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旅游饕餮盛宴于2024年10月15日开启。这次目的地是滇西秘境。10位均龄近古稀老友分乘2辆车直奔昆明,大理,保山,芒市,瑞丽,腾冲,怒江,独龙江,澜沧江,老姆登,丙中洛,香格里拉,梅里雪山,虎跳峡,白水台,泸沽湖……,这些耳熟能详却是少儿时期小说,影视中才能见到的秘境,犹如一顆颗如诗如画的璀璨明珠,被我们用车轮串起,想想就让人心驰神往,观心似箭。</p> <p class="ql-block">滇池,亦称昆明湖、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璀璨交融。</p> <p class="ql-block">海埂大坝观滇池</p> <p class="ql-block">游滇池最大的兴趣点在观红嘴鸥,每年秋冬季节,昆明的滇池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红嘴鸥。这些精灵们从遥远的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贝加尔湖南部地区以及博斯腾湖流域,不远万里,飞到昆明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的到来,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资料显示,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红嘴鸥才能光临滇池,我们早来了半个月,与鸟失之交臂。</p> <p class="ql-block">有句话叫“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我们巧遇昆明第二届国际体育交流大赛排演。锣鼓喧天,彩旗招展,场面壮观,表演精湛。</p> <p class="ql-block">正在彩排的小伙子为了配合我们拍照,大方地摆出各种姿势让我们尽情拍,同行美女也加入其中参与互动,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海梗大坝东侧,一片沼泽湿地,残荷满塘,水鸟穿梭其中,此景不由让人想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韵味天成。</p> <p class="ql-block">“钱王街“的名称在2007年11月20日正式启用,在命名“钱王街”之前曾叫“南正街”、“邱家巷”、“小银柜巷”。</p><p class="ql-block">“钱王街”位于正义路与文庙直街之间,长约240米,南至景星街,北至人民中路。</p><p class="ql-block">“钱王街”属于昆明老街片区,命名是基于街区内“钱王”王炽</p><p class="ql-block">“钱王街”西侧除票号“同庆丰”外,还有“腾越总兵府”,以及其他一些老昆明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紧临钱王街的金马碧鸡坊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一轮皓月悬在天空,广场上熙熙攘攘,人流如潮。</p> <p class="ql-block">大理洱海旁的圣托里尼,又称理想邦,以其独特的欧式地中海建筑风格吸引着游客。这里的小径洁白,色彩明亮,装饰精美,每一条巷子都隐藏着不同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打卡留影是美女们的天性使然,面对如此浪漫美好的景色,岂能错过,而且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房屋前后,道路两旁,鲜花盛开,特别是广为种植的多肉植物,在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滋润下,品种繁多,生长旺盛,鲜花王国,不虚此名。</p> <p class="ql-block">大理的风光旖旎,是大自然赋予的绝美诗篇,苍山洱海一个充满诗意,如画的存在。这里,历史与文化交融,南诏国、大理国的古老发祥地,见证了无数民族的变迁。白族、彝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p><p class="ql-block">苍山时隐时现,洱海涟漪荡漾,洱海依偎在苍山的怀抱里,摇曳生姿,风花雪月是大理生活的诗意写照。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诗和远方的气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p><p class="ql-block">大理,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每个人心中梦想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大理的风花雪月由来是指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这些景观不仅是大理的自然奇观,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美丽的传说,成为大理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蝴蝶泉公园蝴蝶泉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里曾经有过蝴蝶成团翻飞的独特景象。而它的闻名却是借助于五十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现在泉水干涸,不见蝴蝶。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妆为哪桩,优美动听的弦律仍在耳边回响。</p> <p class="ql-block">环洱海游览时,车窗外偶现可遇不可求的耶苏光,让人备感兴奋。洱海边遇到众多靓女帅哥驾驶敞篷豪车,仿佛天下富二代们云集于此。住大理古城后迷底才被揭开,可能是淡季,租辆车价格让人不敢相信的便宜。感兴趣的朋友可花一天时间,租辆敞蓬车,环着洱海,微风吹拂,美景尽收,岂不快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保山本想参观博物馆,无奈闭馆,巧遇二位警官,建议我们去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游览,青华海湿地公园位于省保山市隆阳区境内,总面积为1359.1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61.02公顷,湿地率48.63%。