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同学王学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尚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案头是三晋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的、一本浩繁55万字的巨著《大唐墓志说文水》。我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看“志文”,读“解读”,又百度查询官名、地名等才读懂了其中的一篇,而编著者收集、点校、解读这120方墓志铭,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部大部头作品的编著者,是文水县财政局的退休干部、文水史志研究会副会长的王学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来很是惭愧。我跟学礼是1979年入学的汾阳师范同班同学,当时只知道他二胡拉的好,我听过他拉《赛马》,那真叫一个绝,可跟大家演奏相媲美。参加工作后,他在城镇中学教数学,四五年下来,不仅在苏州、郑州、太原的几家数学刊物发表了五六篇货真价实的论文,还在1984年、1985年全县教师的教材教法培训中给全县教师做讲师,成为了那个时候全县响当当的数学学科带头人。不曾想,他后来转行到了行政部门工作,这些年来在文史、文学方面造诣同样令人仰止。我常常想,同为教师,又是同学,用范伟在小品《卖拐》中的一句台词说,人和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是早20多年前吧,我在文水县城办事正好碰上他,他赠我一本《我是文水人》。看那封面,老实巴交农民形象的孙谦在梨花丛中微微含笑,下有“雪里编著”四字,我问:“雪里是谁?”他也是微微含笑:“你猜。”这时我才明白了:“雪里”是“学礼”的谐音。“老同学不简单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的,我感到很惊奇。惊奇之余是佩服:老同学出书了!须知,出书,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想到那只是个开端。之后,他一发而不可收,且本本是精品。单我知道的就有《寻觅》《我们的孙谦》《读你》《孙谦文集中的文水方言》《孙谦的如影人生》,校注清代诗集《兰圃诗抄》《莞尔堂吟草》,直至今天的《大唐墓志说文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礼先后供职于文水城镇中学、县教育局、文水中学、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既豁达大度,又为人低调,性格谦和,和同学们在一起,从不以机关干部的身份自居,合影时从来站在边位,怎么拖他也不到C位来。2016年初夏的一次同学小聚间,他说了一句影响我人生生活走向的话:“老白的说话很有意味,不经意间常能说出很闪光的词语和句子。”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莫非自己用的词语和句子真有闪光之处?能闪多大光呢,不妨试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好两个月后我们汾阳师范103班要举行毕业35周年联谊会,借此我写了一篇《汾师拾贝》的回忆性文章发给他看。他回复:老白啊,这情深意切的文章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吗?我知道,这是他鼓励我的话,但对于我来说,既有小小的成功感也是动力。那年暑假期间,我在太原小区里住了一个月,又写了一篇关于小区环境的文章——《初识山水园》,他过目后,鼓励我的同时,指出了我文章立意与选材、结构层次间的不足。也就是在同年秋,因别人贷款我给做担保,导致扣我的工资替人家还贷款。在反思、总结自己失败工作、失败生活、失败人生的同时,着手写回忆录——《岁月似歌》。也正是如此,让我顺理成章“误入歧途”地走上了挖掘我们西城村红色文化历史的漫漫之路。也由此延伸到挖掘文水、交城、石楼县乃至太原、河北正定、西柏坡的红色文化与历史传统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期间,学礼同学帮助我编辑、刊印《红色沃土》一书,帮我校对、修改《民国及前后的西城教育》的书稿。这几年间,自己纯用纸笔打底稿,修改好后输入手机,文稿总量竟达300多万字。每每听到他在别人面前夸奖我时,我总是在脸红之余实话实说:哪有,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我想,就是这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文字,说来确实是学礼给予我鼓舞的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几年,我参加过几次学礼在场的研讨会,不论什么样的会议主题,他总是用心倾听别人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然后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总能得到收获,有所启示。