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 ( 8 ) 徒步乐山大佛

经纬

<p class="ql-block">文字与制作/经纬 图片/经纬与网络</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7日,9:20,我们团队一行52人,通过峨眉山--乐山高速,前往乐山市。</p><p class="ql-block">10:45,到达乐山大佛景区。开启了乐山大佛景区的徒步活动。</p> 一. 乐山大佛概况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p><p class="ql-block">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寺一侧,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处。高空俯视,但见岷江由北向南,大渡河、青衣江自西向东,到凌云山下交汇。3--5华里宽的江面,水势浩大,汹涌澎湃,壮观之致。</p> <p class="ql-block">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的初始建造者海通和尚,出生于唐朝初年,黔中道播州人士(今贵州省遵义市),本名 : 清莲。他早年出家为释。二十四岁,离师游历到嘉州的凌云山上,在那里搭起茅屋修行。</p><p class="ql-block">凌云山下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状如万马奔腾,吼声震天,常常泛滥成灾,百姓沉溺于水患之中。年复一年,人们只能望水兴叹,无可奈何。海通面对此情此景,悲痛不已。他立志 : 在山崖上,临江开凿一座人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像,让他日日夜夜,万世千载面对浩荡三江,安澜镇涛,镇压水魔,保佑苍生。</p> <p class="ql-block">由于开山凿像,弃石江中,改变了水文条件,大佛建造1300余年,很少发生大规模水害。子民安康,社稷祥瑞,流域安然无大恙。</p><p class="ql-block">海通大法师和其后者(章仇兼琼、韦皋),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乐山大佛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1991年,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p><p class="ql-block">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11年7月,乐山大佛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二 . 大佛的结构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临江危坐。</p><p class="ql-block">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为木质,鼻长5.6米,为木质,眉长5.6米,嘴巴和眼睛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上可以围坐百人以上。胸部有一藏宝洞,1962年,打开洞口时,里面破烂不堪,尽是废铁、破旧铅皮等,疑是被盗。</p><p class="ql-block">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的施工、礼佛通道--九曲栈道。</p> 三 、 大佛的修建过程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先后经过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三代人的共同奋斗,经过九十年的艰辛努力,才宣告成功。</p><p class="ql-block">海通法师为修筑大佛,岁岁年年,多方奔走,化缘募资。嘉州郡守听说海通手里有巨款,就带人前来讨要。海通面对官僚威胁,毫不畏惧,断然拒绝。他斩钉截铁的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海通威严的盘起双腿坐定。端起一只铜盘,毫不犹豫的剜出自己的一只眼珠,放在盘里。郡守吓得失魂落魄,落荒而逃。</p><p class="ql-block">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海通大师招募了大量的工匠以及人力、物力。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法师去世了。</p><p class="ql-block">海通圆寂后,工程一度中断。</p> <p class="ql-block">海通法师塑像与碑记</p> <p class="ql-block">海通法师像记</p> <p class="ql-block">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5月,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复姓,姓章仇)捐赠俸金。继续修建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减免麻盐税款。有了朝廷的财力支持,工程进度迅速加快。</p><p class="ql-block">当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章仇兼琼升任户部尚书(民政部长),工程再度停工。</p> <p class="ql-block">章仇兼琼</p> <p class="ql-block">章仇兼琼像记</p> <p class="ql-block">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p><p class="ql-block">经过三代人的努力,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乐山大佛终于修建成功。