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三会理事会

大朋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1月8日,泰州市三会理事会在美丽华大酒店四楼百花厅召开理事会。主要议程一、宣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二、宣读《关于授予安武村等6个村“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村”称号的决定》并颁发牌匾。三、领导讲话四、周绍泉会长作工作报告;五、交流发言:泰兴三会、兴化三会、高港三会、靖江三会马桥镇三会;海陵区华港镇分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16日,市委姜冬冬书记对“三会”工作的批示批示的原文:“2024年,市“三会”积极履职,在帮扶济困、慈善公募、产业帮扶、弘扬老区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值得肯定。望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20日,万闻华市长对市”三会”工作作出批示:“三会”工作扎实务实,有力有效。望继续用情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市乡村发展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市乡村发展基金会二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绍泉(2025年1月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各位理事、各位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三会”章程,我代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乡村发展协会、乡村发展基金会作2024年工作报告,请予审议。2024年工作回顾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省“三会”精心指导下,市“三会”积极履职,在自身建设、扶弱济困、慈善公募、产业帮扶、助推乡村振兴、弘扬老区精神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一、聚合资源,帮扶弱势群体一年来,我们把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作为底线要求,不断推动社会帮扶增量扩面。实施助学工程。高标准实施省“三会”“滴水筑梦”助学工程。市“三会”携手市龙凤堂幸福童享基金会实施面向三市三区的“逆风飞翔”公益助学项目,并开展面向市区困境儿童的“微心愿”及“幸福同享点亮心愿”活动。“三会”系统还组织其它形式的捐资助学活动。2024年,全市资助困难家庭学生3060人,助学金总额459万元。推进慈善公募。2024年慈善公募、冠名基金继续实现市(区)全覆盖。全市线上参加募捐人数超过1.5万人次,募捐总额170万元,其中,靖江市募集12.8万元,泰兴市募集33.3万元,兴化市募集38.5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元,海陵区募集24.7万元,高港区募集39.7万元,姜堰区募集20.7万元。设立冠名基金12个,资金总额115万元。靖江市近一半乡镇设立冠名基金。公募善款全部用于因病因灾等急需救助的家庭。打造特色品牌。各市区“三会”持续打造帮扶传统项目。靖江市“三会”借力社会基金助学助困,引进帮扶资金超200万元;泰兴市“三会”继续开展“千户扶贫”工程,市、镇、村挂钩帮扶1000个相对困难家庭;兴化市“三会”设立夏凤勤教育基金,40万元专项用于资助200名高校、普职高学生;海陵区“三会”连续实施“阳光助学工程”,全年资助相对困难家庭学生89人,发放助学金21.6万元;高港区“三会”持续推进“双百工程”,114名困境学子每人受助1500元金秋助学金;姜堰区“三会”实施“双20帮扶计划”,分别安排20万元扶持产业项目和资助100名学生。2024年,全市“三会”系统助学、助困、助医等总人数近2万人,资金总额达1800万元。拓展帮扶渠道。推广兴化“三会”职教助学工作经验,动员寒门学子免费就读省“三会”定点帮扶职教基地。2024年兴化市推荐165名学生,姜堰区推荐28名学生,泰兴市推荐10名学生,全市职教助学人数达到200名。各市区“三会”为其中家庭困难学生优选学习专业、给予经济帮助并跟踪思想引导,点亮希望之光,铺就成功之路。推广高港区“三会”建立村镇慈善互助会的做法,兴化市、姜堰区、海陵区新增慈善互助会14个,全市基层慈善互助会总数达到74个,资金规模超2000万元,有效提升了“三会”帮扶能力。二、以点促面,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立足“三会职能,助力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帮扶项目“双扶双赢”。2024年,“三会”系统产业帮扶项目借贷款总额4015万元,扶持项目208个,其中省级项目27个,市级项目40个,市(区)项目141个。产业帮扶项目优先向小微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业、种养殖户倾斜,推广泰兴市全额贴息等做法,促进产业发展;全市通过产业帮扶项目,帮扶低收入家庭600户。高港区龙祥木业有限公司原来是个小作坊,通过循环利用市“三会”20万元产业帮扶项目,企业逐年做强,目前吸纳离土不离乡的50多个农民到企业打工,取得多赢的社会效益。2024年,我市产业项目帮扶工作,被省民政厅表彰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联系点工作做细做实。我们把乡村振兴联系点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抓手。全市“三会”系统确定116个联系点,形成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工作机制。联系点制度开辟了“三会”工作新领域,各地“三会”组织准确定位,尽力而为,深入联系点助力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社会帮扶等等,取得明显成效,联系点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点、示范点。振兴老区政策落地见效。省政办发[2022]80号文件明确我市黄桥镇、安丰镇和白马镇作为重点扶持薄弱乡镇。市“三会”主动与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接,充分发挥上下联络的作用,争取最大化政策支持。对接市发改委出台《支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振兴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争取组织部门优选懂经济、有能力的机关干部担任三镇薄弱村“第一书记”。促成有关部门对三镇薄弱村重点挂钩扶持。督促三镇分会协助乡镇排查年度项目工作清单。各级“三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上争,2024,三镇上争资金突破2000万元。市“三会”立足自身职能,在产业帮扶、助学助困、冠名基金等方面对三镇给予政策倾斜。三、务实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努力为“三农”工作出点子。开展专题调研。