其中让我最为钦佩的,是他做事不张扬,埋头默默干的品质。这几年他让大家看在眼里的,记在心里的,是他对文水地方历史名人的持续挖掘和深入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对文水历史名人的第一项研究,就是孙谦了。他从2007年开始,广搜资料,采访同人,潜心研究著名的“山药蛋派”作家孙谦,被有关方面赞誉为迄今为止孙谦研究第一人,他以“孙谦文化研究会”为平台,先后撰写了20多篇关于孙谦研究文章,编著出版了孙谦纪念文集《我们的孙谦》和《读你》等专著,创作完成了将近40万字的传记文学《孙谦的如影人生》,主编《孙谦研究》期刊十余期。孙谦纪念馆从故居考察到促成修建,再到布展、塑像、开馆,不知倾注了他的多少心血,著名作家陈为人先生有一个说法:这是“一个人撑起的纪念馆”。我具体不清楚是否如此,但他对于孙谦的一书——《孙谦的如影人生》、一刊——《孙谦研究》、一馆——孙谦纪念馆这“三个一”工程,其间他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用刘五一先生的话来说,这叫做“成如容易却艰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礼的孙谦研究“三个一”工程,最初是从资料搜集开始的。他勾沉发掘了孙谦生前难以数计的原始资料,从孙谦电影的全部DVD映象资料,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众电影》上有关孙谦的影评、剧照、电影剧本的导演台本,以及孙谦电影的海报宣传单、民间歌剧节目单;从解放前和解放后各种版本的孙谦著作、文集,发表于不同时期各类期刊上的孙谦作品,到孙谦给著名人士和单位的题词、书信;孙谦生前身后的作品评论、怀念文章及不同时期的获奖证书;从根据孙谦电影改编的连环画、孙谦的私人印章,到孙谦参加1960年全国文代会的签到卡等等都在收集范围。他知道,做这项工作不会给自己增加提拔职务的业绩,更不会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只有付出,但他义无反顾地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2021年9月晋城文联、赵树理文学馆举办的“纪念赵树理诞辰115周年座谈会”上,他如是说:“孙谦的精神以及一生的成就和贡献,不仅仅在于作为山药蛋派成员,在坚持大众化、人民性的方向上,对当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更多的是他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电影文学垦荒者,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艰辛探索,可以这样说,他的人生命运,就是共产党革命的写照,就是新中国电影的浓缩。山西,尤其文水,应该为有这样一位人杰感到由衷的骄傲。”他的这一番话语听起来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坚定自信,又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担当!作为一名孙谦家乡人,他的这份执着,这份坚守,这份付出,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9日,王学礼陪同山西作协作家杨占平、周宗奇、陈为人、毕星星、陈克海,参观孙谦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孙谦的如影人生》由华忆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4日,晋城文联、赵树理文学馆举办的“纪念赵树理诞辰115周年座谈会”合影,王学礼代表孙谦研究会在会上发言,前排左二为王学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礼文水历史名人的第二项研究,是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刘胡兰。多年来,他在刘胡兰精神研究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撰写了不少宣传刘胡兰事迹的专题文章,收藏了很多介绍刘胡兰的书籍资料,去北京到上海等地瞻仰全国各地的刘胡兰塑像,收藏了胡文秀接受刘胡兰中学名誉校长聘书的照片,还有发行的各种刘胡兰邮票,其中在2016年文水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旅游宣传季活动中,他建议冠以文水县“女杰之乡”的誉称得到采纳。在刘胡兰剪纸头像下方,以书本和学海构成“兰”字并标示“1956”的建校时间,环绕郭沫若题写的“山西省刘胡兰中学”字样——以血红色为色调,寓意以刘胡兰精神办学育人的刘胡兰中学新校徽,就是由学礼一手设计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神州处处刘胡兰》文章中,他如是说:“作为刘胡兰家乡人,从小以刘胡兰为骄傲,接受着刘胡兰精神的鼓舞和教育,‘继承胡兰志,建设英雄乡’成为了当年幼小心灵的行动自觉。长大后,特别是参加工作后,我主动宣传刘胡兰精神,积极收集刘胡兰史料,养成了浓重的刘胡兰情结。