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提及运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京杭大运河。在以前,广义上的中国大运河分为两个系统: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b><b style="font-size:18px;">(京杭大运河简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元朝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探索能力的增强,来自北方的统治者并不那么青睐关中之地了,而是更希冀去控制南方的资源。于是,忽必烈在今天的北京所在处建立了元大都,在天才科学家郭守敬的主持修建下,隋唐大运河被截弯取直,弃洛阳直去涿郡,再利用通惠河连通元大都原有水系进入大运河,一条南北向、直接连接了北京和杭州的大运河正式诞生</b><b style="font-size:18px;">(高邮镇国寺,这是一座建在大运河河心岛上的庙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京杭大运河,途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至浙江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南北水路交通,全长近1800公里。沿线滋养出一串如苏州、扬州这样的繁华城镇,更是在北端,“结”出了一个物华天宝的北京城</b><b style="font-size:18px;">(通州大运河龙纹游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京杭大运河的地势剖面图上,可以清晰地发现,南北纵贯的它,随着地势高低,三起三伏,最高处在黄河悬河处。这频繁转换的地势高差,造成了多次的水流方向南北逆转。因此,在许多高低错落之处,需船闸来调控通行。仅在济南向南往杭州去的河段上,便已建成16座通航梯级船闸,江苏段更有“大小18闸”的说法</b><b style="font-size:18px;">(大运河苏州段,驿亭在晨雾中古韵悠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相伴清朝末年衰落的,是京杭大运河河道的中断,部分区域的淤废,沿线的许多漕运建筑更是纷纷被改作他用</b><b style="font-size:18px;">(航拍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上的榆林庄船闸。它不仅是通航重枢纽,还因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新地标与打卡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申遗之前,现代京杭大运河的恢复和维建实际是从1950年开始的,尤其是在水量充沛的南段,到1958年,徐州至扬州段,已可通航500吨级的船舶。到21世纪初,有数十万计的船舶常年航行在运河上,是我国货运量仅次于长江的内河航道</b><b style="font-size:18px;">(京杭大运河无锡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运河的苏北段,更是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承担了东部大部分地区发展经济所需能源的运输任务,年运货量都是以亿吨计。这些数据让人们看到,到今天,作为内河水运网络中唯一的纵向通道,京杭大运河依然在中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任务</b><b style="font-size:18px;">(无锡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生机勃勃,在航运、输水、生态,以及旅游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同时也创造着新的文化</b><b style="font-size:18px;">(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位于杭州,直接与钱塘江相连。图为:钱江三桥又称西兴大桥,连接钱塘江两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杭州段拱宸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联社据2024年《新周报》第43期封二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