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游天下】北非明珠马拉喀什——摩洛哥游记之十五

刘南昌

<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十五日,我们旅行团来到马拉喀什,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南部最大城市,也是摩洛哥历史上最著名的古都之一,因为城内几乎所有建筑均采用赭红色的岩石垒砌而成,因此人们也叫它“红色之城”。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就是“红色”的意思。马拉喀什的历史以可追溯到公元1062年,近一千年的建城史,让马拉喀什这座北非古城幻化出的夺目色彩,让人惊喜,也让人迷恋。中世纪时期,马拉喀什曾两度成为摩洛哥王国的首都,直到今天,依然带着皇城的味道。马拉喀什在柏柏尔语中,是“上帝的故乡”之意;在阿拉伯语中,则意为“红色之城”,但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称呼“南方的珍珠”。(编辑摄影:刘南昌)</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摩洛哥,摩洛哥人这三者为同一个词源。马拉喀什是个古老的皇城,坐落在阿特拉斯山脉的脚下。城墙和房屋外墙都为红色,粉红色或棕红色。由于当地的土壤含氧化铁的成份高,呈砖红色,所以建筑原材料显红色。这些呈红色的建筑和阿特拉斯山岭的白色积雪相映非常美观,以后的建筑就成了习惯,规定都保持红色,所以诗意地被称为红色的马拉喀什。棕红色的20公里的城墙配有十个各具特色的美丽大门。此城墙建立于公元第七世纪。</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是一座红色的城市,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公元十世纪建立了许多几公里长的地下水道,联系了流水,喷泉和深井,利用这些古老设备使得这个马拉喀什的绿洲空气新鲜,炎热的夏天也保持清凉,也使得精心栽培的奇花异木茂盛。虽然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驰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部明珠”。又因为摩洛哥曾经是法国殖民地,法语通用,很多人也会说英语。因此来摩洛哥旅游的欧洲人特别多,特别是法国人和德国人。</p> <p class="ql-block">  巴西亚皇宫是由哈桑第一的大首相在十九世纪末建成,占地八公顷,花园就占了三公顷。一层一层的花园和内院,无数的大厅和房间,没有家具,据导游说是怕被游人损坏而藏起来了,我们只能看到墙和天花板。工程极其美丽精致。墙壁是用大理石粉末和水泥混合,在没有完全干燥时进行雕刻,配上大理石和琉璃瓦,组成了非常协调充满了魅力的图案。工匠们没有样本,不会读也不会写,全凭了手艺和想象工作,手艺是代代传承的。导游一再介绍皇帝的平等思想,一切从平等原理出发,四个大老婆的公寓面积完全一样,装潢也一样富丽堂皇,第一大老婆有权选择她最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最著名的巴西亚王宫,也是我们在马拉喀什观光的第一个地方。巴西亚王宫建于十九世纪,是一座典型的北非阿拉伯传统宫殿。尽管历史不长,但整个王宫却带着浓郁的中世纪风貌,既有伊斯兰建筑艺术特色,又蕴含着欧洲的建筑风格。整个王宫占地8000多平方米,包括多个花园和亭台楼阁。最有意思的是,所有房屋几乎都建在庭院的四周,所有窗户都朝向中庭院落。</p> <p class="ql-block">  走入巴西亚宫,众多狭窄的廊道及拱门,就像迷宫似的,要不是有参观线路指引,肯定是晕头转向进出乱套。精美的石刻雕花装饰的门窗,地面及墙面用马赛克拼贴成的几何对称的美妙图案成为最大的看点,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当地导游非常敬业地介绍着不同房屋形成的建筑风格,还风趣把添加一些充满神秘的故事。巴西亚宫由中庭、房间、花园和廊道组成,是当时马拉喀什最大的宫殿,至今保存最为完好。宫中最大的中庭呈长方形,蓝色为主调,地面精美的马赛克地砖,图案华丽,众多游人汇集此处,摆个 POOS 拍照留影,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  巴西亚王宫的院内建筑大多采用对称、垂直和叠拼的结构,地面采用陶瓷或大理石碎片拼接出各种图案,各扇大门几乎全部用整块木料制成,房檐和窗棱雕刻的花纹图案,堪称精美绝伦。天花板的彩绘炫目斑斓,各房间内的青铜吊灯极尽奢华。宫殿、花园、喷泉、绿植,将巴西亚王宫演绎得分外靓丽。