为此,我建立了全国刘胡兰塑像档案,利用各种机会,瞻仰和拜谒全国各地的刘胡兰塑像,作为历史资料拍照存档。为此,我查资料,搞调查,先后到北京、去上海……通过走访和调查,我发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全国各地塑造了许多刘胡兰塑像,从塑像的塑造数量之多、用材题材之广、涉及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来看,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很多英雄人物中,唯有少年女英雄刘胡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此,他从全国各地先后收集了将近30尊刘胡兰塑像资料,从塑像落地、塑造者、质地、塑造年代、大小尺寸、神态风貌等方面作了详尽解读。《三晋都市报》曾专版对此作了报道。他还收集、编辑了包括歌剧《刘胡兰》选曲《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在内的12首歌唱文水的金曲——《唱响文水金曲》,制作成光碟,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献给社会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传唱。他虽不是文艺工作者,却热情地为文水的父老乡亲奉献出这样一套《唱响文水金曲》,有位资深音乐人如此评价:“学礼同志为家乡文水奉献的这套金曲,无论在弘扬刘胡兰精神上,还是在对外展示文水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宣传文水灿烂历史以及重塑文水开放发展新形象,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曾有幸聆听了一次他主讲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来说说刘胡兰》红色文化讲座。他娓娓道来的讲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阐释了从平实平淡生活中逐步走向革命英雄的历程;从日常生活琐碎细节方面阐述了“伟大源于平凡,光荣来自养成”。受学礼的启发,我想在刘胡兰烈士英勇就义75周年的2022年1月之际,完成一篇纪念英雄的文章。听学礼说,太原迎泽大桥旁的青年园有一尊刘胡兰铜像,2022年元旦那天,在文水县城办完事吃了口午饭,我就坐上了开往太原的大巴车,瞻仰着青年园的这尊刘胡兰铜质胸像,望着刘胡兰农家女服饰,那清纯而刚毅、憧憬而镇定、淡定而坚贞的神情,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当晚返回,我连夜伏案,完成了《青年园,我瞻仰刘胡兰铜像》一文。后此文收集在共青团文水县委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庆祝建团一百周年”——“学习刘胡兰精神”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中。</span></p> <p class="ql-block">1981年春,王学礼(前排左一)、李锐(前排右一)、笔者(后排右一)等同学在汾阳师范就读期间参观刘胡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2015年,在上海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刘胡兰雕像前)</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6日,参加刘胡兰中学刘胡兰读书状雕像揭幕仪式,右二为王学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礼文水历史名人研究的第三项,是一代女皇武则天。2024年是武则天诞辰1400周年,早在三年前,他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关于武则天、关于文水县的唐代墓志铭收集的两年行动计划。首先他完成了文水出土墓志铭的访寻收集,西安、洛阳以及邻近长安、洛阳的山西省长治一带,是我国唐代墓志铭资源的集中地,他通过网络搜寻和朋友牵线,从这些地方也购得了不少有重要文史价值的唐志拓片。接着,他又搜遍了各种唐代文献,不仅通读了有近五十多辑的《全唐文》《全唐文新编》《全唐文补遗》,还对新近出版的、新近发表的四十多种史学专著和考古期刊逐个搜了个遍。只要是涉及文水的,就一一把它摘录下来。他要赶在2024年内,编著一本名为《大唐墓志说文水》的墓志读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6月23日是端午节后的第二天,也是一个休息日。他与文水县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同道,组成“武则天文化遗迹考察团”,在“晋韵艺术馆”搞了一个文水武则天文化遗迹讲座,详细讲解了武则天的生平、两次回文水的情况、其父武士彟的昊陵及攀龙台碑、寿宁寺等,鼓励大家积极创作武则天题材的文学、美术作品,籍此表达则天故里家乡人对一代女皇、亘古一曌的崇敬之情。就在当天的清晨,学礼92岁的老母亲发高烧,学礼喂了退烧药后,让妹妹过来照看老母亲,他按时赶来与大家讲座活动。