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赏亭

暖风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是一座融古典建筑和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6.15公顷。公园建于1952年,是建国后北京最早兴建的现代园林之一,享有“都门胜地”的美誉‌。多年来,陶然亭公园于园内,按原比例仿建了十数个国内各地的历史名亭,如今走进陶然亭公园,尽可以欣赏到国内各地的名亭,把各地名亭集于园内也是国内唯一,更是陶然亭公园最大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中的爱晚亭是按照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的爱晚亭按1:1的比例建造的‌,位于陶然亭公园中心岛南侧。该亭为四角八柱、重檐碧瓦的结构,亭角飞翘,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内侧四柱则为丹漆圆木,与原型一般无二‌。</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不仅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是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内的嘉靖牌楼和陶然牌楼,分别坐落于泻湖桥两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高雅大方。</p><p class="ql-block"> 这两座牌楼的前身曾立于长安街两端,一东一西,遥相呼应,是长安街上的标志性建筑。两座牌楼的构造相同,均为木结构,三间四柱,三楼式,一柱为冲天柱形式。牌楼上分别嵌有长安街匾额。</p><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城内的牌楼被视为交通障碍物,不适应新中国建设发展需要,面临拆除命运。1954年8月,北京市政府决定拆除东西长安街牌楼。周恩来总理得知后,指示将它们迁建于陶然亭公园内,以保护这两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牌楼。1955年2月17日,这两座古代牌楼在陶然亭公园内按原样重新组建,成功保存下来。由于无法再称为东西长安街牌楼,它们被重新命名为嘉靖牌楼和陶然牌楼,寓意游客在此可以陶然自得,享受佳境。</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两座牌楼在陶然亭公园内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1971年,它们被炸毁。幸运的是,2011年,北京市政府再次重建了这两座牌楼,使其得以重现风采。重建的牌楼规制大体与原有的牌楼相当,彩画采用玄字大点睛传统工艺手法,画工精美,色彩艳丽。嘉靖和陶然牌楼不仅是陶然亭公园内的重要景观,更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的由来充满了曲折与传奇,见证了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风雨同舟亭</p> <p class="ql-block">风雨同舟記念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辛未之夏,暴雨如注,江河猛涨,一场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突袭安徽,千里沃野,一片江洋,万座村镇顿成泽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巨大支持下,五千六百万江淮儿女不屈不挠,奋起抗灾,炎黄子孙同根相护,全力支援,义演义卖,声势浩大,慷慨捐赠,震古铄今、捐款捐物达数亿元之巨。 </p><p class="ql-block"> 中央党政军机关和首都居民心系灾区,率先垂范,数次捐赠,情深似海,入秋时节,再次节衣缩食,捐衣送被。短短一月,捐赠衣被八百万。出动汽车数千辆,浩浩荡荡,千里迢迢送达灾区,堪称中外赈灾史上罕见壮举,灾区群众,倾室而出,箪食壶浆,夹道迎送,连绵千里,敲锣打鼓,振臂欢呼,经久不散,党心,军心,民心水乳交融,团结抗灾业绩彪炳千秋。</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全国人民,特别是首都人民的慷慨捐助,特立此碑,以昭示当代,传于后人。</p><p class="ql-block">安微省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二年十一月</p> <p class="ql-block">  湖心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杭州西湖中央,西湖有三岛,大岛三潭印月,小岛阮公墩,湖心亭第二大,称为蓬莱,统称湖中三岛。湖心亭建于嘉靖三十一年,后一九五三年又重建。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荫中有“虫二” 碑相传乾隆所题。</p><p class="ql-block"> 崇祯五年大雪三日,天地间相连,茫茫连天,即有人“独往湖心亭看雪”描绘了一幅南方天云山水雪的一幅全图。使人美不胜收,在湖心亭四眺,湖光景色尽收眼底,故在西湖十八景中有“湖心平眺”之称。乾隆在亭上曾题匾额“静观万类”和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的楹联。陶然亭公园于一九八九年仿建。</p> <p class="ql-block">‌ 华夏名亭园‌:建于1985年,占地10公顷,仿建了全国各地的历史名亭十余座,展示了中国各地亭子的多样造型和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陶然亭是清代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工部郎中江藻创建,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命名。