范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021年获得“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等称号;2023年9月,趾凤乡被正式命名为“安徽省卫生乡镇(2022-2024);同月中国地质学会正式将第三批全国地质文化村(镇)评定结果予以公示,趾凤乡位列其中,成功入选第三批28个“全国地质文化村(镇)”名单(挂牌筹建)。</p> <p class="ql-block"> 九重城村位于趾凤乡东部,东、南邻本县凉亭镇,北接太湖县城西乡,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其中山场9585亩,耕地1880亩。辖32个村民小组,826户,11个中心村庄,总人口3100多人,是趾凤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境内有水库两座,趾凤河、石门河穿村而过。</p><p class="ql-block"> 全村党员109名,村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十二个党小组。</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58年9月设向阳大队,属趾凤公社;1982年更名为九重城大队;1984年3月大队改村,成立九重城村,2004年向阳村和石门村并入九重城村;属趾凤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九重城,指境内有九重城山,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九重城村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经常出没长尾、猫头鹰等珍稀动物;分布有金钱松、多枝杜鹃、五针松等600多种树种和12种竹类,1100多种中草药,其中名贵树木极为稀少,省内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 九重城村是山区和丘陵的结合板块,水稻与经果林并重的农庄。2007年成功与北京君德信投资公司签订千亩彩色花圃苗木种植协议,该项目的引进不仅填补了长江以南的产业空白,而且将作为区域优势作物带动农业产业的结构性转变。市级生态示范项目创兴养殖场,以“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周边村组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2024年上半年栽种贝贝南瓜50亩;九月份完成13亩羊肚菌种植;另外,尝试探索发展种植黑木耳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p><p class="ql-block"> 九重城村旅游资源丰富,山高水奇是集谈禅、品茗、垂钓于一体的理想休闲娱乐场所,位于土地坂南侧杨家田铺的花屋民居(见本系列之历史建筑篇--古民居2-“九重城村的花屋民居”),系清代乾隆时期建筑,属明清时期的徽派风格。2011年1月,花屋民居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宿松县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南宋都统辖石兴宗(1223-1302)(见本系列之历史名人篇--明朝及以前名人-“南宋都统辖石兴宗”)是宿松石姓六顺堂一世祖,抗元将领,葬九重城村的九重塍,地形飞天蜈蚣。其孙石良(见本系列之历史名人篇--明朝及以前名人-“田园宰相石良”)为明朝开国武节将军,被朱元璋封为“田园宰相”。</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众多如“飞天蜈蚣”、“石门拱桥”、“白龙戏珠”、“大小石浪”等奇峰怪石和“观音印”、“野石亭”等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境内还有栖隐寺、蔡王宫、朝天庵等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老岗村位于趾凤乡的西北部,距集镇约14公里,是趾凤乡最偏远的行政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1100人;耕地面积280亩,山多地少。</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58年9月设老岗大队,属趾凤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成立老岗村,属趾凤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老岗,指境内原有山高陡岭的老岗岭,取其前二字命名,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老岗村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境内九井林场及周边其它林场面积近二万亩,占全乡山场面积的40%,盛产杉树、毛竹,现有杉树预计每年可产1000多立方,毛竹100多万斤,还有茶叶、板栗,均是品质上乘。</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老岗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和黄精种植等特色产业。260亩茶园扩建项目已经启动,原本零散的农田荒地如今已被整齐划一的茶树苗所取代,村民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华丽转身。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让老岗村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安徽省林业局授予老岗村2022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称号。</p> <p class="ql-block"> 龙溪村位于趾凤乡东北部,全村共有国土面积金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9亩,山场面积8048亩。全村35个村民组,人口2400多人,是典型的山区与丘陵相结合板块。</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2004年兴隆村、龙井村、柴岭村合并为龙溪村,属趾凤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龙溪,指境内有条小溪名龙井河,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龙溪村过去一直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近年来从呆板的农业生产逐步走向科学发展之路,改变生产经营方式,从低收入生产经营改变为向高收入经济生产方式发展,发展了传统经果林、养殖、毛竹等产业。同时,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长豆角、蜜薯、丑橘种植业,让特色种植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和群众增收着力点,助推龙溪振兴取得显著成效。</p><p class="ql-block"> 龙溪村的古民居(见本系列之历史建筑篇--古民居2)众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有待开发保护!其中姜坊组的姜坊民居,为清代嘉庆时期建筑,2011年1月,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宿松县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南冲村位于趾凤乡中部,全村16个村民组,23个自然村落,348户,近1500人。