</p><p class="ql-block">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横断山区,怒江和澜沧江之间的保山盆地。入园秋色扑面而来,水面开阔,植被丰盛,各种建筑倒映水面,令人心旷神怡。游后感觉人民警察是可信的,湿地公园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湿地公园秋色极美,五彩斑斓,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美女们岂能放过此景,摆出各种PoS,尽情享受开拍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青华海湿地公园矗立一幢中式建筑…永昌阁,是永子棋院的主体建筑,外观五层,内部九层,总高度达到44.99米,寓意事事如意、长长久久12。永昌阁不仅是一个文化地标,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展示了丰富的围棋文化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到保山不能错过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厚重历史最悲壮的篇章。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请了位资深导游为我们全程解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山战役遗址,主要集中在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四平方公里。在大小松山、黄土坡等大小七个高地上一地堡、战壕、弹坑等随地可见。其中较重要的遗迹有:松山主阵地、远征军坑道作业遗迹及爆破坑,滚龙坡、鹰蹲山等战场遗址;日军发电站、抽水站和慰安所遗址等。可沿栈道参观以子高地为中心分布的战场遗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山乃中国抗战成功收复之第一块国土,为胜利与自豪的象征,充盈着大国之魂的正气;龙陵乃中国抗日战争滇西抗战主战场,载中国远征军和民众之记忆,彰显了民族团结之精神。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夏装士兵、秋冬装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战车、女兵、盟军、老兵、战马、将军、驻印军计12个方阵402座雕像,按1:1.2的比例塑成。群像兵种齐全、结构完整、情态逼真、气势弘恢,极具感染力与震憾力!雕像由广东佛山雕塑艺术家李春华先生制作捐赠,雕塑群占地总面积约17400平方米的基础部分由龙陵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历时一年有余,于2013年9月3日落成。</p> <p class="ql-block">弹痕累累的见证树,这棵百年古树身上布满了枪伤和弹痕,它见证了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当时,由于战火猛烈,整个山头成了一片焦土。光秃秃的山头只剩这棵古树和一棵小叶榕树,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棵古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代表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站在松山制高点上,可以观看到被称为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座山,一条河,一架桥。</p> <p class="ql-block">曰军修防御工事时,在此水塘洗浴。</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p><p class="ql-block">孙立人(1900.12.8-1990.11.19),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42年初,孙立人带领的新38师奉命入缅作战,隶属于张轸将军的第66军。在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日军,救出7000多名英军官兵,受到时任英军第14军司令威廉•斯令姆将军的赞赏。但几场战役的胜利依旧不能阻挡日军沿滇缅公路向北肆虐,孙立人带领新第38师暂时退入印度。</p><p class="ql-block">孙立人部队的赫赫战功得到驻印军司令史迪威将军的信任,1943年初,孙立人的部队经过整编后组成新一军,属于史迪威将军领导下的“X部队”的一部分,成为缅甸战场上的先锋部队。1943年,驻印军夺回缅北地区并重新打通了中印公路,孙立人将军被史迪威称为在整个战场上最有才华的将领。1945年,孙立人受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之邀参观欧洲战场,回国后带领新一军在广州接受日本投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将军方阵</p><p class="ql-block">将军方阵根据当时能征集到的20位远征军将领照片雕塑组成,将军是掌握战场动向、运筹帷幄的决策者。左边方阵前排从右往左依次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杜聿明、200师师长戴安澜、新22师师长廖耀湘、第6军军长甘丽初;后排从右往左依次为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军长郑洞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罗卓英、76师第228团团长段国杰、驻印军第50师副师长杨温、第66军军长张轸。右边方阵前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11集团军续任司令黄杰、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第2军军长王凌云、第71军军长彬、第2军副军长钟松;后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第8军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第53军军长周福成、第54军军长阙汉骞。