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行行重行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19865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枣庄市山亭区榆树腰村,有一处被称为枣庄版“红旗渠”的人工奇迹,这就是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愚公渠”。2025年元月4日下午,我们慕名来到榆树腰村,实地探访这条网红渠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榆树腰位于山亭区凫城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山村。这个村名很有特色,不知为啥现在简称榆树村了,少了个“腰”字,总觉得有些平庸,意境也大为不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个村子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愚公渠的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过去的榆树腰村十年九旱,缺水严重,取水用水成了村民祖祖辈辈的头等大事。夏天,就依靠村南大坑里储存的雨水生活,坑内蚊虫滋生水质混浊,可就这点水也得不到保障;冬天,就翻山越岭去后山挑水,来回距离近十里,都是崎岖山路。今天,我们穿着登山鞋、柱着登山杖,走起来都相当费劲,别说当年挑水的村民了。然而,村子附近既无河流,又没泉眼,找水谈何容易。好在,天无绝人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各地人们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喊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口号,用简陋的工具建成了一大批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工程,堪称时代奇迹。上世纪60年代,同样缺水的河南林州建成了红旗渠,他们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华夏大地,给榆树腰人树立了榜样。1970年,时任村支书丛友华去林州学习红旗渠经验,深受鼓舞。回来后召开本村全体社员大会,大伙儿一致同意学习红旗渠精神,凿通村北驳山,从薛河引水进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9月,工程开始。在那“以粮为纲”的年代,为了让男人们种好地、多打粮,村妇联主任王修云主动请缨,组织村里26位妇女,成立以她为队长的“铁姑娘”队,承担了开山、凿洞、挖渠、引水的重担。历时七年半,建成了这处“愚公渠”。那个年代,全国类似工程不少,然而大多数沉寂无名,愚公渠之所以让人佩服,就因为它是“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代精神的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村民指点下,我们来到愚公渠出口,出口就在几户村民院子后面。开始百余米,是从山体上部向下垂直开挖,形成一段类似“一线天“的奇观,目测深度约二十米。走进现场相当震撼,人在里面显得非常渺小,仅仅露天开挖的这一小段,就能够看出当年的工程量多么浩大。再往前走就进入山洞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怀着崇敬心情,沿着“铁姑娘”足迹,走进了幽深的山洞。山洞由南往北贯穿驳山山体,渠道布置在洞内左侧,为自流引水。开凿后的洞壁没加任何修饰,上面还能看出当年钢钎留下的痕迹。为了方便游人参观,里面已经通上了电灯,这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洞内宽度基本一致,大约3米。高度没有统一标准,最高处3米有余,矮处不到1.3米,只能躬身而过。即便有灯光照明,进洞后仍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在那些低矮地段更是如此。可以想象,当年的工作环境是多么恶劣?这样的工程如果放到今天,在盾构机面前不叫个事。然而在那个年代,如此艰巨的工程全部由人工完成,而且由“铁姑娘”队完成的,这就了不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0多年前,“铁姑娘”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劳动着。山洞内没有通风、没有照明,伸不开腿、直不起腰,施工环境恶劣至极,然而她们没有任何退缩。靠炸药、铁锤、钢钎,一点点的开凿,并用推车和肩扛人挑方式将凿开的碎石运出洞外。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时7年5个月,投工8万多个,开挖山洞1500米,修建水渠2000多米,炸药使用量35吨,用掉钢纤、铁锤不计其数”,于1978年终于引水进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是凭着这股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26个柔弱女子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汗水,换来汩汩清泉,流入了榆树腰村,从此村民告别吃水难。有了水,村内十年九旱的的土地也成了沃野良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钻出山洞时,眼前豁然开朗,山那边是一片广阔的山野和水库。山上层层梯田直到山顶,田里清一色花椒树,如此壮观的花椒林还真没见过,到秋天,这儿一定是万颗椒果射云红的景象,游客一定络绎不绝。一条水渠在山腰由东向西蜿蜒,这就是愚公渠调水明渠。渠道长2000多米、宽0.5米、深0.7米,上部有盖板,全部为开山凿石砌成。这在当年亦是了不起的工程,如今虽已废弃,但沧桑躯干仍不失当年伟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纪念铁姑娘们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榆树腰村在村委会办公室设立展厅,介绍她们的事迹。并将这一事迹进行大力宣扬,愚公渠也成为当地的红色名片。今天,我们来参观这一奇迹,不仅仅是一次户外徒步,更是对铁姑娘们“战天斗地、团结拼搏、百折不挠、巾帼无畏”精神的学习和继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榆树沟村早已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令人震撼的愚公渠也已废弃。但是,以“铁姑娘”精神为代表的当代愚公故事,必将代代流传,激励后来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tuh4ca" target="_blank">岩底冰挂探寻记</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