这里的建筑都具备伊斯兰建筑的三个典型特征:宫殿顶层和上部是精美的木雕,中间则是花纹繁复的石膏墙,下部则是各种靓丽图案组成的马赛克拼图。</p> <p class="ql-block">  位于摩洛哥马拉喀什的马拉喀什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艺术和文化遗产而独具魅力,博物馆建筑独特,展示了摩洛哥的精致和独特之处,馆内收藏物 展示了摩洛哥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展示了摩洛哥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让游客融入摩洛哥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目的地。我们探访马拉喀什博物馆来一场心灵的震撼之旅,马拉喀什博物馆很大、空荡、华丽又寂静,与外面明亮的摩洛哥阳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有种暗沉和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到既神秘又庄重。</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踏入马拉喀什博物馆时,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世界。这个博物馆位于摩洛哥马拉喀什的心脏地带,以其丰富的艺术和文化遗产而独具魅力。在这里,我真正体验到了摩洛哥的文化和历史的深厚魅力。马拉喀什博物馆说是博物馆,在天朝国大概也就一个大户人家的规模。正厅的一个巨大金属吊灯和喷水池看上去颇有气势。除了民族风浓厚的建筑,馆里的藏品寥寥无几。显眼处的这件袍子,怕已是镇馆之宝了。和衣服配套的行头,这杆长枪似乎可以说明前面说的为抵御外来侵略而建。</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博物馆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其中有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四周有小型的展厅环绕在周围,整个博物馆有着浓重的阿拉伯以及马拉喀什地域特色,室内装饰让游客感觉到古朴的阿拉伯气息。参观马拉喀什博物馆的另一个惊喜发现就是馆内有许多花钱自取的书签,将相应的迪拉姆放下以后就可以拿取带有特殊意义的阿拉伯语文与写成的书签以及明信片。马拉喀什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馆藏丰富,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内饰拍照也很出片,博物馆不是很大,参观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博物馆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目的地,它融汇了艺术和文化的精髓。在这个博物馆里我们不仅仅了解了摩洛哥古老的历史,更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热情和活力。马拉喀什博物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让我们领略到了摩洛哥的独特魅力,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对文化感兴趣的旅行者,都能在这里找到无尽的探索与惊喜。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一处艺术圣地,更是摩洛哥传统建筑与装饰艺术的生动课堂。始建于19世纪末,这座宏伟的建筑曾是摩洛哥阿拉伯王朝贵族的宅邸,1997年,它华丽转身,成为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和精美的展览空间,向世人展示着摩洛哥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有名的杰马夫纳广场。也称为不眠广场,广场非常大,被梅迪纳的无数小街和苏克包围着,白天就是一个大广场而已,一到太阳落山就热闹了。集中了街头卖艺者,音乐师,讲故事的,杂技艺人,以及很多的小偷。无数的表演摊子中,最特殊的是耍蛇人,他们一吹笛子,摊子上的大蛇小蛇就纷纷出笼,开始探头探脑,以后就直起了身子,随着音乐来回摆动。我不敢靠近,所以没能拍照。如果靠近拍照当然要给钱,更可怕的是耍蛇人把蛇扔到你的脖子上,那时你不给钱他就不让蛇下来。