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宋桂梅</p><p class="ql-block">那日拿到大哥的书《我写我心》一口气看了几十篇文章,因为所写内容都是我熟悉的人和事,感觉就特别亲切和共鸣。大哥虽然和我是一辈人,但他只比我父亲小了三四岁,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算年龄和我父亲是一代人,建国初期,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无论是国家还是小家,都是一穷二白。看到大哥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东奔西跑,走南闯北,当兵务工,既佩服又心疼。当读到哥哥嫂子领证结婚那段,不由得泪水涟涟了,原来大嫂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搁到现在谁能受得了这委屈?我也深深地理解大哥内心的愧疚和不安,只领了一个证,没办婚礼,在家里说在部队里举行了婚礼,在部队又说在家里举行的婚礼,实在是条件不允许,家里孩子多,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如果按现在的条件,哪个男人不想风风光光地娶媳妇?何况大嫂蕙质兰心,贤妻良母,通情达理,怎么都是值得用八抬大轿娶得媳妇。</p><p class="ql-block">如今大哥大嫂都已到了古稀之年,早已不用为温饱发愁,何不补办一场婚礼,以弥补彼此的遗憾,难道要把这遗憾带到坟墓里去?当然这是我的一个个人想法,因为我不想在此生留下任何遗憾。也许人老了就只想平淡健康,也是一种清净。</p> <p class="ql-block">看完那段我的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会我父母是怎么结婚的?放下书我开上车,一脚油门就到了娘家。大门开着,母亲在院子里剥葱,父亲在厨房里做饭。看我回来了,父亲就说,你吃啥呀?我做混面哩,冰箱里面有饺子和搅团。我说今天回来不吃饭,我想知道你和我妈结婚时,有彩礼没有,有三媒六证里没有,举行婚礼了没有,爬席了没有?</p><p class="ql-block">父亲放下勺子,看了看我说,你今天是回来和我算账来了,还是嫌你自己没爬席?</p><p class="ql-block">我说你先回答我的问题,不要打岔。母亲听见我的话,走到厨房来问我,你咋了?</p><p class="ql-block">父亲一本正经地说,我娶你妈,是给了彩礼的,有三媒六证,媒人就是硷上杨家你姨婆,也有婚礼,大家也是爬了席的,就是你没爬上,你妈也是有嫁妆的,你问问你妈去。</p> <p class="ql-block">听到这我噗嗤一声给笑了。母亲剥好了葱,拿到厨房来一边切一边说,你外爷给我陪了一个缝纫机,缝纫机现在就在朝南的那个房子里,还给我陪了五册《毛选》,叫我好好学习,好好劳动哩。我们那个年代没房没车,都是靠自己,剑伟家你姨,结婚时陪了两个粪笼、两个化妆匣子,还有一个扁担。母亲的话我是深信不疑的,五零后的父母们,处在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娶媳妇举行婚礼都是奢侈。而那个年代的人们,生活的艰辛教会了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精神,以至于后来物质富裕时他们也难以忘记那些艰苦岁月,抠抠搜搜地过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换亲、娃娃亲、童养媳、上门女婿、政治联姻和经济联姻等也是封建思想下的婚俗方式,当然这些婚俗都是发生在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为了娶媳妇想出的特殊的办法,这些习俗成婚的夫妻双方没有啥感情,为婚姻的分崩离析埋下了隐患。</p><p class="ql-block">换亲发生在那些贫穷的家庭,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有姐妹的男人,条件就是把这个男人的姐妹换来给自己的儿子当媳妇。这样的情况就是你家灶火前坐着别人家的闺女,别人灶火前坐着你家闺女,彼此好像都把自己的闺女当人质一样,所以一般都不敢对换亲的这个媳妇太差,如果一个家庭出现问题,同样换亲的那家也难保。这种陋习源自贫穷,双方也没什么感情,都是父母为了解决孩子的婚姻而想出来的办法,换亲的两个家庭基本都是把孩子当了牺牲品,把女性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和免费的劳动力,女人就在那个家里当牛做马任劳任怨,毫无自由地被捆绑在那个家里,直到油尽灯枯,生命结束。</p><p class="ql-block">“娃娃亲”是指在小孩子还没成年的时候,家长们就为他们定下的亲事。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现象。</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偏远地区或者少数民族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人们很难有机会认识远方的异性,因此常常通过媒婆的介绍或两家的交情,为还没成年的孩子们定下亲事。这样,等孩子们长大了,就可以直接成亲,省去了许多找对象的麻烦。</p><p class="ql-block">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旧时,童养媳在中国甚为流行。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非常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了女孩的家庭因家境贫寒而无力抚养这个女孩子,他们就将女童卖予有男孩的家庭来做童养媳。待女童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男方“圆房”。解放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才彻底解放了女性,杜绝了这种陋习。</p><p class="ql-block">上门女婿:通常叫“入赘”,是民间的一种婚姻习俗。女婿,一般指女儿的丈夫。普通的婚俗就是女方嫁入男方家庭,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而上门女婿是指由女方家负责结婚等费用,结婚之后,男方住在女方家里,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这样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女或者男方兄弟多,经济负担太重,或者家在偏远地区,而女方的条件比男方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但由于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影响,男人们不愿意上门,他们觉得那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因为上门女婿的孩子一般都随母姓。在计划生育的政策影响下,许多双职工的父母都生了一个独生女,他们也不招上门女婿,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婚姻。体现了父母们对孩子的婚姻越来越包容和理解,只要孩子们婚后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又何必注重那些形式性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政治联姻和经济联姻一般都是双方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约定的婚姻方式,例如蒋某人和宋某人。经济联姻主要发生在大财团之间为了彼此的经济利益得以巩固和扩大他们的实力而进行的家族联合。依我看来,法国的总统娶了大他那么多的老师,就有经济联姻的嫌疑,也许人家还是真爱,我们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我们这一代七零八零后,婚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由恋爱的呼声传遍了角角落落,似乎不推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就活在封建社会一样,人人都崇尚恋爱自由。