讲座后不顾炎炎烈日,他与大家赴唐代石狮出土处、武后井、则天庙、寿宁寺遗址及药王庙等地实地考察。临近中午,考察最后一站时,接到电话传来噩耗,母亲刚刚停止了呼吸。学礼怔怔的一刹那,眼睛红红的,继而由湿润变成泪珠溢眶。无情未必真豪杰,爱母如何不丈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痛心处。</span></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陪同回乡的孟犁野先生家人参观则天圣母庙,</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23日,“武则天文化遗迹考察团”在则天圣母庙。右四为王学礼,左三为笔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8月22日,在武则天诞辰1400周年之际,王学礼偕同文水县文化学者梁晋红、刘新创、于子尧和王泽刚代表武则天家乡文水自费赴西安,参加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主办的武则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他们分别向大会提交了学术论文。他们的学术论文阐述了武则天时代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与艺术、中国与世界以及武则天的历史遗存、生平事迹等新材料、新观点。王学礼提交的论文是《唐代墓志所见武则天故里及其家族》。他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品味着研讨会期间的每一堂主题报告,与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相识相交,求学索道。学礼在内的文水学术代表团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武则天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教授们的高度赞誉。</span></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4日,在武则天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与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王双怀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4日,参加西安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的文水与会人员在乾陵,从左至右王学礼、梁晋红、王成、刘新创、霍然、于子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年来,学礼的武则天研究可谓成果丰硕,2024年4月的《太原日报》发表了纪念武则天的文章《武后文水省亲有佐证》,2023年3月的《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首宋诗里的武则天密码》,2023年《映像》杂志第7期发表了《从一首宋诗细辨武则天故里》。2023年11月《太原日报》发表《昊陵巨碑谁慕勒》。论文《武则天二伯父<武士让墓志>考释》被《金石研究》杂志采用,论文《武则天故里徐村的千年变迁》被《乾陵文化研究》杂志采用。《女皇武则天与文水寿宁寺》《金代另址重建的武则天庙》《大周将军墓志揭开文水开栅尘封历史》先后在《太原道》微信公众号上刊发。《汾州文化研究》(2024年上卷)发表《墓志所见的唐代文水官员》。《一首宋诗“游文水寿宁院”的缘起——武则天故里几个问题之我见》在《大陵风》发表。《山西日报》《山西作家》《映像》《黄河》等报刊杂志发表了他的学术研究论文共计十余篇。</span></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王学礼参加中国首届子夏文化学术研讨会,所撰论文《文水是子夏西河设教的主阵地》在大会发言交流,中为山西省社科院高专诚,右为著名学者赵桂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些年他用心整理文化先贤遗存,校注了乾隆年间文水举人武廷选的《兰圃诗抄》,嘉庆年间进士武新铭的诗著《莞尔堂吟草》。近年来又把方向转向武则天研究,角度放在唐代墓志里与文水有关的史料,由此深入开掘唐代文水的历史研究,让唐代文水鲜活如初,让则天故里再放光华。正是基于此,他历时三年,寻访搜觅,呕心沥血,完成120方墓志铭点校整理,并做文字解读,浩繁55万字的《大唐墓志说文水》应运而生。“时间聚焦在唐代,区域集中于文水,重点放在了女皇,以一县来出一本墓志汇编,容量如此宏大厚重,篇篇都有当地文化的剖析解读,这样的做法,这样的体例,在全国县级范围内是非常少见的……”著名出版人、山西金石研究院院长、山西三晋报刊集团原董事长、《名作欣赏》杂志社原总编赵学文如是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22日,文水县美术家协会在武则天纪念馆举办了以“花开盛世、故乡情深”为主题的“纪念武则天诞辰140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式上,他向相关单位赠送了他的《大唐墓志说文水》一书。