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故乡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这里山青水秀,峰峦叠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故乡老司城曾经经历过辉煌与灿烂,也曾经经历过落寞与沉寂。这里既镌刻着我儿时的记忆,也镌刻着世界文化遗址的记忆,更镌刻着人类历史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远在上古时期,我的故乡老司城便有先民居住。先民们在昂首云天的群峰之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崇山峻岭的丛林里,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在波涛汹涌的灵溪河,撒网捕鱼,逐水而居;在巍峨的太平山下,造房起屋,繁衍生息。从殷商时代至秦汉时期,我的故乡老司城已经成为了古溪州土司王朝的都府所在地。从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时代,我的故乡老司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央朝廷统治西南异域的分封自制的土司王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人云:“武陵深处依屏翰,遗韵焕然起大风,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数百峰。”今天如果你站在老司城最高峰凭栏远望,你定会为我的故乡那一片神奇的山水风光所折服,那气势磅礴的西南诸峰犹如万马奔腾,正朝着老司城土司王朝的方向狂奔不止,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奇观“万马归朝”。如果你站在“万马归朝”的景点深情遥望,你定会惊讶地发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却远不如我的故乡老司城。清澈见底的高峰湖,碧波荡漾;巍峨的太平山,雄伟壮丽;潺潺的灵溪河,一泻千里;书香缭绕的若云书院,人才辈出;刀光剑影的谢铺军库,古木参天;万弩齐发的博射坪,声振寰宇;金碧辉煌的祖师殿,琼楼玉宇;熙熙攘攘的八街九巷,驼铃叮当;腾云驾雾的望乡台,魂牵梦萦;仙气缭绕的紫金山,冢木隆坟;凌空飞云的神仙打眼,步步惊心;沉寂千载的祖宗祠堂,钟磬相闻;一夫当关的飞鸦角,烽鼓不息;出征抗倭的雅草坪,戍角吹寒;华灯璀璨的左街右巷,鸡犬相闻;洁净的灵溪河,缓缓东流,亘古的土司钟声,余音绕梁,经久不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囊时岁月,我的故乡老司城物阜民丰,盛况空前。故乡的祖辈们闻鸡起舞,披榛寻径,他们将人类的过去与现代相连,不仅铸就了老司城的千秋大业,也创造了老司城辉煌的历史。他们在“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方略下,凝聚了炎黄子孙对人类智慧的创造,凝结了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不朽精神。因此,无数迁客骚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文笔墨宝,以歌颂老司城的繁荣昌盛与不朽荣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石城中锦作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王宫畔水生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灯万盏人千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手缠绵摆手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望故乡老司城,“万马归朝”的落日余晖,正映照在溪州老司城的群山万壑,霞光万丈,熠熠生辉。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我的故乡老司城的英雄们在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从未缺席,最著名的要数明代抗倭民族英雄彭翼南将军,他的英勇事迹气冲霄汉,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朝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大举入侵江浙一带。年仅19岁的抗倭英雄第二十五代老司城土司王彭翼南将军,义愤填膺。他火速组织一支强悍的土家军队以抗击倭寇。除夕前夜,彭翼南将军統兵三千,端来土家人特制的过年腊肉与糯米饭,激昂慷慨,大碗喝毕醪糟酒,饮马溪边,枕戈待旦,剑指东南,极为壮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拔剑光寒驱倭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指手云天日月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万里海疆孤愤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保家卫国何足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故乡老司城距离东南沿海的抗倭前线,有一千五百多公里。土兵们要长途奔袭作战,山重水复,困难重重,但条件越是艰苦,敌人越是凶悍,就越能激发起土家士兵的霸蛮性格。倭寇向来是以武艺高强残暴而自命不凡的,可这次他们的运气并不好,遇到的却是一支来自武陵山脉腹地的土家族士兵们。彭翼南将军率领抗倭的士兵运用一种神奇的“旗头阵”战法,即队伍按照一三五七九的顺序排列,战斗力最强的精兵悍将排在最前列,前者战死,后者自动补上,最外面的士兵手拿藤盾保护身后战士,后面士兵则手拿起藤盾刺杀敌人。战斗中,土家士兵们还使用了一种钩镰枪,上钩敌人头颅,下可砍敌人小腿,把倭寇打得一败涂地,鬼哭狼嚎,溃不成军。其中一次战斗,被斩倭寇达一千九百八十名。一腔热血荐轩辕,处处青山埋忠骨。据《明史》记载,明朝把老司城彭翼南将军与土家士兵所取得的这次胜利称为“东南战功第一”。这种舍身报国的英勇事迹,早已流芳百世,它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个曾经“红灯万盏人千叠,一首缠绵摆手歌”的土司王朝早已青苔蔓延,繁华已歇;那个曾经“红黄转绿,雨润多娇”的规模庞大的土司王城早已雨打风吹去。