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年过古稀,有关生老病死的话题在年纪相仿的人群中时不时地被提起,使从来不太关注此类事的我也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由此我也来凑凑热闹,把自己的认识与大家聊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有时候评价自己,从本质上说,我算是一个粗拉拉的人,年轻的时候,虽然不是那种喜欢打架斗殴的一类人,却热衷于干些比较冒险的事儿,如在兵团时,在黄河里凫水、骑没驯过的烈马、爬陡直的悬崖……反正类似涉险经历有着不少记忆。直到老了,那种不讲究吃喝穿戴,不懂养生之道,对心灵鸡汤式的保养理念嗤之以鼻,那种粗放式的生活方式依然没有多大改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既然不是个细致的人,对于养生之道自然也说不出多么高深的道理。我只是认为身体保养没有那么深奥,说白了只要在饮食、睡眠、活动等方面上点心,具体说就是吃得进、睡得着、拉得出、走得动、想得开,那么基本上就无大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先说吃得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将食与天类比说明了吃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都是来自食物。但是人的岁数大了,食欲自然减退。我就有这种感觉,无论过去多么喜欢吃的东西,现在都感觉口味一般。其实这里面不仅有食物品质下降的因素,也与人的机体老化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把“吃的进”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尽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故意吃的过饱或过少。不吃的太咸或太甜。用讲科学的态度来概括,即应以水果、蔬菜,谷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构成我们的主要食物。当然,如有特别喜欢某一口,多吃一点倒也无妨,不必为所谓的健康去过度压抑自己的喜好,只要别太偏食即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次要说的是“拉得出”。人的年纪大了,大便干结,干燥甚至便秘是个普遍的现象。带来的后果不仅容易使人引起口臭和体臭,往往还伴随着腹部胀满,产生恶心、厌食、食而无味,久而久之,毒素的聚集还会导致大肠水肿,易生皮疹等,甚至影响到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由此,不可忽视自身“拉得出”这个环节。想要解决倒也不复杂,在日常生活中想着适当多喝点水,不要在口渴时才想起补充水分,其次尽量多吃一些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香蕉、猕猴桃、燕麦片等,再就是适当的保持运动,像散步、广场舞等都行,以上方面据说都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类似便秘的症状。特别严重的情况,需要辅助一些药物,千万不能满不在乎,讳疾忌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说说“睡得着”。大家应知,睡眠是老年保健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睡眠不好,一般情况会导致人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更严重一些的,则表现为烦躁、焦虑、激动或精神萎靡,久而久之,免疫力必然下降,导致各种疾病上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良好正常的睡眠则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据说还有减缓衰老,增寿延年的作用呢。改善睡眠质量有许多方法,一般来说睡前泡泡脚,或是喝一杯温牛奶,不要长时间看手机等都会帮助入睡。另外保持规律的睡眠和起床时间,以建立正常的身体生物钟,促进自然入睡和醒来。或者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减少焦虑和压力,使身心得以放松也能较快的入睡。我多年来,睡眠情况良好,退休后除了按时睡觉和起床外,大部分的时间午饭后都小憩一会儿,自觉的效果很好。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即不要做亏心事,心中坦然,自然就能安睡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适当的运动,或说是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是维持机体活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就引起“走得动”这个话题。走路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方式,可以缓解全身肌肉的老化,促进人的心肺功能、能改善代谢和增强免疫力。我在这里所说的走路,是个宽泛之说,当然也包括慢跑、游泳和太极拳等不太剧烈的活动方式。甚至我认为比如跳舞、唱歌一些娱乐活动也应包含在内。总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不要总宅在家中,长卧长坐。适度的活动有利于心理健康,调节心态和情绪。延缓衰老过程,改善生活质量。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喜欢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心中一直充满了幸福感。在这方面,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适度”,绝没有必要强制锻炼。人到了这个年纪,万事顺意顺心才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留到最后谈谈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想得开”。脑子是人体的司令部,无论其他器官如何,人的指挥中枢出了问题,再谈别的就意义不大了。我在这里所说的“想得开”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头脑清醒,思维虽不求敏捷,但也要明晰。对新事物感兴趣,凡事积极思考,愿意用脑,尽可能保持头脑活跃,预防老年痴呆。“想得开”的另一层含义专指心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想得开”被视为一种智慧和境界,强调的是一种超然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意味着能够接纳不完美,不去管管不了或不该管的事情,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还能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章写到这里,我对于养生的认识基本表达清楚。也不知是对是错,当然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是不足以号召大家来践行的。文章结束前再说几句话,谈谈我对寿命的理解。人老了,对死亡的担心日益添增,这是人之常情,不难理解。但我主张千万去看淡它,甩掉这个包袱。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是人一生当中必然经历的过程。虽然日常生活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延缓或者加快这一过程,但终究无法改变其本质。明白了这点,一切顺其自然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我喜欢看科教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和视频,感觉观后对人生的感悟大有裨益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我们之渺小,怕比灰尘还微不足道。在历史长河中,人生之短暂,恐怕连水滴都算不上。悟透了这一点,面对死亡就会坦然。人的一辈子对社会、对家庭尽了心、出了力,没有大错,就不枉来到这世界上走了一回。至于最终的寿限,多几年固然是好,少几年其实也不必过于沮丧。但前提是有质量的过好当下的每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