</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老城中心杰马夫纳广场,号称非洲最大,完全是公众集市,而不是宣扬什么帝王名人的纪念场所。尤其下午和夜晚。各种水果摊、小吃摊、耍蛇、跳舞,烟熏火燎气味弥漫。游客众多,热闹非凡,深更半夜还很闹腾,整个脏乱差吵的典型代表,是仍然“鲜活”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国内到处整顿翻新旧城区,造一堆假古董,把街市摊贩赶进店里,市容倒是干净整洁了,可丧失自由散漫又生机勃勃的市民文化,当然就评不上世界文化遗产了。广场上主要是各类商贩摆摊出售手工艺品、香料、陶器和布艺等特色商品,颜色鲜艳,造型别致,非常吸引眼球。香料摊上摆满了五彩缤纷的香料锥,散发出浓郁的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马拉喀什市中区的杰马夫纳广场,它是马拉喀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地,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杰马夫纳广场是全球唯一的仍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露天广场,建成至今已逾九百年。早在12世纪,杰马夫纳广场还只是马拉喀什的行刑广场,到了16世纪,广场上的商业活动才逐渐活跃起来,并于17世纪成为著名的民间演出场地,至今广场上的传统活动依然延续着。白天作为景点的广场十分喧闹纷扰,但是真正的特色需要等到傍晚之后,广场中央支起许多夜市摊位,白烟夹杂着香料的芬芳弥漫在空中,不眠广场也瞬间成为吃货们的美食天堂。杰马夫纳广场又名不眠广场,顾名思义,游客摩肩擦踵,从早到晚都非常热闹。除了小摊小贩之外,这里还有吹蛇笛、耍猴等各种卖艺的,都是一拍照就伸手要钱,态度很蛮横。</p> <p class="ql-block">  在杰马夫纳广场旁边的小巷集市继续延伸各种商贩的店铺,鳞次节比,店店相连,小巷蜿蜒曲折,一眼看不到尽头,巷子间距不过三米宽,仅供游客步行,虽然没有车辆,但是摩托车不断,车身一过,留下突突突的噪音回旋在狭小巷子的上空,车后的尾气在阴暗的巷子一时排除,残留在空气中,和商贩上前拉客的叫喊声混杂在一起,商店大多都是纪念品,银壶,彩灯,手工地毯等各种阿拉伯手工艺品。还有不少来自浙江义乌的小商品,鞋子,衣服,纺织品。</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跟菲斯古城一样,街道有900多条,我们旅行团一行人在迷宫般的巷子里穿行,似乎感觉到了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破落的商铺门面,灰尘纷飞的巷子,凹凸不平的路面,直到历尽沧桑的老旧巷子让你对方向完全失去了信心,心里唯一的愿望的就是能够重新回到正常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错综复杂迷宫般的马拉喀什老城,回到杰马夫纳广场,广场的另一头就是有着高高宣礼塔的库图比亚清真寺了。高耸的宣礼塔,让你在城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而这座宏伟的宣礼塔,在那个时代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尊敬,方塔上升起小塔的结构,被当作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清真寺的样板,继而被欧洲和中东数以千计的清真寺和教堂重复,包括莫斯科红场教堂的方塔,而它最近的翻版则是纽约曼哈顿政府大楼。当然,跟其他摩洛哥的清真寺一样,只有穆斯林才能进入,禁止游客参观内部的。</p> <p class="ql-block">  库图比亚清真寺是马拉喀什的标志性建筑,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老城的中心和至高点。库图比亚清真寺亦有香塔之名,据说当年修建塔尖时,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的香料。</p> <p class="ql-block">  马拉喀什是我们旅行团在摩洛哥旅游的最后一站,停留的时间较长,参观了很多有趣的地方。马拉喀什给我的感觉太不错了,它的城市风貌,不仅演绎着北非特有的五彩缤纷,更是将传统的阿拉伯风情诠释的淋漓尽致。我听说,马拉喀什是欧洲人最喜欢的旅游城市之一,在城内的大街小巷,在著名的巴西亚王宫,在别具特色的伊夫圣洛朗私人花园,尤其在不眠的杰马夫纳广场,都可以瞧见欧洲人的身影。摩洛哥被称为欧洲的后花园,在我心里,马拉喀什绝对是这个后花园里最精致、最唯美的内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