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非遗陈列馆

沿河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不可多得的宝藏。陕西作为历史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厚,有着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非遗重要代表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位于西安市新城区西七路279号陕西省文化馆内,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2012年1月开馆。陈列馆以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法,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于一炉,展现陕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是陕西首个全面、系统展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非遗馆内展品相当丰富,包含了西安市1000多个民间艺人和传承人提供的20000多件作品、工具,包括半成品、原材料以及图文资料等。目前,陕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38416条,其中县级3232项、市级1053项、省级515项,62项列入国家级名录。其中西安鼓乐、中国剪纸、中国皮影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览大厅,迎面见到一对手工刺绣的巨幅青龙白虎幛,据介绍这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原收藏于汉中西乡县东岳庙,长2.54米,宽3.80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泥塑,俗称“彩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大型关中泥塑组群《关中记忆》,有沣河古桥、牲畜市场、古城门楼;还有各种关中小吃、娶亲、卖唱等场景,再现了五、六十年代乡村集市文化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那上千个重现了昔日关中民俗百态的栩栩如生的泥塑雕像,形态各异,演绎了关中农村百态。泥土的颜色虽质朴,却不掩其气势之恢宏,实在让人为之震撼,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华阴老腔,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耍社火,是狮子、龙灯、高跷、芯子、跑早船等民间游乐艺术的统称。是古城西安人们欢庆新春佳节的群众性文艺表演形式。</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关中民俗教科书”的户县社火微缩模型,讲述的是关中以前过年时候耍社火的场景,有仪仗队、锣鼓队、社火组装、抬社火、车社火、木偶等。整个微缩模型,色彩艳丽,形态逼真,把过去关中过年时候耍社火的热闹场景,展现的淋漓尽致,仿佛能把人带入那个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喜庆场景里去。</p> <p class="ql-block">社火表演时“木马”。</p> <p class="ql-block">社火脸谱</p> <p class="ql-block">陕西面花</p> <p class="ql-block">面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面塑《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112个人物,搭配着不同民族的服饰,载歌载舞,形象的演绎出了民族大家庭爱我中华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郭氏家族的“云堆”制作取材广泛,造型精致,是用丝绸、金属、丝带、纸质小件、泥塑小件、丝线、棉花等材料所制成。</p> <p class="ql-block">豆村大蜡是陕西省周至县终南镇豆村地方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豆村大蜡集蜡雕、剪、贴、蜡染、美术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它有“精”、“艳”、“神”、“美”四种艺术特征。</p> <p class="ql-block">据说制作最重的大蜡达120公斤,供奉佛像前点燃可燃一年,真正的“长明灯”,果然神奇。</p> <p class="ql-block">皮影戏是陕西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记载,中国影戏源于陕西,而陕西的影戏则源于华州。被称作皮影“活化石” 的华县皮影,在世界上则享有“电影开山之祖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的传统戏剧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剧目丰富。主要有秦腔、眉户、碗碗腔、灯盏头碗碗腔、华阴老腔、弦板腔、阿宫腔等。特别是秦腔,不仅在陕西广为流行,也为我国西北地区群众所喜爱,堪称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秦腔传统剧目有历史剧《赵氏孤儿》、现代戏《血泪仇》、《梁秋燕》、《十把镰刀》据资料记载,在1985年底,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该院新编秦腔历史剧《千古一帝》,作为西北区唯一入选上京参赛的节目,演出取大的成功,共荣获11个单项奖(内有7个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戏曲表演的盔头</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陕西境内流传的曲种共有30多个,不同的曲艺风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延安时期说书作为一种宣传革命的文艺形式,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褒扬,影响广泛。</p> <p class="ql-block">民间曲艺</p> <p class="ql-block">长安鼓乐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安鼓乐历史悠久,以其古补典雅的格调,优美动听的旋律,粗犷雄浑的民族特点著称于世。长安县何家营、南集贤、大吉昌三个村庄,是长安鼓乐世代相传的正宗源地。</p> <p class="ql-block">陕西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镂空艺术,陕北安塞剪纸是其代表,造型美观,剪工精致,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剪纸形式多样,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凝结着黄土高原的豪爽、粗犷,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p> <p class="ql-block">库淑兰的《花间世界》构图大胆,人物形象饱满,色彩鲜丽,个性突出。</p> <p class="ql-block">库淑兰(女)被誉为“剪花娘子”,六岁随母学习剪纸,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民间艺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剪纸窗花</p> <p class="ql-block">陕西省户县是著名的农民画乡,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们,用手中的画笔,创作了不少生活气息浓郁、栩栩如生的画面。秀丽多姿的田园风光,紧张而愉快的农事活动,丰收的喜悦与欢畅,等等。</p> <p class="ql-block">农民画家们的每幅画,既充满对大自然博大情深的泥土芳香,也给人以明朗、向上、奋发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陕西石雕雕刻技艺是以石头为原材料的雕刻艺术,主要分为观赏性石雕和实用性石雕。</p> <p class="ql-block">陕西石雕的主要形式有炕头石狮子、石牌坊、华表、拴马桩等,主要雕刻形式有圆雕、浮雕等。尤其是绥德石雕,在陕西石雕中独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一座恢弘的砖雕大明宫全景模型,摆放面积达2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这座以300:1比例复原的大明宫砖雕艺术品,是王泰来老人用时16年、上百万刀雕刻而成,共有11座城门,4个角楼,4座朝堂,38座大殿,做工精细、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凤翔木版年画为陕西木版年画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作品。凤翔木版年画起源于明初,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有祭祀画、吉祥画、风俗画等画种。其风格古朴自然,造型夸张饱满,色彩对比强烈。</p> <p class="ql-block">陕西刺绣。民间刺绣是民间妇女表情达意创造的艺术 刺绣除了作为爱情的信物,还广泛运用于生辰、寿诞、祭祀、节庆等其它民俗活动。早在宝鸡西周井姬墓中已有出土。民间的刺绣大多出自农村媳妇、姑娘之手,主要有西秦刺绣、澄城刺绣和洛川剌刺绣。有俗话说:“正月里来闹元宵,给郎绣个花荷包,荷包带在哥身上,哥哥把我放心上。”就是陕西刺绣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陕西编制</p> <p class="ql-block">省级非遗项目张氏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天伟的龙造型动态风筝作品,只见色彩斑斓的巨大的龙头,怒目圆睁,跃跃欲试,好像随时准备直飞云霄一般。</p> <p class="ql-block">竹编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高粱秸秆工艺</p> <p class="ql-block">西安 北张村造纸</p> <p class="ql-block">陕北窑洞建筑</p> <p class="ql-block">以凉皮、肉夹馍、岐山面、羊肉泡馍等为代表的陕菜享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民间膏药</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里还能见到很多在现代生活中难寻踪迹的老物件,如纺车、手推独轮车、风箱、草鞋、粮仓、指南车、打铁及古法造纸工具等,每一样都汇集了广大民间习俗传承的智慧与结晶。</p> <p class="ql-block">各种农用工具</p> <p class="ql-block">古朴典雅的木轮大车</p> <p class="ql-block">纺车、织布机</p> <p class="ql-block">指南车</p> <p class="ql-block">娃娃哨</p> <p class="ql-block">展馆中的展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展品均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更多地保留了纯粹、质朴的原生态风貌。</p> <p class="ql-block">一座博物馆,留住历史根脉 ,留下乡愁记忆,保护非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