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几天我和朋友们自驾从广西阳朔到广东阳江海陵岛,路途中在同古服务区加油。同行的朋友吴俊说刚才在路上看见一个黄姚古镇的指路牌,他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古镇,而且就在附近20公里的地方,建议去看一看。<br></br></h3></br> <h3>我们的自驾计划比较随性,每天只定了要到达的目的地,中途有景点想参观就参观,无景点或有景点不感兴趣就行路。听了吴俊的介绍,大家都表示想去看看。</h3></br><h3>黄姚古镇真的就在高速出口很近的地方,20公里距离10几分钟就到了。我们到时一大堆人围在大门口,原来是一个旅游大团队,在等景区交通车。</h3></br> <h3>坐上交通车后我问开车师傅到景区有多远,回答说600多米。这点距离还有车来接送,这样的景区还有点少见。</h3></br><h3>在一棵巨大的榕树前车停了,走过这棵名叫夫妻榕的大树,我们来到黄姚古镇的东门楼。这是一个古旧建筑,门不大,从前曾是古镇用于防守的关隘。现在游客一多就成了拥堵的瓶颈,大家只有排队缓缓而行。</h3></br> <h3>走进东门楼就进入了一连串摆满山货和草药的巷道。再往前走,我们看见了有名的带龙桥,老榕树和一片建在山野水沟间的老旧房屋。这些带着历史沧桑气息的房屋错落相对,形成了一条条街巷,路上铺的厚厚的石板地面黢黑发亮,石板上有许多同样黑的发亮的坑洼,那是古镇人生活在此历史悠久的见证。这个镇真的是群山中一个山区特色浓郁,风景秀丽,古韵犹存的老镇。</h3></br> <p class="ql-block">据介绍黄姚古镇始于宋朝,已有千年历史。镇名黄姚,来源于历史上此镇居民曾以这两姓为主。随着古镇的发展,两姓独大的情况也许有所改变,但镇名也就这样定下来了。</p> <h3>走在黄姚古镇的街巷里,我感觉一直在弯来拐去,犹如走进了迷宫八卦图,我打开了地图为自己导航。放大地图时我看见有一个高士其寓所。高士其这三个字象一把来自时光深处的钥匙,突然打开了我脑海中某一扇已关闭多年的记忆之门。高士其这三字激活了我儿时的记忆,我依稀记得10多岁时读过他关于细菌的科普文章。我对走在身边的刘太说,我们去找高士其寓所看看。刘太问:高士其是谁?我说我记得他应该是一位有名的科普作家。更多的情况我记不起了,这里有他的寓所,莫非他和这里有什么关系?去看看就知道了。</h3></br> <h3>于是我们在导航引导下去寻找高士其的寓所。又走过一段曲折的街巷,我们在安乐街38号看见了一座老旧的砖瓦房。大门两边都挂着"高士其寓"四个大字,还有简短的介绍文字。</h3></br> <h3>我以为这是一个展览室,和刘太径直走进大门,想看看关于高士其更多的事迹展陈。迎面过来一位妇女问我说:你是要住宿吗?我说不是,我进来是想看看高士其的展览。她马上回答我说,这里没有展览,这是一家旅馆。我仔细看了看,这确实是一家民宿,我们就退出来了。</h3></br> <h3>然后,我站在路边就上网搜索有关高士其的资料和他与黄姚镇关系的由来。</h3></br><h3>高士其是福建福州人,生于1905年。1925 年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后,他赴美攻读化学和细菌学。1928 年,因实验事故感染病毒,他的身体逐渐残疾。但他坚持学习,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博士学位。</h3></br><h3>1930 年高士其回国,任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后辞职。1937 年到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 年病情恶化,全身瘫痪。后来移居桂林。</h3></br><h3>1944年,因日寇逼近桂林,高士其和一批进步人士疏散到黄姚镇,在镇上居民罗家华这座房屋里,他居住了将近一年时间。</h3></br> <h3>在黄姚镇期间,高士其克服生活的艰苦,以高度残疾之身,完成了《奇妙的数》等著作。还写了《美味的黄姚豆豉有霉菌的一分功劳》的科普文章。</h3></br><h3>在黄姚镇的一年时间,高士其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1945年9月1日,在离别黄姚时,他写下《别了,黄姚》一诗,表达了对黄姚的不舍与眷念之情。</h3></br><h3>新中国成立后,高士其任中国科普协会顾问等职,为科普事业发展不遗余力,通过大量科普写作,广播、讲座等形式,让科学知识走进大众生活。1988 年,高士其在北京逝世,为中国科普事业奉献了一生。</h3></br> <h3>想不到黄姚古镇这一游,让我偶遇了已经尘封于记忆中的一位科普作家,重温并加深了对他的了解。我敬佩这位有知识有理想有贡献的意志坚强的科普作家,望着这条他当年经常活动的街巷,我们在此拍了好些照片。</h3></br> <h3>突然手里的电话响了,是刚才走散的朋友打来的电话。他们说已经在东门楼等我们了。因为参观这个景点已经花了两个小时,现在已经是下午3点,而我们还有400公里路要走,必须离开了。</h3></br><h3>我们赶紧遁着导航去与同伴们相会。再次经过那些狭窄又曲里拐弯的巷道,我忽然觉得我在黄姚古镇所到之处看见的场景都不像个镇,倒更像是个古老的村庄。当然,这感觉有点以偏概全,因为时间关系我在黄姚古镇确实只走了一小部分。</h3></br> <h3>虽然觉得黄姚古镇像个山村,但我对它的印象很好,很喜欢。如果有机会我想我还会再来这里,把其他没走到的地方都去走走,去看看,最好再住上一夜。不过,既使没有机会再来,有这一番在黄姚古镇偶遇高士其这样意外而特殊的感受和经历,我觉得对于黄姚古镇我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64jM5A9JmdpSDOy989ZNg?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scene=1&clicktime=1736258216&enterid=1736258216"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