亭内存有石碑、匾额、楹联和石刻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内的百坡亭是1989年为纪念苏东坡‌,仿建四川省三苏公园内的百坡亭而建。</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三苏公园内的百坡亭建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苏东坡在颍州任太守期间,创作了《泛颖》一诗,诗中描绘了颍州的美丽景色。南宋时,魏了翁在疏凿环湖后,依据苏东坡的诗意在湖上修建了百坡亭。</p><p class="ql-block"> 百坡亭是一座桥亭,位于三苏公园内,以纪念苏东坡而建。该亭具有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展现了苏东坡的文化影响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百坡亭不仅是苏东坡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后人对其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的致敬。通过仿建百坡亭,陶然亭公园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魅力,也传承了苏东坡的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的吹台亭,这个亭子是</p><p class="ql-block">按1:1比例仿建江苏扬州瘦西湖小金山西麓的吹台亭而建。因为清乾隆帝曾在此钓鱼,所以也被称为钓鱼台。</p><p class="ql-block"> 吹台亭是方形设计,北面设有木刻镂空落地罩阁门,其他三面则是圆形洞门。亭子没有富丽堂皇的砖雕石刻,也没有五彩斑斓的彩绘油饰,而是以素油涂抹梁檐,粉墙黛瓦,显得朴实无华。</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p><p class="ql-block">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琅琊山。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山僧智仙特建此亭。此后欧阳修常来亭中宴客,因“饮少轧醉”遂自号醉翁,并以此号名亭,还撰有烩炎人口的《醉翁亭记》以记其事。后由苏轼将此《记》书写碑刻、世称“双绝”,醉翁亭建筑造型秀美,大檐细柱,有展翅腾飞之势。亭侧有篆书“醉翁亭”,巨石横卧。西有“酿泉”。陶然亭公园于1986年仿建。</p> <p class="ql-block">醉翁亭记~欧阳修</p><p class="ql-block">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p><p class="ql-block">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嗨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p><p class="ql-block">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楼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看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p><p class="ql-block">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p> <p class="ql-block">鹅池碑亭</p><p class="ql-block"> 鹅池碑亭系兰亭的园林建筑之一。因王羲之爱鹅,故凿鹅池。亭中“鹅池”二字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手笔。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子王献之人称“小圣”。陶然亭公园于1986年仿建。</p><p class="ql-block"> 鹅池碑,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兰亭风景区鹅池边。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因是两位著名书法家所写,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鹅池碑,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p><p class="ql-block">碑高188厘米,宽68厘米。行书“鹅池”,无款。为清咸丰五年(1855)至同治八年(1869)重建兰亭时所立。</p> <p class="ql-block">兰亭</p><p class="ql-block"> 兰亭是江南著名园林之一,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兰山下。《越绝书》载:越王勾践耕兰于此。因以得名。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曾与谢安、孙绰等41人“修”于此,引曲水以流筋,吟诗饮酒。宴聚后,他书写了闻名中外的《兰亭集序》。从此兰亭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陶然亭公园于1985年仿建兰亭。兰亭中碑刻的“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所书。碑在“文革”中曾被砸断,今经接补复原。该碑亭后俗称小兰亭。</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内的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是仿建自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泉的著名景点‌。