市“三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通知》,要求围绕助推乡村振兴9大子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2024年“三会”系统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撰写调研报告143篇,其中58篇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为配合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村振兴发展专题调研,市“三会”专题召开三镇政策落实情况通气会,深入相关乡镇及薄弱村,了解老区薄弱镇村发展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状、存在问题、主要诉求,并形成综合调研报告,不少建议得到省调研组充分肯定。开展定点调研。“三会”组织以乡村振兴联系点为调研基地,在“走下去”、“请上来”的过程中,与基层干部共同研讨乡村振兴工作着力点。市“三会”赴兴化获垛镇西毛村调研走访,形成《释放生产要素潜能,激发产业振兴活力》的报告,积极为西毛村产业发展提建议,谋思路。高港区许庄街道蔡庄村是区“三会”联系点,“三会”人员驻点调研,就放大“蔡家大院”效应提出中肯建议,得到党委政府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开展跟踪调研。广大基层分会的同志发挥身在基层的优势,长期对同一课题跟踪调研,根据新情况,提出新建议,很好地发挥了党政参谋助手的作用。海陵区京泰路街道分会,一直关注温泰市场与周边社区双促共赢的课题,去年他们调研后形成《泰州温泰市场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报告》,提出多条操作性很强的建议。姜堰区溱潼分会长期关注溱湖风景区的发展,近年来,针对红旅融合、红绿融合等连续撰写调研报告,为溱湖风景区的提档升级建言献策,不少建议得到党委政府采纳。四、厚植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一年来,我们在弘扬老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上用心尽力。运用红色资源普查成果。各市(区)“三会”注重运用红色资源调研普查成果,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方面的功能。助力地方政府加强红色标识工作,修复了一批红色文化遗址。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黄桥镇实施红色研游学计划,安丰镇争取华中二分区革命烈士陵园列入江苏省红色地名,白马镇抓紧海军文化园前期对接工作。培育红色教育村级基地。发挥老区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硬核”作用,促进教育基地向基层延伸,2024年市老促会启动首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村(社区)”评选活动。乡镇(街道)分会从红色资源有标识、红色管护有力度、红旅融合有特色等维度提出候选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社区),报经乡(镇)党委政府同意,市、市(区)“三会”考察确认,首批六个村被市老促会授予“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村(社区)”牌匾。丰富老区精神宣传形式。各市(区)老促会深入研究阐释本地红色史料,创作了一批本土宣传作品。结合清明、七·一、国庆等节日,组织宣讲团扎实开展“五进”工作。老区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20余篇老区精神宣传稿件刊载于《中国老区》、《江苏老区建设》杂志。姜堰区老促会实施红色文化传承“五强化五出新”举措,老区精神宣传工作,受到国家老促会的表彰。国庆75周年前夕,市“三会”组织“三会”工作者和帮扶志愿者,开展红色印记诗书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市“三会”从众多作品中评选出优秀诗词、书法和绘画作品57篇(幅),并汇编成册,展示了“三会”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的精神追求,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五、夯实基础,提升工作水平我们以制度建设为引领,打牢队伍根基,努力实现自身建设与时俱进。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制度建设,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市“三会”严格执行《十项制度》,“依法办会、依章办事”成为常态,主动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监管单位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各项工作规范运行。慈善公募政策性强、涉及人员多、社会关注度高,我们严格申报程序、严格审计监督、严格社会公示,做到项目立项、捐赠、使用无异议,2024年,省“三会”以4号文件附件形式推介我市慈善公募资料汇编样式,慈善公募规范化水平得到高度认可。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三会”自身队伍建设。全市88个乡镇(街道)建立“三会”分会,1707个村(社区)设有“三会”帮扶小组,形成完整的工作链条。加强能力建设,市“三会”召开红色文化传承现场观摩会,组织市(区)会长赴盐城学习取经,拓宽工作视野;兴化市“三会”召开乡村振兴联系点现场会,海陵区“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会”召开公募工作培训会,姜堰区“三会”召开红色文化传承交流会等等,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加强考核奖励,市(区)“三会”对乡镇分会进行专项考核,基层分会工作更加主动活跃。二是擦亮帮扶志愿者队伍建设品牌。坚持动态调整、量质并举,帮扶志愿者一年一造册。全市帮扶志愿者人数增至4.98万人,超过常驻人口的1%。坚持活动为先,引领帮扶志愿者积极参与慈善公募、传承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等工作。泰兴市“三会”编印《扶贫志愿者之歌》续集,帮扶志愿者工作品牌历久弥新。强化舆论宣传。加强阵地建设,办好“三会”网站和刊物。市“三会”门户网站拓展栏目容量,增强时效性,密切信息交流,推动工作开展;《老区与民生》出刊7期,突出老区宣传,交流调研成果;《工作简报》出刊7期,推介工作典型,展示成功经验。制定新闻宣传奖励政策,重视利用社会媒体“发声”。2024年,市“三会”累计在省以上媒体用稿170篇,市级媒体用稿248篇,广泛宣传“三会”工作成效,凝聚更多力量关注“三会”事业。2024年,市“三会”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24年12月17日、20日,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对“三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两位领导的批示,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要认真总结成绩、排找不足,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工作思路2025年,我们要秉持“为党委政府分忧、为老区建设添彩、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困难群众解难”的立会宗旨,发扬“求真、协作、创新、奉献”的“三会”精神,推动“三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突出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完善产业帮扶政策。