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地

终南石语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听说“工地”这个名字,还是在下乡插队当知青的时候。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名字竟与国营惠安化工厂有着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1976年初高中毕业后,我来到户县余下公社西屯大队插队,成为一名下乡知青。西屯大队就是现在的西屯村,位于余下街道北面三岔路口的东北角,拥有九个小队,在余下算是个大村子了。</p> <p class="ql-block">那时农村实行的是集体经济,社员们每天按时上工。有一天上午九点左右,小队长敲响了挂在他家门口大树上的铃声,社员们拿着农具,聚集在队长家门口,等待队长分配这一天的农活。这时,我无意中听到有人路过这儿说“到工地去”,以为是去哪个建筑工地干活呢。</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时常发现一些出村的社员也说去工地,觉得有点奇怪,便请教同队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农民。他告诉我说,“工地”就是余下街道,这些去“工地”的人,有的是去买东西,有的去看病,也有的是去闲逛的。</p> <p class="ql-block">原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营惠安化工厂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在户县余下,厂址就在余下街道的最南边。当时,工厂建设分布在近两公里长的整个余下街道,从生产区、办公区到文化娱乐和生活区,再到沿街的银行、邮电局、影剧院、商店、照相馆、理发馆、食堂、煤司等等配套服务单位,都成为了施工的“工地”。</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整个余下街道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派热火朝天大干社会主义的繁忙景象。工厂在1954年至1961年的基本建设中,周边农村许多青年农民被招工进厂,有的农民到余下做临时工,每天往返于农村和工地之间。久而久之,周边农村的人们就习惯地把“工地”作为余下街道的代名词了,这一叫就是七十年。</p> <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惠安公司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踔厉奋进,余下街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工地”与原来的“工地”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p><p class="ql-block">现在说“到工地去”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每当我偶尔听到年龄大些的人提到“工地”这个名字,悠悠岁月的亲切之情便会在心底油然而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