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铁一局的历史上人数最多的年份是哪一年呢?近日查看《局志》,方知是1970年。而我正是那一年底,带着黄土高坡的泥土味和没有见过大世面的稚气,踏入这个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知名度很高,号称天下第一局的铁路建筑企业的大门(时名为交通部第一铁路工程局,我为其属下一处的职工),成为82488人中的一员。不离不弃,一路走来,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以至成了我心目中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成长进步的大学堂。父子同企,司空见惯。子承父业,一代带出一代是筑路人的光荣传统。马灯光照下开挖隧道,是老一代的开山工教我们这些新工蛋子掌纲纤、打锤凿炮眼,眼观六路、处理峒顶危石的;劈山挖路堑,是老一代筑路人教我们学会推独轮车的;……。连轴转的会战工地,老支书谆谆教导我要励志,老队长为我系好安全帽下面的绳,……。走进机关,是老一代人传帮带,令我在管理岗位得到历炼和进步;遇到挫折,是老一代人耐心疏导、使我心灵得到慰藉,克服悲观情绪,走出人生低谷。</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奋斗人生的主战场。从工人到管理岗位、从工地到机关再到一线、从山沟到城市,从羞涩的青春到两鬓染霜,风雨兼程36年的人生之旅,享受过努力拼博后的回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也遭遇过受到委曲和挫折带来的悲观和眼泪。在陕西耀县毡房里度过的青春年华中,镌刻着我的秘书情结;在陕西渭南走过的人生轨迹中,享受过告别临时房,首次搬进正式楼房办公和居住的喜悦。连通欧亚大陆桥的庆典会,令曾参加过北疆铁路建设的我热泪盈眶;投入兰新复线建设后,常常被职工们的昂扬斗志和奉献精神感动着。工程局副局长兼指挥长的栾业钧(已逝),那一身正气、不苟言笑,率先垂范,大胆管理的人格魅力,就是那一代管理者形象的缩影。匆匆走过企业属下的二公司、桥梁公司,在西安市的企业总部大楼里,留下了我拼博奋斗的最后脚印。</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我凝结友谊的平台。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员工是家庭成员。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共同的责任和担当,共同的文化氛围,共同的利益纽带。长时间一起工作,一起成长,一起分享喜悦,一起承担压力。在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中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不论在职还是退休,当人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总会有组织,有朋友、战友、同事或在思想上纾解、或在体力上帮助,或在经济上支持,从而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企业的凝聚力。2015年初秋,我己离岗和退休十年,老伴一病不起。是企业的领导,是曾经的战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守望相助,伸出友谊之手,给了我精神上,道义上的莫大鼓励。翻开手机的朋友群,最醒目和热闹的群便是带铁字头的群了。比如铁路老哥们群,铁友公社群,……,每天都有温罄的交流,美好的祝福,快乐的互动。还有那不定时、不定点,人员不固定的小聚:推杯换盏,回忆过往,交流情感,相互借鉴退休后的生活,开心着,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这里永远都留有我的怀念和祝福。怀念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怀念那些振奋人心的喜讯,怀念己经逝去的和见不了面的战友。故乡虽然养育培养了我24年,但在企业中生活、学习、奋斗了足足36年!何况企业大家还孕育出了我的小家。无时无刻不在企盼她,活力四射,层楼更进,再续辉煌,令耋年老者欢欣鼓舞、光荣自豪。</p><p class="ql-block"> 常彥杰</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