优化实施产业帮扶项目,增强项目实施吸引力,实现“双扶双赢”。2025年,全市产业帮扶项目保持200个以上,借贷款总额保持4300万元以上。力促三个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加快发展。把助推省政府办[2022]80号文件精神落细落实。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支持,跟踪有关部门落实年度工作清单,积极配合项目上争。对三个薄弱乡镇在产业帮扶、助学助困、冠名基金或慈善互助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深化与其他社会组织联动合作。与社会慈善组织联合开展助学、助困、助医、助老、助残、助就业等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利用“三会联盟”合作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共助产业发展。尝试在乡村振兴联系点开展科技培训,为小微企业、种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二、倾情帮扶济困,助推共同富裕实施省“三会”“滴水巩梦”助学帮扶项目。优质高效做好省助学项目配套工作。发挥泰兴中专“优秀案例院校”的示范作用,推进职教助学,帮扶困难家庭初高中生进入扬州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就读,人数200人以上。推进市“三会”本级帮扶项目。继续开屏“爱暖学子·逆风飞翔”公益慈善助学活动。全面推广慈善互助会工作经验,力争慈善互助基金总“盘子”逐年上升。建树各地帮扶品牌。各市(区)“三会”要继续打造自身帮扶品牌,把靖江“联合社会力量助困工程”、泰兴“千户帮扶工程”、兴化“职教助学工程”、海陵“阳光助学工程”、高港“双百工程”、姜堰“双二十助困工程”等特色项目做成精品。三、规范慈善公募,实施精准帮扶积极组织慈善公募。加强公募捐赠全流程管理,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合理设定项目,加强业务培训,动员帮扶志愿者参与,组织线上线下捐赠,确保每个市(区)募集资金10万元以上。稳步推进定向捐赠。引导企业及爱心人士设立冠名基金或设立慈善互助基金,确保每个市(区)设立或继续运作一个冠名基金项目,慈善互助基金覆盖三市三区。规范募集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慈善法》相关规定以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省“三会”相关要求,依法依规对项目策划、项目申报、审核备案、发布实施、项目执行、善款发放、资料汇编等各个环节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四、传承老区精神,凝聚发展合力守护红色根脉。以贯彻落实《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为契机,助推地方政府实施红色资源保护修复工程。培植老区料神教育基地,在现有"1+2+6"“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基础上,线续评选一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村”。倡导市(区)“三会”评进授牌市(区)级“教育基地”。讲好老区故事。依据“三会”自身优势和条件,运用红色资源调研普查成果,持续开展群众性老区精神宣传教育活动,深化红色文化“五进”工作。鼓励创作反映老区历史、展现老区精神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丰富“本土红色教材”。继续实行新闻宣传奖励政策,各市(区)“三会”年内在《中国老区建设》、《江苏老区》、中国老区网、江苏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之窗用稿不少于20篇。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本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助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地方立法。支持老区乡镇打造红色名镇名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冠名基金助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积极推介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典型村镇,大力促进红旅融合、红绿融和。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效能坚持政治建会。健全功能型党组织集中学习制度,联系工作实际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向党委政府请示报告制度。坚持依法办会,继续完善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提高调研成效。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立足农村实际,聚焦农村改革和发展难题,关注农民群众的痛点,找准问题存在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着力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年底每个市(区)“三会”向市“三会”推荐2--3篇调研报告。加强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全完善组织网络,强化乡镇分会和村居帮扶小组建设。选精配强分会会长和工作骨干,把落实经费保障作为组织建设的重点,注重学习培训、活动创新、能力提升。适时召开乡镇分会工作交流会。擦亮帮扶志愿者活动品牌,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容、提高活动实效。做实乡村振兴联系点工作。继续发挥全市“三会”系统116个乡村振兴联系点的示范作用,市和市(区)“三会”联系点工作力争“四个一”:即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实施一个产业帮扶项目、给予一定的扶持经费、帮扶一批困难家庭。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把乡村振兴联系点建设成为“三会”工作的亮点品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泰州市三会承载着慈善公募扶弱济困重要的使命与职责,在泰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发挥着积极而独特的作用。它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各方力量,共同为泰州的发展出谋划策,其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经济建设到文化交流,从民生改善到社会和谐,都可见其努力的身影。市三会将庚续传统恃久努力再创辉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