惠山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因其水质清纯甘冽,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二泉亭在陶然亭公园内,造型纤巧俊秀,亭顶饰有双龙戏珠的装饰,亭内有元代书画名家赵孟頫所书的“天下第二泉”石碑‌。</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二泉亭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当时在镇江丹徒县某氏家中发现了嘉庆八年(1803年)摹刻的“天下第二泉”石碑,并于1980年初在陶然亭公园仿建‌。此外,二泉亭与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紧密相连,这首曲子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华彦钧)创作,是中国音乐史上最伤感的乐曲之一‌。</p> <p class="ql-block">橙光亭</p> <p class="ql-block">  浸月亭,位于北京的陶然亭公园西南角,是仿照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原亭而建。浸月亭三面临水,为单檐六角攒尖顶,飞檐翼角,碧瓦细柱,造型轻灵。亭额书篆文“浸月亭”。</p><p class="ql-block"> 浸月亭仿建于江西九江甘棠湖的浸月亭,亭名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诗句。仿建的浸月亭根据《琵琶行》诗的环境设计,六角形的古亭在离开湖岸不远处临水而立,岸边离亭近处,立一琵琶形巨石,上刻《琵琶行》诗文。</p> <p class="ql-block">  独醒亭位于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顶屈子祠前。根据屈原的《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称“独醒亭”。</p><p class="ql-block">  亭为六角形状,花岗石辅基,红柱碧瓦,彩绘藻井,内绘二龙戏珠。该亭始建于汉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建于此。亭为六角形,攒尖顶灰瓦,角翼然微翘,傲然伸于苍穹。亭为木结构,呈铁红色,周有靠背栏杆围护。花岗石辅基,红柱碧瓦,彩绘藻井,内绘二龙戏珠天花藻井,雕有金龙翔舞,生气勃然。亭体不同凡响,既古拙宽厚,又有壮丽之风。亭前有现代文学宿将茅盾、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独醒亭”匾额。 公元1541年重修独醒亭,记立于亭侧。陶然亭公园于1987年仿建湖南省汨罗市的独醒亭。</p> <p class="ql-block">  云绘楼清音阁,位于陶然亭公园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54年从西苑南海东岸按原状迁建于此。云绘楼清音阁是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建筑,彩绘雕塑,整体建筑呈“L”形。云绘楼和清音阁两座建筑方位不同,看似独立,但却属于一组拼体建筑,楼层与楼层之间相通。云绘楼清音阁是中国完整搬迁的第一例古建筑,在文物保护、利用的中国特色理念理论、具体措施、宣传普及、科研等方面都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实例。1984年5月24日,云绘楼清音阁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云绘楼于清乾隆十六年至二十二年(1751—1757年),云绘楼清音阁始建。是一座三层楼阁,一层与二层之间的檐下悬挂着乾隆御笔书写的匾额“云绘楼”。云绘楼北侧是清音阁,清音阁是一座二层楼阁,门额的牌匾上写着“清音阁”。云绘楼和清音阁的一层、二层之间相通,分别由彩画游廊连接,一层游廊相通的门称为“韵馨”。清音阁一层游廊的另一个门称为“卯月”。二层有一座复式凉亭,分别位于云绘楼的北侧和清音阁的东侧。两座凉亭在东北的拐角处相交。清音阁的西侧有假山石,相互重叠,搭成台基,通过台基,可直通二楼。</p><p class="ql-block"> 云绘楼里有复古桌凳,桌子上摆放着瓷器墙上挂着彩画和对联,西面墙上的对联曰:“众皱峰如能变化,太空云与作浮沉。”南面墙上的对联曰:“道堪因契真佳矣,画岂能工有是夫。”清音阁一层建筑也摆放着复古桌凳,墙上有彩画和对联,南面墙上的对联曰:“宫商之外有神解,律吕以来无是过。”西侧屋子里有一张金黄色床榻。西墙外侧上嵌有《迁建竣工题记》</p> <p class="ql-block">少陵草堂碑亭</p><p class="ql-block"> 园中的少陵草堂碑亭,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而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亭的碑刻记录了杜甫的生平和诗歌成就。</p> <p class="ql-block">瑶台映雪亭</p><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的窑台映雪亭位于窑台山上,窑台茶馆迤西‌。该亭为圆形攒尖顶,木结构,灰瓦顶,有鲜艳夺目的六根红漆柱。亭檐下六根柱子上的梁圈下装饰花木格,梁圈上饰金线苏画,造型浑圆灵透,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谪仙亭‌位于陶然亭公园的华夏名亭园内,是一座纪念唐代诗人李白的半壁亭。谪仙亭的造型为飞檐翘角葫芦宝顶式,亭内镶刻有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睿的《过采石吊李谪仙》和杨荣的《李白赞》诗二首。亭子依山傍水而建,旁边有“飞流”瀑布,寓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