结婚的年龄也慢慢推后,因为男女结婚的法定年龄是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我觉得主要还是为了让男女双方心理成熟,让婚姻更具有稳定性,慎重选择和考虑,毕竟这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彩礼基本都是两千到一万不等,因家庭条件而异,但不超过万。陪嫁基本上是四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称为:三转一响。到了八十年代陪嫁就有新四大件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甚至还有摩托车。</p><p class="ql-block">农村的孩子,条件相对差点,为了结婚借得七窟窿八眼睛的事常有发生。记得我们家刚搬到南边屋子时,是1995年,一天我放学回家,母亲说,隔壁陈老五订婚了,老五妈定了结婚的日子,都说好了,人家丈母娘又提出来给她们家一人扯一身衣服。老五妈一咬牙说,扯!那个准媳妇娘家在柳林,家里有八口人: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还有四个。为了结婚,男方背了一身的债,以那时候农村人的收入,婚后三年基本都是还债哩。</p> <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婚俗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婚姻形态的多元化:传统的婚姻模式逐渐被打破,出现了闪婚、试婚、奉子成婚、同居式婚姻等多种形式的婚姻关系。这些新型婚姻形态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不同需求和期望。彩礼也不断攀升,从五万到十万甚至更多,陪嫁也有房车的。虽然条件越来越高,但婚姻的稳定性越来越差。</p><p class="ql-block">60后打死不离婚,70后吵死不离婚,80后吵一下就离婚,90后不高兴就离婚,零零后一言不合就离婚。究其原因八零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在这种集家庭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里,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鸡零狗碎的事情,柴米油盐和父母孩子工作让原本一帆风顺的日子变得狼狈不堪。</p> <p class="ql-block">去年我在新区某知名酒店参加了一场婚礼,其场面非常排场。先是在大厅里有新娘新郎的婚纱照,婚礼在三楼举行。婚礼舞台背景图片音乐灯光主持人应有尽有。婚礼的程序设计都由专业人员精心设计,新郎新娘的服饰是古装式中国红,很是喜庆,接新娘的婚车队有十几辆车,都是一个品牌,听说是婚庆公司的车,新娘坐的花车装扮的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宴席也非常丰盛,八凉菜八热菜四碗子两个汤,鸡鸭鱼肉一应俱全。这样的档次,都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了的,这样的场面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p> <p class="ql-block">从童养媳、娃娃亲、换亲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再到多元化的婚姻习俗,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物质文明进化的结果,也是人们思想开放,受教育程度提高,女性观念更新的结果。在旧社会妇女是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的,他们通常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上当官的做娘子,跟上杀猪的翻肠子。她们通常也是无力反抗,因为她们基本没有赚钱的能力,因此经济上不能独立,依靠自己的男人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女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有了自立的能力,不用依附男人而生存时,就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希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心灵相通双向奔赴的灵魂伴侣,与自己共度此生。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初衷不变。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要考虑自身的条件,门当户对旗鼓相当,从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过分追求自己达不到的生活,只能让自己筋疲力尽。如果提前消费更是透支未来,让自己身陷困境。国乱思良相,家贫思贤妻,一个贤妻旺三代,娶妻不贤毁三代。无论嫁娶,都要把人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长相和家庭条件。家贫夫丑而妻美,势必要走武大郎的老路。</p><p class="ql-block">百年婚俗巨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现代婚姻观念的变迁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剔除了包办和买卖婚姻,让婚姻回归到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幸福追求之中。这种变化推动了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力和方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家庭和睦。</p> <p class="ql-block">消极影响体现在:现代婚姻观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增加,也有借着结婚的名义骗取钱财的,喜新厌旧闪婚闪离的,尤其是娱乐圈出轨离婚率很高,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很大。过于追求物质的婚姻关系可能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显得无力,遇到一点小事都处理不好就劳燕分飞,让父母孩子承担自己失败婚姻的苦果。比如把孩子丢给父母,让孩子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父母陪伴和指导的孩子,在茫然中成长,没有人生的目标,三观的形成都是靠周围人的一言一行决定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可能误入歧途,一生尽毁。</p><p class="ql-block">希望每个人都慎重选择自己的婚姻,摆正自己的观念和位置,婚姻不仅是追求幸福,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观念,小心谨慎地选择自己的婚姻,选择了就要用真诚忠诚和全心全意之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一生。</p><p class="ql-block">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p> <p class="ql-block">宋桂梅:耀州区寺沟镇阿姑社村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耀州区作协会员,铜川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初中英语教师,爱好写作、书法。有数十篇文章发表于铜川地区网络平台:《铜川文苑》《沮水微澜》。主要作品《父亲和他的土地》(一万五千字,发表于2017年第三期《印台文苑》)《母亲是我的保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