至明朝朱元璋之后,朝廷为了打破华夏与四夷之间的此疆彼界,采用了“计擒为上,兵剿为下”的方略,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我的故乡老司城这个西南最大的29代土司王朝被迫改为“流官制”。至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又推行“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治国方略,土司王彭肇槐为了赓续文明,自愿献土,自此江山易主,“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的土司王朝,轰然倒塌,朝廷一炬,大火绵延三月而未息。此时此刻,老司城土司王彭肇槐想到自己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悲愤欲绝,坠落马下,长跪灵溪河边,饮恨长歌,泪飞如雨。他手拄拐杖,来到不二门前,奋笔疾书《溪州隐车耕赓》于石壁之上:“心雁(厌)声,药笼宽窄田地,筚路启山林。”至宣统年间,辉煌八百余年的土司王朝宣告终结,从此城堡变废墟,喧嚣变沉寂,无不令人扼腕叹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移世易,物换星移。历经千百余年的土司王朝俱往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司王朝的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昔日的沉寂被保护,过去的废墟焕生机。勤劳勇敢的老司城儿女正以他们特有的民族之魂与文化自信,奋力书写着今日的盛世华章。今天,当你走在曾经威风烈烈的土司王朝故道的时候,一种“家国认同,率土归心”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尤其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的故乡老司城遗址早在2015年7月4日就已经登上了世界的文化舞台,成为了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漫步故乡路,神秘老司城。现在,我的故乡老司城正以一种王者之气,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之气,出现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奔驰在通向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大舞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随着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故乡老司城这个世界文化遗址的修缮工作已取得辉煌成就,土司王朝的皇城区、生活区、教育区、休闲区、军事区、祭祀区、墓葬区、作坊区均已完善,其中的排水系统、练兵场、子孙永享,古墓群、彭氏祠堂、八街九巷以及土王军火库等文物古迹也日趋保存完好。可喜的是,我的故乡老司城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土家文化的缩影。据专家考证,故乡老司城从唐朝至明朝改为土司制度以来,共有35刺史和土司镇守于此,他们世袭27代,跨越9个封建王朝,历时818年,土司王朝面积达四十余亩。老司城的土司遗存把历史时空、遗产属性与乡土题材相关联,共同反映了历代土司的历史、经济与文化生活的诸多特征。我的故乡老司城这个世界文化遗址是静止的文物,是活着的文化,它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见证了多民族国家因俗而治的理念,它也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的祖先们闻鸡起舞,披榛寻径,才铸就了老司城的千秋大业,创造了老司城辉煌的历史。如今的故乡人民正沐浴着党的春风,与时俱进,不负时代,继往开来;他们正在与故乡新晋传承人向士军同志一起,载歌载舞,站在老司城的灵溪码头,同络绎不绝的八方游客一道,引吭高歌:“小西门外碧波澄,点点渔火到天明。春雨如油留不住,山光水色映山城”;他们正在与故乡资深传承人向仕勤同志一起,手持长篙,心旷神怡,立于千帆竞发的船头,情不自禁地渔歌互答:“千年土司城,烽火照月轮,万马归朝胜,摆手起歌声”;他们正在与喻家堡情郎喻云飞同志一起,情意绵绵,吟唱着久违的恋歌:“情郎一声太平坡,魏家秀姐唱山歌,飘然旋转云飞扬,鼓催仙乐灵溪河。”这悠扬的歌声,不仅仅是故乡老司城的历史回声,更是故乡儿女唱响未来的最美声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世界文化遗址老司城的“活字典”向盛福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司城遗址是我们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古迹,它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是文化的活的见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我们要把老司城遗址看作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我们要为保护世界文化遗址老司城竭尽我们应有的职责与责任。”这段话发人深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可谓意味深长,振聋发聩。揭开历史的篇章,展望美好的未来。我们深信历史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为老司城的发展而幸勤劳动的工作者,更不会忘记那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踔厉奋发的幸福者。我是老司城的老尾儿,我的故乡在老司城。在此,老司城老尾儿衷心地祝愿故乡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祝愿故乡的人民安康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文:老司城老尾儿只为伊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