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长又长——游赫哲乡散记

车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六五年,我当兵在大连小平岛进行国防施工。有一天,共同作业的大连03工程处高音喇叭里突然播送一首歌: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高远辽阔、明亮空灵,有如天籁之音,我整个人立刻被它惊艳迷醉了,歌声的翅膀把我的心灵即刻带到了那个神奇遥远、似乎连一丁点尘埃喧嚣都没有的化外仙境。几经打听,才知道这首歌是郭颂老师演唱的《乌苏里江船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少年时,光知道咱中国有56个民族56朵花。是《乌苏里江船歌》让我知道了有朵小花开在我们东北小兴安岭深处大顶子下乌苏里江畔,它就是世世代代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从此,我对兴安岭神秘深处那天空飘着白云,漫山长满了青松自桦的大顶子山,对那蓝蓝的江水起波浪,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的乌苏里江,对那紧摇桨来掌稳舵,船儿满江鱼满舱的赫哲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关切。无论走哪里,身在何方,只要听到《乌苏里船歌》那熟悉的歌声,我心中便荡漾起一片片期待向往的涟漪。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亲自走进兴安岭走进大顶子山走到乌苏里江畔,亲眼看一看那里赫哲人其乐陶陶原生态的渔猎生活,看一看那条如梦如幻波涛滚滚的乌苏里江,好好听一听它们恢宏瑰丽的史诗伊玛堪说唱艺术,好好欣赏一下赫哲人热情奔放的乌日贡大会,以及它们与我们汉民族完全不一样的文化传承——于是,这个愿望便成了便成了埋藏在我心底里多年的一个情结。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与一群北疆消夏游的朋友来到同江,我才有幸圆了这个久藏在心里的梦。我们今天的打卡地是去参观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八点,旅游大巴载着我们从同江市内出发,经过44公里的跋涉,9点钟左右就驶进了街津囗赫哲民族文化村。所谓的“赫哲民族文化村”其实就是一个为了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在原来村址向上不远的地方新建的赫哲历史文化展览馆。文化村背靠着的是郁郁葱葱的小兴安岭大顶子山原始森林,面对着的是日夜不停悠悠奔流的乌苏里江。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原木结构,很有民族特色,馆藏文物也很丰富翔实,它详细地介绍了赫哲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进步,是了解赫哲族人民历史文化最好的窗口。非常挺巧的是,也不知道是位什么样的首长今天也到这里参观,文化村还毕恭毕敬给准备了民族舞蹈现场表演。大热的天,可辛苦了这二十几位舞者,不过这也让我们这些普通的观众搭了一把顺风车,一览了赫哲族人民古朴粗犷的文化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黑龙江地区有句老话,山顶上狩猎的是鄂伦春,半山腰养鹿的是鄂温克,山底下造大车的是达斡尔,江边上打鱼的是赫哲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赫哲族是我国的六小民族之一,人口五千余人。解放前,经济文化处于原始状态,非常落后,是新中国成立,才使得赫哲族人民获得了彻底的翻身解放,当家做了主人。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从物质到文化,赫哲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进步和变化。建国后这七十年的发展,对于赫哲人来说不亚于跨越了几百年时空,他们从原始的渔猎生活一步迈入了现代社会。赫哲人住着“卓”(马架子)“胡如布”(小地窨子),穿着鱼皮衣乘着独木舟,赤手空拳去捕鱼打猎,到处被欺负被压迫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如今赫哲人的衣食住行与他们的汉族兄弟一模一样,在拥有同样平等权利的同时,很多政策上还得到了特别的优惠。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赫哲族人民与全中国人民正一齐向着四个现代化大步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看到这些,我为赫哲族人民的进步和幸福安康感到庆幸,同时我也看到,在当下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一代赫哲人已经被现代生活迅速地变异同化。这里的大顶子山依然还在,蓝天白云依然还在,青松翠柏白桦林还在,可当年“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情景已经成为历史,长又长的乌苏里江还在,可波涛滚滚的乌苏里江上却看不到蓝蓝的江水和那飘荡的白帆,听不到一声悠扬的渔歌,在赫哲村里甚至连一个穿着自己民族服装的赫哲人都没瞧见,很多年轻一代赫哲人连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都不会说了。今天,赫哲人子孙们正与自己的老祖宗渐行渐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在我为赫哲族人民进步欢喜的同时,心里也为赫哲族人民文化的流失升起一丝隐隐的悲哀。古老神秘的赫𠵍人啊,你与我的想象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我不知道这该归结于时代变化的速度太快了呢,还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不了的只有顺应,惟如此方为天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9年7月12日</span></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为网络下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