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腊八节如期而至,儿时就常听外婆说,成都文殊院每年在腊八节,都要给老百姓奉粥。我虽久居成都几十年了,却直到今年才特意前往文殊院,想亲眼看一看那暖心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在寺院前,从院里到街上,人群井然有序地排着长长的队伍,<span style="font-size:18px;">僧人或皈依者们有条不紊地为大家盛粥、递粥,他们的笑容平和而亲切,口中还不时说着“阿弥陀佛”祝福的话语,双手</span>为百姓“奉粥”,共同分享这份来自佛祖的庇佑和祝福!此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善意与温暖,真可谓是腊八情浓、“粥”到心暖。文殊院的这碗腊八粥啊,在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之间,那袅袅香气已在天府之国的成都上空,弥漫了三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 据历史考证,成都文殊院的腊八奉粥传统,缘起于大清“康乾盛世”时期的康熙年间。腊八粥寓意着丰收与感恩,人们相信它不仅能够驱邪避病,还可祈愿来年风调雨顺。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由此可见,这一习俗还与佛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文殊院在腊八节奉粥之举,也因此被赋予了更为深邃的宗教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文殊院的腊八节“奉”粥,不是“发、放、送”,更不是“施”,这个“奉”字耐人寻味,它所蕴含的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奉”意味着双手虔诚地捧着,恭敬呈上。这一碗看似寻常的腊八粥,让人得以领略上天悲悯苍生的无限大爱,提醒人们要心怀善念,以慈悲为怀;无论贫富贵贱、妇孺老幼,文殊院一人一粥的神圣馈赠,是佛法对众生“平等包容”的宣誓<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span>传递的人文关爱和温情。三百多年间僧侣们的坚持用心熬制这碗粥,<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对历史文化由衷的</span>尊重、景仰与感激<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每一碗腊八粥都蕴含着他们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每年这个时候,文殊院一大早就开始熬制腊八粥,那香味儿能飘出好几条街。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大家慢慢向文殊院聚集,喝一口热腾腾的腊八粥,在冬日里驱散寒冷,让人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无论你是谁,来自何方,这一刻,大家都成为了家人,共享这份简单却珍贵的美好。“奉”粥的过程是一种社会和谐的体现,在这个活动中感受到人格被平等的尊重,共享节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为了熬好这承载着无尽祝福与美好寓意的腊八粥,文殊院的僧侣们可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他们深知这一碗粥所蕴含的意义非凡,因此在选材用料上极为讲究。饱满的豆类,颗颗圆润,仿佛凝聚着大地的精华;金黄的谷物,粒粒充实,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各式各样的干果、坚果,或是香脆可口,或是醇厚甘甜,它们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还有那色泽诱人的蜜饯,甜润的气息在空气中飘香,那原本各自独立的食材渐渐融为一体,化作一锅浓稠的腊八粥。在这小小的粥碗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昌盛的期盼。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今年这个充满温馨与传统韵味的腊八节,文殊院为老百姓精心准备了多达35万份喷香甜糥的腊八粥。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这充满寓意的腊八粥,全市设立了多达324个便民奉粥点。这些奉粥点如同繁星般分布在成都的各个角落,覆盖了成都全部区(市)县。哪怕是距离成都市区80公里之遥的简阳,也设有奉粥点,让那里的人们同样能够感受到这份来自文殊院的温暖与善意。</p> <p class="ql-block"> 还有全国各地因各种原因无法来到成都的许多朋友,文殊院还贴心地推出了线上申领腊八粥料包,皆能收到这份饱含祝福的腊八粥料包。文殊院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向养老院、孤儿院及定点学校、社区等提供了专门的大份料包,承载着文殊院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让每一个需要关爱的人都能品尝到这温暖人心的腊八粥,共同感受这份浓浓的节日情谊和社会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 在文殊院前来礼佛领粥的人群,有天真烂漫的孩童,有白发苍苍的老叟,这些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这一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情感;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他们是带着对成都文化的向往;甚至还有不少老外,他们被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用新奇的目光感受着这充满东方韵味的节日庆典。