</p> <p class="ql-block">老兵方阵</p><p class="ql-block">2013年9月3日,13名抗战老兵在自己的雕塑前合影。老兵方阵由28座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远征军老兵雕像组成。雕像以付心德、刘桂英、鲍直才等28位中国远征军老兵为原型塑造,代表了所有当时还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这些在世老兵经历了战争的硝烟,见证了侵略者被赶出国门,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他们是不屈的战士,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炮兵方阵</p><p class="ql-block">炮兵方阵由30座炮兵雕像组成。中国抗战物资大部分靠外援,这些士兵操作的迫击炮由当时的盟友美国援助。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易于操作,且有射速快、威力大等特点。适合在较复杂的地形或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可以消灭遮蔽物后的敌人,摧毁敌障碍物及轻型土木工事,为步兵开辟道路。</p> <p class="ql-block">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员们。</p> <p class="ql-block">娃娃兵方阵</p><p class="ql-block">娃娃兵方阵由21座小兵雕像组成,这些远征军娃娃兵的形象是根据一张真实的历史老照片为蓝本设计的,雕像身上的装备也依据照片,照片是1942年远征军)</p><p class="ql-block">缅抗击日寇时在滇缅公路美军记者拍摄的,照片里远征军小兵名叫李占乡(音),贵州人,当时只13岁。日寇入侵,国难当头</p><p class="ql-block">很多像李占红一样的小小年也加入了抗日队伍,奔前线,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站在方阵前,面对这些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年龄的娃娃兵,特别是看到每尊幼稚雕像口袋里装着糖果,令人唏嘘不已,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公路</p><p class="ql-block">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国驻印军和美国盟军反攻缅北时边打边修而筑成的,以印度雷多(又译为利多来多)为起点,1942年5月滇缅公路中断后,为了打破中国被封锁的局面,史迪威将军提出从印度修筑公路至缅甸密支那,并接通滇缅公路,全长700英里。</p><p class="ql-block">1944年初,中国驻印军和美国盟军向盘踞缅北的日军发起反攻,于1944年10月攻占缅北重镇密支那。期间,两国工兵从印度北部小镇雷多沿着进攻路线穿过胡康河谷、欣贝洋等,修筑了雷多到密支那的公路。进入密支那后,公路分为南北两线,一路经密支那通过中国猴桥进入腾冲到龙陵;一路从密支那经缅甸八莫、南坎至中国畹町。两线最终均与滇缅公路相接。因公路起点在雷多,被称为雷多公路:又因公路是中国工兵和美国工兵共同修筑的,又被称为华美路;又因这条路直接连接中印两国又被称为中印公路。1945年1月28日,中美两国盟军在畹町桥头举行庆祝中印公路通车典礼,为表彰史迪威将军在中印缅抗战中的功绩,将此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这条路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因为修这条路时,中美两国工兵为了相互鼓励,筑路过程中打出了“修通这条路,打到东京去!”的口号。所以这条路又叫“到东京之路”。</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生命线</p><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长1146公里(其中中国云南段959.4公里,缅甸段186.6公里)。公路东起昆明,经畹町出境,直通缅甸腊戌。</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防范和打破日军的封锁,在国民政府的应允和支持下云南省举全省力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p><p class="ql-block">8月,仅九个月时间修通了滇缅公路,被誉为“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1938年10月,香港、广州、海口相继沦陷,我国沿海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从这一刻起</p><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事实上成为了抗战的唯一输血管。为保障抗日前线物资需要和滇缅公路畅通,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响应祖国召唤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十万远征军赴缅协同英军作战,付出重大民族牺牲。1942年5月远征失败,日军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1942年5月5日为阻敌东犯,中国军队炸毁了滇缅公路咽喉怒江天堑一惠通桥,怒江以西沦陷,中日形成对峙局面。1944年5月,中国军队发起滇西攻。经过腾冲围歼战、松山攻坚战、龙陵争夺战、芒遮畹追歼战,于1945年1月20日光复畹町,滇西抗战胜利结束。滇缅公路的底色是血色的。滇缅公路是一条为抗战需要而修筑的路;滇缅公路是一条滇西人民以血肉之躯筑成的路;滇缅公路是一条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铁血通途。</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下站目的地芒市,瑞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