《太原晚报》《吕梁日报》对此做了及时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知道,墓志铭用词艰涩考究,不要说现代汉语,就是在文言文中也属精品,能顺利读懂一篇墓志铭,须有较好的文言功底,再说因没标点须先点校;因材质磨损,字迹漫堙不清,再加上繁体字,无形之中增加了解读的难度;因独立存在,对死者记述极为简略,无疑对研究增加了困难;另外,墓志铭大多属私人藏品,不易收集。本来这是需要一个团队历时几年才能完成的繁重任务,他单枪匹马,以一己之力而为之,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其治学敬业精神难能可贵。这是学礼献给武则天1400周年诞辰的一份深情厚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唐墓志说文水》的《后记》中,学礼有这样的一段话:“我还要感谢我的母亲。母亲厚德传家,识书知礼,慈善有加,泽被后世,在我婚后和我的一家人共同居住、生活了三十多年。她无私、博爱、热忱、坚毅的品格和精神,滋润影响了我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2023年6月23日是端午节的第二天,临近晌午的时候,我随武则天文化遗址考察团辗转到考察的最后一站——徐村寿宁寺遗址,突然接到妹妹带着悲声告急的电话。母亲的离开,我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她老人家享寿九十二岁,但我们总觉得应尽的孝心仍有未到,未竟的遗憾还有很多。母亲走后的这一年多来,我是在用化悲痛而来的力量,完成着《大唐墓志说文水》后续的编撰校核工作。小书即将出版面世,我想用这一特殊的献礼,祭告我那远在天堂的母亲。”透过纸面,我们分明看到了一颗孝子之心,赤子之心,骄子之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2月的一天,学礼发出过这样一条抖音:“求助寻找37年前曾与我三次通信的浙江省诸暨县岭北中学的数学教师周新浩老师。许多人不知道,我曾是文水县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1981年参加工作,到1987年时,在正常教学之余,我已在《山西教育》、河南数学学会《数学教师》、苏州大学《中学数学》等各种数学刊物发表论文五篇。那时发表论文不像现在要找熟人花钱,写好论文后用印蓝纸誊写三份,贴8分钱邮票后就可静等编辑部的‘用稿通知书’了。看了我发表在《数学教师》上的两篇论文后,参加工作不久的诸暨县岭北中学的周新浩老师,曾三次与我通信,交流探讨各自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他在第三封信的未尾写道:‘王老师,您可能不知道诸暨县,诸暨是西施的故里,但我知道文水,文水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那是块烈士鲜血染红过的热土。我敬佩像您一样的每一位文水人。’当年读到这段文字时,我倍感自豪和激动。作为文水人,原来我们的名字与刘胡兰紧密相联。顿时觉得:胡兰为我增荣誉,我为胡兰添光彩。37年过去了,今天整理物件时发现了当年周老师写给我的信。那年我25岁,周老师应该20刚刚出头。从周老师当年信中的内容和表现出的志向,后来的周老师一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响当当的优秀教师。今天我心潮澎湃、心生敬仰的同时,很想与周老师取得联系。当年诸暨岭北中学的周新浩老师,你好吗?!”听学礼说,在这条抖音发出第三天的一个早晨,浙江诸暨的这位周老师,就给学礼打来了问候电话。</span></p> <p class="ql-block">(王学礼笺注的清代文水举人武廷选《兰圃诗抄》书影)</p> <p class="ql-block">(《大唐墓志说文水》一书2024年12月由三晋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2日,在纪念武则天诞辰1400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式上,王学礼向文水美术家协会捐赠《大唐墓志说文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赵学文在《大唐墓志说文水》一书的序言中说:“举目今之学界学府,为学趋利,为文趋死,许多所谓研究既无益于人,也无益于己,每每想来痛心不已。学礼兄虽是民间学术研究之人,秉承学者为己之古训,走的是一条学术研究的正途,自成风景,有一种榜样力量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论做事、作文,还是做人、忠孝,学礼确实是我们前行的一个榜样。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奋斗者的价值,看到了刘胡兰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01</span></p> <p class="ql-block">(由王学礼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