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到腊八就会想起我老妈,忍不住潸然泪下。她走的时候已是103岁高龄,已有几年不能为全家做腊八粥了,但还能剥蒜,腌点腊八蒜。往年的腊八,我们还在睡梦中,老妈就起来了,把头天晚上就泡好的各种豆子、花生米等不好烂的食材和江米放在一起熬制。那时候没有煤气灶,也没有电饭锅,只能在蜂窝煤炉子上慢慢搅和,直到粥熬的很稠搅不动了,才把火关成半封闭状态把粥焖起来,直到彻底熟透。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老妈坐在高凳上搅和粥的身影。我想我的妈。凡是日历上标着的节日、节气,她都过。其实也并不是非要过那个什么节,而是她借着节气的机缘给全家改善伙食。那个年代有什么呀?但我们家却以面为主,做着各种花样。我记得我妈把茄子切成片,然后裹上面糊,一片一片夾到锅里,煮熟后捞在盘子里,再一片一片地蘸着佐料吃,一家人很爱吃。再比如我和我妈合作做拉面条。面和好以后放在面板上醒透,(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把面放在面板上,就和现在卖油条的一样,面要是放在盆子里,那永远是醒不到位的)。然后我切,我妈拉,三下两下就是一大碗。我俩交替着或拉或切,一家人绝不需要等待。我家是山西人,对于面食情有独钟。像拨鱼儿、削面、饸烙等等,都是我家常做的主食。我现在的这些技艺都是传承于我妈,腊八粥、花馍、等等。一到这些个节气,我就思绪如潮,继承已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和内容。是节就过、睹物思人。我现在包出的粽子已和当年我妈包的查不多了。虽然难看一点,但也拿得出手。腊八粥的味道和模样也是传承了我妈,典型的山西腊八粥。给公婆、同事送一些,心里又是安慰又是高兴。如今我已七十多岁,不管活到何时,在我手里绝不能把我老妈的手艺给断送了,能干一天 ,就要坚持一天!</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粥有些多,主要是怕不够分。里面的食材主要为江米,然后就是多种豆子和枣。熟了以后加红糖、蜜豆、桂花酱等。我家的腊八粥是用筷子夹着吃的,典型的山西五台做法。</p><p class="ql-block">腊八过后就是年,各种风俗粉墨登场,市场格外繁荣,人气也格外高涨。</p><p class="ql-block">“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不仅小孩盼着过年,老人也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