</p><p class="ql-block">诗人有诗云:“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p> <p class="ql-block">韦皋像记</p> 四 、大佛相关的故事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具有璀璨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她为后世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值此,向读者推荐、介绍几则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题词</p> <p class="ql-block">开国将领付崇碧的题词。</p> 海师洞 <p class="ql-block">唐朝剑南西川节度使 ( 此职相当于现代的省级或稍上的军政一把手。官居正二品,为唐天宝年代十节度之一 )韦皋,著有《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曰:</p><p class="ql-block">在昔,岷江没日漂山,东至犍为,与凉山斗,突怒哮吼,雷霆万里,舟随波去,人亦不予,建兹沦溺,日月继及。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谓石可改而下,江可积而平,众力可集,惟子来财,人夫竞力,千锤齐奋,大石雷坠,伏螭潜骇,不数岁而圣容俨然,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平斯险也?时有郡隶求贿于禅师,师曰:“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隶怒曰:“试将来!”师自抉其目,捧盘致之,隶惊走。夫专诚一意,至忘其身,虽回山转日可也。余登凌云山,三江水斗不相下,观大佛岩安流出险之奇,而叹海师之翊赞禹力,不为少也。古称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若海师之功,其与蜀郡首李冰之凿离堆,岂不后先争烈哉?(略)</p><p class="ql-block">录自清同治《嘉定府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师洞 位于大佛头部左后方的凌云山顶、距大佛30米的栖鸾峰的峭壁上。相传,为海通居住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洞深10米,洞额刻“海师洞”三字。为清乾隆年代,四川按察使(官居正三品,主管似现代省级公检法机关)顾光旭手书。</p><p class="ql-block">洞内原有海通塑像,后毁。</p><p class="ql-block">海师洞显示了修佛之艰辛,更彰显了海师凿辟大佛“靠前指挥”的意志与精神。</p> 大佛四次闭眼 <p class="ql-block">第一次闭眼,发生于1962年。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民众对此深信不疑,皆认为佛像有感于国民困苦,由此显灵。</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闭眼,是1963年。人们认为这是大佛对中原大地的一次哀敏,三年自然灾害还将持续。</p><p class="ql-block">第三次闭眼,是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24万子民震亡,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变幻很大。</p><p class="ql-block">第四次闭眼,是2000年。这一年。中国并没有发生什么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经过科学检测与分析,造成大佛闭眼的原因,一是颜料氧化所致,因为,佛眼是用颜料绘画的,佛眼长3.3米,雕刻形状,不是一个水平面,它有凹凸槽,形成蓄水区域,颜料受到了水层的侵蚀。二是酸雨,对大佛造成破坏。三是维修不够,自然损耗、老化所致。</p><p class="ql-block">近20年,政府加大大佛的修缮,维修工作实现经常化,过去神奇的传说,都自然消失了。</p> 三个秘密 <p class="ql-block">一个是藏宝洞。</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来,不断有人来此探宝,甚至丢掉性命。1962年,当地对大佛全面维修时,发现了一个藏宝洞。入口在大佛胸部。打开宝洞后,里面空空如也。</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是卧佛。1992年,人们发现,岷江岸边的两座山,似一佛仰卧。乌尤山为头,凌云山为腰,把二山连接起来,形象就是一佛仰卧姿态,清晰、逼真、形象。更为神奇的是,坐佛所在的位置,刚好是卧佛的心脏位置。</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是排水系统。1300多年前的古人,在开凿大佛时,就设置了排水系统。此举,减少了雨水的侵蚀和冲刷,使得大佛傲然挺立,坚不可摧,栩栩如生,排水系统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发髻排水。在14.7米的大佛头部,18层螺髻中,第4、第9、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这些排水沟将雨水引至大佛的脚底。</p><p class="ql-block">衣褶排水。衣褶和颈部都有排水沟。</p><p class="ql-block">耳朵和肩膀排水。大佛的两只耳朵和头颅后面,有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这些系统通过耳穴和通道,将雨水引至大佛脚底下。</p><p class="ql-block">胸部排水。大佛胸部的排水沟与右脚外侧的水沟相连。</p><p class="ql-block">以上排水系统,最终,将雨水导引到岷江,保障了大佛的安全。</p> 大佛与实际水位 <p class="ql-block">在乐山市流传着“大佛洗脚,乐山(乐山市区域)洗澡”的名谚。说的是,如果岷江水位超过大佛脚面,乐山地区很多区域就要被淹没。</p><p class="ql-block">大佛上次洗脚的时间,距今103年。</p><p class="ql-block">大佛佛脚平台的水文地质高度是362米。2020年8月18日,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形成特大洪峰。洪水淹至大佛脚趾。</p><p class="ql-block">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乐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脚趾。