有山场5839亩,水田370亩,旱地80余亩。南冲村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南冲河与吴家河在村内汇合成趾凤河贯穿全村,水质清澈;张公尖与王宝岭在村内夹河对峙,层峦叠嶂。村内流水潺潺,古木参天,空气清新,优美宜人,适合休闲旅游,村居康养。</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58年9月设南冲大队,属趾凤公社;1982年更名为南冲畈大队;1984年3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成立南冲畈村,属趾凤乡;2004年更名为南冲村,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有来:南冲,指境内有自然村庄水月庵,原名南冲畈,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南冲村资源丰富,物产丰饶,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山芋、花生、生姜等农作物和石斛、白芨等中药材,山场盛产茶叶、葛粉、毛竹等特色经济作物。</p><p class="ql-block"> 南冲村有石斛大棚15座,羊肚菌大棚15座。为帮助菌农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南冲村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按“品种调新、布局调优、效益调高”原则,壮大产业集群,发展乡村经济,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南冲村还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做深做实休闲康养需求市场、培育乡村综合性服务产业文章,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式发展,推动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p><p class="ql-block"> 南冲村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境内的匡屋祖堂是宿松县革命旧址,1942年9月县委、县政府在此召开首次全体干部会议,选举产生了宿松县第一任县长陈西海。境内古庙水月庵始建于明初,有600多年的历史,2021年9月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南冲村被命名为第八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南冲村入选2020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p> <p class="ql-block"> 团林村位于趾凤乡西部,毗邻凉亭镇青竹村、华亭镇的黄大村。全村共有国土面积近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4余亩,山场面积5196亩,是典型的山区与丘陵相结合板块。全村16个村民组,380户,人口近1400人。破趾公里横跨经过,交通便捷。</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58年9月设团林大队,属趾凤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成立团林村,属趾凤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团林,指境内有团林山,取其前二字命名,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团林村过去一直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从改革开放以来,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从低收入生产经营改变为向高收入经济生产方式发展。近年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种养业,发展了经果林、养殖、毛竹等产业,在以茶叶种植为主要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土鸡养殖、红心猕猴桃种植,初具规模养殖场五户,新栽毛竹100余亩,优质红心猕猴桃100亩,同时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蜜薯、金银花,增强发展后劲。全村16个村民组大部分解决了交通运输问题。</p><p class="ql-block"> 团林村2013年8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见本系列之历史建筑篇--古民居2-“中国传统村落团林村”)。团林传统村落以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刘家大屋为中心,横跨了刘东、刘西、吴冲三个村。刘家大屋为清代中期建筑,其梁架结构保留着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虽经历三百年风霜,至今基本上保持了她的完整性。在宿松诸多古民居中,是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古民居之一。2011年1月11日刘家大屋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宿松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成为周边人们重要的乡村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团林村入选2019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p><p class="ql-block"> 2013年8月,团林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 吴河村位于趾凤乡西北角,毗邻太湖县天华镇,属典型的山区村,全村21个村民组,286户,总人口近1200人;水田306亩,旱地81亩,山场面积7227亩。</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58年9月设吴河大队,属趾凤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成立吴河村,属趾凤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吴河,指境内原有自然村吴家河,取其首尾二字命名,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吴河村云母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经勘探,趾凤乡境内云母储量高达3000万吨,云母含量达60%以上,初级矿品质达80目,且分布集中,浅表储藏,易于开采。云母是隔热、防火、绝源的重要原料,随着经济领域的扩大,云母使用日益广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p><p class="ql-block"> 吴河村自然环境优美,森林密布,村内旅游资源开发较少,空气质量优良,非常适合养老、休闲、度假等旅游体验。吴河传统村落作为白崖寨景区乃至整个趾凤乡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之一,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景色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餐饮接待等服务配套,是周边人们必到的乡村游玩地。