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弘农杨氏,是以弘农郡为郡望的杨姓士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p> <p class="ql-block">弘农郡位于今河南省西部和陕西省东南部,是汉朝至唐朝期间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划。弘农郡最初设立于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的函谷关城。其范围包括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p> <p class="ql-block">我杨氏家族历史追寻</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在原阳县高庄村《杨氏家谱》原文记录:杨氏先祖祖居宏农(即弘农郡),迁自洪洞,历代相传。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兄弟十一人迁入河南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图:原阳县高庄村光绪35年杨氏家谱)</b></p><p class="ql-block">黄河南陈洲府二支,界碑一支,杞县一支。黄河北河内一支,马棚一支,武陟县杨凹一支,获嘉县王官营一支,本支迁入原武共传有三支。县东前营一支,县西杨庄一支。高庄自前营全庄迁入一支,全庄有旧谱,后因战火遗失,老坟现有雍正9年碑文尚有可续。县西杨庄,距县城5里,茔在夏庙以前,内有康熙14年碑谱为记。上为高庄杨氏家谱原文记录。上文记录说明我们祖先是洪武二年从洪洞迁入河南省兄弟十一人中之一人的后代,先迁入获嘉王官营,后又迁入古原武县西杨庄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杨坟碑上有原文载。原文如下:"如吾之先辈者来自洪洞县,以往居县(古原武县城)东后移至县(古原武县城,现在的原武镇)西离县城五里(建)庄(--杨庄村),在夏庙以东,茔在夏庙以前(南面)。"老坟中古碑上背面刻有先祖祖谱,从先祖杨公.讳茂到杨愈梅,杨愈升共传七世。具立碑时间清.康熙14年(1675年)上询七代到先祖生活时代应为明.嘉靖14年(公元1535年)左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图:清.康熙14年立的老杨坟碑)</b></p><p class="ql-block">后因清.嘉庆24年(公元1819年)黄河在武陟县马营决口,洪水冲散了杨氏满门,逃荒四分五裂分散各地再次安家,本门可追综始祖杨公.讳有清带领全族迁往杨屋村立庄生活。马营决口后洪水冲毁和河沙压埋部分老坟,再加上家谱遗失,从可追综有记录的始祖杨公有清,上询追综到老坟石碑上记录清康熙14年(公元1675年)中间历经140年的家谱无从查起。</p> <p class="ql-block">杨氏满门在杨屋村生活一百多年,早在民国6年(公元1917年),原在沙滩之南,深受风沙之苦,黄河北沿,受到黄河塌方之危害。居住的"小杨屋”的杨氏一族因黄河岸边塌方,风沙过大,一阵大风沙过就可能把把房屋压了,杨氏满门再次外迁,外迁地方分有:韩董庄镇杨草坡村,苏双井村,府庄村。蒋庄乡西新庄村,靳屋村和娄王屋村,花园口申庄村等。所迁杨草坡村由杨氏先辈老大杨占海,兄弟杨占凤选址而迁到此处,建房立庄,现仍存当时建起的青砖蓝瓦房,当时长兄杨占海建两处院,主房均为五间大瓦房,传于长子杨俊茂配房3间为东屋,次子杨俊盛配屋为西屋,杨占凤和杨占鳌各建一栋五间大瓦房,这算是立庄了。然后向智者老人求卜村名,智者老人言道:“你们本姓杨,本村村名就称"杨草坡”吧。语意"羊得草而肥,有草坡存则家族兴旺。吃饱草后去东边河里喝水,东边有村叫"贺厂村"。西边桥上洒洒太阳。因西边有村叫"乔庄"。这才是"杨草坡"村的来历。大长兄杨占海之长子-杨俊茂,乐善好施,为人忠厚实在,被当时临近各村称为"杨大善人"之名,为此杨草坡村也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1997年再次续谱时,因康熙14年老谱遗失,只有依据老杨坟记录等相关历史不分长次门再续五支:分别是杨有清一支(韩董庄镇杨草坡村,蒋庄乡西新庄村,靳屋村,娄王屋转原阳县西世和园社区,郑州市区和洛阳市区,中牟县城,内蒙和新疆等)。杨成五一支(平原新区韩董庄镇苏双井村和平原新区杜庄村转滨湖小区)。杨富全一支(平原新区的杨庄村、韩屋村和胡堂庄三个村)。杨俊有一支(平原新区原武镇西的杨庄村和东圈村)和杨祥鹏一支(居平原新区的胡堂庄、原武西关和府庄)。这次续谱虽然不太完善,但也为第三次续谱找到了依据。</p><p class="ql-block">记录杨氏一门简单历史,有记载的杨氏一门住址只显示在杨氏祖坟石碑上,原武县东杨庄村迁到原武县西杨庄村。而现在杨氏一族,家谱上记录也有几十个地方了,所以在这文上也做了详细调查和记录。在此非常感谢杨德玉杨占玉和杨柏恒老人。</p> <p class="ql-block">杨氏家族论世排辈</p><p class="ql-block">(1世→100世) </p><p class="ql-block">有成自文占,俊茂松柏岭。学修世永瑞,德立绍连荣。</p><p class="ql-block">书啟恩克泰,清和春景明。道同海天长,林盛褔寿鸿。</p><p class="ql-block">益国善则宝,建邦彩焕生。敬勉忠昭殿,致达惠可崇。</p><p class="ql-block">晓云逢如发,振耀鹤冠迋。钦贤好作本,怀安恒继平。</p><p class="ql-block">全思多庆喜,守存金玉增。培润新尔化,仁聚万家兴。</p><p class="ql-block">联系方式:15660573456(微信同步)</p><p class="ql-block">第九世孙杨柏萱 整理书写 敬上</p><p class="ql-block">2024年岁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