当岷江乐山段水位达到360米时,竹公溪将倒灌,沿岸淹没严重。</p><p class="ql-block">据乐山市水文局人士介绍。大佛平台进水深度达0.5米以上,共有三次,分别是1917年、1955年和2020年。其中,1917年和2020年“8.18”洪水进水深度最高,均为2.5米左右。</p> 五 、 亲身游历 <p class="ql-block">17日11:45,团队到达了乐山大佛景区北门。因近十天的劳累,有些队友已经到了承受极限,约有十几位队友,因体能不济,不愿进园游览了。其他人则准备登山游历。</p><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由山岩和混凝土喷筑而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四个浑厚有力的大字 : 乐山大佛。是由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书写。</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以后,我们先后经历了药师佛摩崖石刻、灵宝塔、苏园和昆盧殿。</p><p class="ql-block">在昆盧殿要分兵两路。一路,经过凌云栈道下山,观看大佛全景,然后,再原路上来。一路不下栈道,不下山,只走平路,观看佛头。</p><p class="ql-block">只有7个人踊跃报名,下山观看大佛全景。作者不甘示弱,加入了观看大佛全景的行列。</p><p class="ql-block">凌云栈道在大佛左侧,栖霞、兑悦两山峰的悬崖绝壁间。全长约500米,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步台阶。栈道南端与碧津楼相连,北端直达乐山大佛脚下。</p><p class="ql-block">栈道开凿于1983年,竣工于1984年,同年十月开放。</p><p class="ql-block">由于空间狭小,坡度陡峭,游人拥挤不堪。约用50分钟,我们才到达大佛脚趾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大佛脚趾观景平台,仰视大佛的雄姿,无不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 :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宏伟雄姿。</p><p class="ql-block">回首,看到宽阔浩荡的岷江,江面水位与大佛平台相差20余米,轮船急驶,笛声振振。笛声在江面和山峦中交叉回荡,如若天籁之声。客轮上,游客与我们招手致意。我们顿感收获巨大,心胸开阔,有了心理上的满足与惬意。</p> 隐匿于山林峰巅的灵宝塔。 <p class="ql-block">灵宝塔位于凌云山九峰之一的灵宝山巅,始建于唐代。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重修。</p><p class="ql-block">塔身墩厚挺拔,巍峨灵秀。塔为正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通高29.29米。</p><p class="ql-block">相传海通法师的骨灰敬厝其中。</p><p class="ql-block">灵宝塔为乐山古城的标志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苏园 <p class="ql-block">乐山苏园是为纪念大诗人苏东坡而建立的园林。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苏园的仿古建筑古朴、优雅,结构巧妙。园林内有瀑流、水池、小桥、假山、碎石道等。</p> 苏园的建筑文化 昆盧院 <p class="ql-block">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一个重要建筑。位于凌云山的灵云寺附近。该殿供奉弥勒大佛。是一座重修的寺庙,建筑精美,依山而建。</p><p class="ql-block">殿前有汉白玉雕栏,弥勒殿等。</p> <p class="ql-block">回返时,我们沿凌云栈道上行攀登,走走停停,疲惫艰难的到达了佛顶。</p><p class="ql-block">然后,隔栏参观了佛头。游览了浮玉亭,观瞻了海师洞等。</p><p class="ql-block">15:20,我们在景区门口与团队集合,结束了游览乐山大佛的活动。</p><p class="ql-block">全天,我徒步14253步,计8.45公里。身体累累,心情乐乐,收获满满。</p> 队友留影 <p class="ql-block">16:00,由乐山市返回成都的高速公路上。在大巴车上拍摄。</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乐山大佛景区门前留影。</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9日--10月20日,我随唐山市顺通旅行社去四川省旅游。</p><p class="ql-block">在成都市内游览了 : </p><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人民公园鹤鸣茶社、天府广场、春熙路商业街、太古里商业区。(以上为自由活动 1.5天时间)。</p><p class="ql-block">在四川省(除成都市)内游历了(10月12-17日) : </p><p class="ql-block">黄龙景区、九寨沟景区、阿坝州松潘藏家、红军长征纪念碑、中国古羌城、熊猫基地、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p><p class="ql-block">这次旅行,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加了人生乐趣,游历了更多的大好河山,感受、看到了祖国博大、深厚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从2024年10月30日起,至2025年1月7日结束。伏案撰写游记美篇12篇,累计 4.2万余字。</p><p class="ql-block">值此,向领队、导游致谢! </p><p class="ql-block">向关注的读者、点赞、评论的嘉宾致谢!</p><p class="ql-block">向美篇《话题》主持人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