</p><p class="ql-block"> 吴河传统村落(见本系列之旅游景点篇1--“趾凤乡的中国传统村落吴河古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前屋祠堂、前屋古民居等九处古建筑群,前屋祠堂、前屋古民居两建筑群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属徽派建筑风格,距今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巨大文化遗产,凝结着历史的记忆。2011年1月,吴河贺氏祠堂、吴河前屋祠堂被宿松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宿松县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境内有500多年历史的孔聖庙。</p><p class="ql-block"> 2014年列入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p><p class="ql-block"> 2015年定为安徽省旅游特色景观名村;</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成为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p><p class="ql-block"> 2017年建成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点;</p><p class="ql-block"> 2022年定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吴河村被命名为2021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p> <p class="ql-block"> 月丹村位于趾凤乡南部,全村国土面积仅3平方公里,11个村民组,320户,人口近1200人。全村耕地面积550余亩,山场面积3240亩。</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58年9月设月丹大队,属趾凤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成立月丹村,属趾凤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因驻地村庄月丹屋,取前二字,故名。</p><p class="ql-block"> 月丹村过去一直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从改革开放以来,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从低收入生产经营改变为向高收入经济生产方式发展,近年来发展了经果林、养殖、毛竹等产业,兴办了茶叶加工厂,栽培了80余亩板栗,新栽毛竹300余亩,全村村民组解决了交通运输。大力落实“双培双带”项目,根据本村实情,培养茶叶生产基地及提高产品精加工,发展养殖业生产,建立珍珠养殖基地,带动全村群众致富。</p><p class="ql-block"> 月丹村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青山对开,河水萦绕,群山环抱中的村庄错落有致,干净整洁,时而腾起袅袅云雾,似一幅生态宜居的水墨画,非常适合养老、休闲、乡村游玩等体验。</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月丹村被命名为2021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月丹村被认定为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 趾凤村位于趾凤乡政府所在地,是趾凤乡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趾凤乡与外界的交通枢纽。辖17个村民小组,600余户,1700多人口;山场面积4880亩,718亩的耕地。</p><p class="ql-block"> 历史沿革:1958年9月设趾凤大队,属趾凤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乡、大队改村,成立趾凤村,属趾凤乡,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村名由来:趾凤,指境内有自然村趾凤村,有五条山岗四条河流汇集于此,形似凤爪,且村委会驻地于此。</p><p class="ql-block"> 趾凤村拥有丰富的林果资源,盛产杉、松、竹、茶叶、板栗、丑橘,地方特产手工油面,深得周边县区人民喜爱。</p><p class="ql-block"> 趾凤村山清水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AAAA风景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崖寨(见本系列之历史建筑篇--其他建筑1-“趾凤乡趾凤村的白崖寨”)座落境内。</p><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在山寨建立并从这里出发(见本系列之红色教育基地篇--“趾凤乡的红二十七军成立遗址”),为中国革命谱写了不朽的红色诗篇。白崖寨脚下的红二十七军文化纪念广场和红二十七军纪念馆,已成为宿松县乃至周边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红色教育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白崖寨内有白崖禅寺(见本系列之寺庙篇2--“白崖寨内的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群山环抱的趾凤山中的养英山庄(见本系列之历史建筑篇--古民居3-“趾凤村的养英山庄”),系清代刑部主事贺欣之子贺廷桂与其六弟贺廷相合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该建筑为大型徽派建筑群体,四进九开间,总计六十二间。大门头上镶嵌一块镌刻“养英山庄”长方形石雕,遒劲有力。养英山庄气势恢宏,已成为旅游热门景点。</p><p class="ql-block"> 趾凤村发展旅游休闲观光业得天独厚,依托白崖寨AAAA风景区、吴河村和团林村传统村落的辐射,发挥与外界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改善村内环境,发展乡村采摘产业,完善配套设施,做强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打造成趾凤区域旅游集散地,助力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 境内凤翔生熊度假村正在建设之中,将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度假。</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趾凤村入选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名单。</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趾凤村被认定为2019年度第一批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p> <p class="ql-block"> 敬请继续关注《松兹探村》系列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