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味是什么?众说不一。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年味都有不同的味道,但总有一些共通的元素令人怀念:有春节里的 “添”红:红灯笼、红福字、压岁钱,红纸金字对联、还有红帽红衣和本命年的红裤带;有曙光晨曦里炸响的爆竹和烟花升空时的五彩斑斓;有南来北往公交上无数游子的归心似箭;有扫尘、分粥、守岁、敬神、祭祖等传承文化的仪式感,还有包裹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乡情、亲情和爱情的邮包、红包从天上降落凡间……</span></p><p class="ql-block"> 从30多篇年味征文里,我看到的更多篇章则是给了春节,这个在2024年12月8日申遗成功的节庆里的美食文化,也让我深深记住了岁月流转中那份独特的氛围和情感。那份浓浓的年味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思念、对亲情的珍惜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昐。</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浙中祖父母家里过年的记忆被一篇篇年味文章激发得鲜活起来: 客堂中央的一张大圆桌象征着祥和、吉利和团圆,每逢过年全靠有它“唱主角”。那时候是真的穷,人们似乎为了这一顿年夜饭,倾尽了一年里勤俭节约的所有本事和气力。圆桌上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一定是装得盆满钵满,大块肉、大条鱼、糯米肠、杨梅粿、干锅炖鸡、东阳索粉、“五谷丰登”等大盘菜,紧紧环绕在一个“全家福”什锦大砂锅周围……</p><p class="ql-block"> 年味就从这一盘盘鸡鸭鱼肉荤素搭配的美食里飘出来,香气溢满,一屋子的温暖。为了这顿丰盛的年夜饭,为了正月里亲来戚往朋聚友会,既要显示主家宴客之慷慨,又要让宾客小酌见菜肴之丰盛,以期在主宾交杯换盏间彰显好客之能事,祖母、大伯母和两位姑姑在立冬起就使出浑身解数,开始准备年货,为这一年一度的大家庭的“饕餮盛宴”而竭尽全力且与有荣焉。</p> <p class="ql-block"> 那年头要吃肉,肥的比瘦的受欢迎,是因为瘦肉没油,像那种又能熬油又能做菜的什么猪脚、板油这类的好东西在菜市场都是家庭主妇争抢的好东西。要问那年的春节味觉记忆有多少?我搜肠刮肚,用记忆的筛子筛来筛去,想不到竟然是不起眼的“猪油渣”拔得了头筹。</p><p class="ql-block"> 除夕夜吃过午饭,我跟着祖母和姑姑走进灶房,案板上放的都是大伯母早己清洗整理过的食材。祖母把肉食单独拎出来,分别用盐巴加花椒腌上,还没切块的猪肉放进木盆稍后做大块肉。大姑就把剩下的约莫一斤左右的肉切成肉片、切成肉丝,最后的一点点碎肉还剁成了肉沫。听祖母解释道,大年夜的每道素菜都要有肉味。大姑姑的不朽刀工就成就了道道都带荤腥菜的美好念想。我没想到一斤肉能被祖母和姑姑整出这么多花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生佩服。</p> <p class="ql-block"> 那时,仅靠每月二两的油票根本不够吃,更别说要省下一点来做年夜饭,所以,村里好些人家都会在春节前熬猪油,以备炒菜之需。从腊八开始,时不时从别人家里飘出来的猪油香味简直能把人馋得恨不能马上扑过去。有不少小孩就蹲在人家的墙角偷闻,要是被这家的小孩子发现,还会被狠狠嘲笑一番后再驱赶离开。</p><p class="ql-block"> 我盼着祖母尽快在自家的灶头上开锅熬油,想让小伙伴们羡慕眼红我一番!所以一放下饭碗,我就围着祖母团团转,生怕一不留神错过了猪油是怎样熬成的那一刻!我一定要亲眼看着,靠近闻闻,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吃食?竟然会香成那个样!</p> <p class="ql-block"> 只见大姑往灶膛里添起柴火,祖母用清水洗了洗大铁锅,然后割了小小的一点肉,在锅上挨着擦,简单开个锅,擦完,肉里面的油没了,肉也变了颜色,锅却泛起油光,看着就有生活欣欣向荣的样子。然后,祖母把肥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再放进已经烧热的锅里,立刻就“滋滋滋”地冒出油香。随着肥肉渐渐变成金黄,油水就一点点地冒出来,油香也越来越大,飘散出去,简直要香死个人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时的肥猪没有被喂“料”,也没有因急功近利而被催大?</p> <p class="ql-block"> 祖母拿了一个大碗,把锅里的油渣用竹筷一个一个夹起来。我在旁边馋得不得了了。祖母又往酥脆的油渣里面撒了一把盐,搅拌一下,说是有了盐味的油渣更好吃。我眼巴巴地盯着,口水差点从嘴角流淌下来。现在想起当年的情形,想到自己那馋嘴的样子像极了鸟窝里看到鸟妈妈带着食物回来的雏鸟,真的是又好笑又嫌弃自己。</p><p class="ql-block"> "来,乖孙孙,把口水吞下去,嘴巴张开。”祖母一边夹起油渣吹了吹凉,一边对着早已站在她面前的小堂弟和我说道。然后,我就"咕咚"一声,急不可耐地张开了我的小嘴。“太好吃啦!”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祖母和大姑也各自夹起一块,嚼了嚼,说是真的香。嗯,的确很香,口感酥脆,嘴里回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 我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喊来了早已站在门外的玩伴,把猪油渣递到他的嘴边,“这东西太好吃啦,阿哥,快吃!快吃!” 那小哥哥矜持地张开嘴,可我还是听到了一声“咕咚”咽口水的声音,尽管如此,他可不像我那样狼吞虎咽,只见他矜持从容地咀嚼起来,眯起眼睛像在品尝什么人间美味。然后,他的两只眼睛一下子睁大了。</p><p class="ql-block"> 哼,装什么装啊,其实都流口水了呀。我一边嘀咕,一边恨恨地抓起一把猪油渣往自己嘴里塞。心想,人家连一粒猪油渣都吃得香香的,我就不信,我这一把猪油渣还吃不过你嘴里的香?说句真心话,祖母炸的猪油渣实在是太好吃了,我是半点也舍不得分出去。可是想想邻家小哥哥有零食吃的时候,总会分给我吃,所以我有了好吃的东西,也要舍得分点给小哥哥吃......</p> <p class="ql-block"> 后来长大了,我学会了做蛋饺。蛋饺可是上海人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做蛋饺也离不开肥肉猪油。要做好蛋饺就得先用肥猪肉或猪油润锅,然后将蛋液倒入大汤勺中,转着勺子烘起皮,放上剁好的肉馅,来回一折,金黄饱满的蛋饺就做成了。蛋饺形似“元宝”,颜色金黄,有着“发财”的美意,十分讨彩……</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不再是一种儿时的憧憬,也不是现在没有年味了,而是春节的主角早已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但无论如何, "年"确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节点,它既是回忆也是期盼。尽管那时过年的画面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了,但那节庆里红红火火、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景象仍萦绕在脑海无法忘怀。新春伊始,不论丰盛或是简单,我都会用心对待每一餐饭,把小时候的年味珍藏在自己味觉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文:原创</p><p class="ql-block">图:老家拍得照</p><p class="ql-block">乐:喜庆的日子(模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