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的群体,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当年的知青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感恩报效祖国。五十多年过去了,回忆过去,他们依然无怨无悔,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艰苦的农村生活,锻炼考验了他们,也让他们逐渐成长壮大。面对挑战,他们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用汗水和泪水书写了自己的青春篇章。</p><p class="ql-block"> 我的妹妹是1968年下乡的知青,当时是全校学生一起奔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她下乡的那天晚上,爸爸想她掉泪了,他说,她太小了,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能行吗?我劝爸爸说,全中国的孩子,从初一到高三,都下乡了,有的家是好几个孩子。让她们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成长吧。后来我问过妹妹,知道她们同学们因为想家,哭过好多次,到后来才慢慢习惯了。农村生活锻炼了她,提高了觉悟,增加了才干,学会了各种农活。在民工大会战工地,当过报导员;在公社组织的农业学大寨宣传活动中当解说员;在县里组织的路线教育工作队当文书;当小学校老师,当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队长。</p><p class="ql-block"> 回城后,1978年她考上了大学,在辽宁中医药大学五年的大学生活,她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用心听讲,努力钻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还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中医中药的和西医的书籍。 </p><p class="ql-block"> 1983年毕业时,留校当了内科医生。见习一年,跟了很多名老中医学习,在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知识,在实践中,有了很大的提高。正式分到科里工作并当了老师,附属医院是教学医院,还要带学生,感到很自豪,责任重大。好多年,她一直在门诊、病房、急诊工作。</p><p class="ql-block"> 90年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了一年,作为一个现代医生,不单纯是中医,西医也要了解,对病人才能有全面的治疗。中国医科大学是国内顶尖的医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疗事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能够到这里进修,多么难得的机会,经过努力,她收获很大。能够独立做胸穿、骨穿、及时确诊病例,从门诊到病房,从病房到急诊,从急诊到血气分析室,纤支气管镜室等等...手法越来越熟练,技术越来越精。这里的病人很多,都是远道而来的,等待确诊和治疗方案,半夜来的病人更是危重。</p><p class="ql-block"> 在辽宁中医,她带过好多学生和进修生,以身作则做表帅,让他们更优秀。有一次,一位学生和患者吵起来,病人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气的发抖了...我妹妹走上前,握着老乡的手说,老人家不要生气,我是值班医生,他是我的学生,我替他给你道歉,现在我来给你看病。她把老人家扶到座位上,给他把脉,测血压,听心肺,认认真真开了单子,老人高兴地走了。她跟学生说,你穿着白大衣,代表医院,绝不能跟患者这样说话,声调和态度都不允许。今后你一定要改,再有下次,我不会带你。学生再三说,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会这样了。学生在老师身上学到的不单是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待患者的医者仁心。 </p><p class="ql-block"> 当年下乡的老乡们知道她当了大夫,都非常高兴,经常来找她看病,她都热情接待,有时还会请到家里。因为当过知青,她深爱着农村那片土地,深爱着那里的农民兄弟,感恩乡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里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和她的知青同学们经常想着回去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