</p> <p class="ql-block"> 此刻,文殊院成了温暖的海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平等,被腊八粥的袅袅香气所驱散,大家在一起,敬佛行善,品粥祈福,共度佳节,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人间愿景,文殊院的腊八奉粥,共同祝愿世界和平,成为了成都乃至周边城市老百姓心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活动,年复一年,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文殊院还是中国长江流域四大禅林之首,绝对是拜佛和欣赏国宝的好地方。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它宛如一部鲜活的史书,见证了成都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在朝代更迭、岁月流转中,文殊院的古建筑依然保存相当完整。</p> <p class="ql-block"> 在宗教意义上,文殊院在佛教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祈福,常年烟火旺盛。这里不仅是信仰的寄托之地,也是佛教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还是对于佛教宗教信仰的追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堪称宝藏级的人文景区。</p> <p class="ql-block"> 文殊院还是唐玄奘的"母校"!唐玄奘是在这里出家并生活了五年,文殊院见证了他学习、修行生涯的重要阶段。唐僧的顶骨舍利如今安静地供奉在宸经楼的舍利塔中,仿佛是一座无声的历史丰碑,承载着玄奘大师一生的经历和信仰的追求,让你深深的感受到大师的坚韧、善良、虔诚和卓越的学术贡献。对于文殊院来说,与玄奘大师的这段渊源,无疑也使其在佛教界和宗教历史文化领域的地位更加崇高,也增添了传奇和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成都文殊院不仅有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还有不少的国宝级文物:如蜀中大德能海上师朝礼印度菩提伽耶时,请回的佛骨舍利;印度带来的还有十分稀罕的贝叶经;缅甸的玉佛;唐代的鎏金经简,宋代米芾《海月》条幅,明神宗的田妃刺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康熙皇帝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院僧先宗等人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以及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上万册佛经、文献等,不过平时很多都是看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文殊院无疑是一处极具特殊意义的寺院,它既承载着佛教信徒们心中那份信仰;同时,又像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成为游客们深入探寻成都历史文化奥秘的窗口。关于文殊院的独特价值和丰富内涵,在网络上已经有着相当详细的介绍。无论是佛教建筑风格,还是宗教文化遗迹,亦或是那些流传千古的佛教故事和传说,都能在网络的海洋中找到详尽的阐述,在此便无需再赘述了。</p> <p class="ql-block"> 与文殊院仅一墙之隔的是文殊坊,先秦时就是交通枢纽,金牛道、驰道与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国际范儿十足;唐宋明清也是文化生活的中心;民国时期,众多官宦、商贾居住于此,“高富帅”扎堆,繁华得不得了。现在的文殊坊修了众多的仿古建筑,古韵今风的结合,主打的是民俗风情,是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都市旅游商业文化区。成都人白天在文殊坊逛街狂吃,晚上霓虹璀璨,歌舞升平。在文殊坊,既能让你感受老成都烟火市井的味道,也能感受到现代成都人对生活的一种精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 从文殊院缓缓走出来,转身便可踏入文殊坊。文殊坊里,古色古香的街道两旁,各类特色小店琳琅满目。此时不妨坐下来,点上一碗中华老字号“洞子口张凉粉”,那细腻爽滑的凉粉,浇上香辣可口的红油,撒上翠绿的葱花和酥脆的花生碎,入口瞬间,麻辣鲜香在舌尖上肆意绽放,让人直呼过瘾。紧接着,再来一份“甜水面”,面条筋道有嚼劲,裹满了香甜微辣的酱汁,甜与辣的交融,相得益彰。要是还觉得不满足,那就移步到隔壁子,去品尝那1941年就成名、皮薄馅大的“龙抄手”……。</p> <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之后,不妨再移步到“成都院子.剧场”,沏上一杯香茗,静候一场精彩绝伦的川剧表演拉开帷幕:舞台上,演员们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经典的吐火绝技上演时,演员口中喷出的火焰,刹那间照亮整个舞台;而变脸表演更是令人称奇,眨眼之间,演员的脸谱变幻莫测,引得台下观众阵阵惊叹,瞠目结舌……。来到文殊坊,你一定能体会到:文殊院负责让你品味到成都历史的深度,文殊坊则负责让你享受到成都生活的热度,真的是很安逸!</p> <p class="ql-block"> 文殊院与文殊坊,在成都的文化与经济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是成都这座古老城市灵魂的栖息之地。它承载着成都人最初生活的点滴,见证了成都的兴衰荣辱,铭刻着这座城市一路走来的历史记忆。倘若你来到成都而没有来过文殊院与文殊坊,那么你便很难真正领略到成都的独特魅力,而文殊院与文殊坊,正是这一魅力的集中体现。错过这里,就如同未曾真正到过成都一般,心中难免会留下不小的遗憾。因为只有在这里,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精髓所在,体会到那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独特气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