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之战》正式出版(新添)

晴天

由中共德化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德化县国宝乡南斗村民委员会组成编委会编写,我叔叔陈合中绘画的革命历史连环画《戴云之战》一书,2024.12已由福建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可以作为学校进行革命历史教育的辅助教材。希望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与喜欢!<br> 书号:ISBN 978-7-5393-4636-6<br> 编委会主编:吴振伟 编委:林 曦 赵思扬 林德颂 陈为柚 绘画:陈合中 戴云之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赣区党委领导下的游击武装,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在福建国民党统治区内开展的一次公开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在这次斗争中,由闽中和闽南游击武装组成的闽中游击纵队(又称戴云纵队),行程千余里,历时4个月,遍及10个县,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系列战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福建的反动统治,从战略上配合了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斗争,有力推进了福建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div> 在面对国民党军的重重强大势力阻击下,可想而知,戴云之战系列战斗十分艰险困难!戴云纵队以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与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敌做长期的大范围的多次战斗,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div> <div> 1947年7月17日,戴云纵队直属支队在乌头岐突围战中,支队领导许集美胃病发作,昏倒在草丛中,醒后再找到张家伯、高景春、吴珊,他们隐蔽在树林中三天三夜,忍饥挨饿,夜晚许集美等乘火光找到溪口陈公书家中。陈冒着通共藏共之罪名,毅然同意他们在家中隐蔽。在南斗老区人民掩护下,敌岗哨撤离后,分两批由陈亲自护送到达德化县城,安全回到晋江内坑革命根据地。其功绩永留青史。<br> 2012年1月,德化县人民政府特此在南斗溪口勒石纪念!<br> </div><div><br></div><div><br></div><div>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许集美为该碑题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戴云之战 南斗溪口战斗旧址</div> 先父陈明谋1994年2月14日与许集美先生合影。<div> 2010年先父逝世后,许集美先生特意到师大仓山宿舍吊唁!並告知,省里已决定不久将在溪口村立碑纪念这段革命历史!现都实现了!</div> 2024年,由县政府筹建,许集美题字的“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在我的老家溪口文瑞堂落成,正式对外开放。 2024年11月17日,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钟建林会长率我等,由县乡领导、合中叔父子陪同到南斗溪口陈列馆参观瞻仰。<div><br></div> 陈列馆前的广场与革命群雕塑像 2024年南斗风云红色主题稻田画成像! 图片下方为陈列馆位置,对面山头为笔架山。山脚下建有陈氏祖廟与祖墓以及魁斗宫。 陈列馆前言介绍了戴云之战的历史背景 晋江市组织的军训学生到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参观,接受革命历史传统教育。 戴云之战陈列馆内厅合影 陈列馆原址文瑞堂旧貌 文瑞堂是著名书画家先父陈明谋教授的出生地。先父1920年3月出生时,先祖陈其超是德化县笫一高等小学原校长,因奉身倡导新教育理念,亲自演示体育运动,在荡秋千时不幸摔下肺腑严重受伤,抬回溪口救治不久就逝世了,年方30!先父那时才出生六个月还未周岁,所以在这里还发生了令人不胜痛惜的托孤故事!<div> 德化县著名文人郭其南先生2005年在《瓷都群星》中曾撰文介绍了当时情景故事:</div><div> “陈明谋出身于书香家族。祖父陈文堆(1862~1916),字公魁,乡里儒绅,酷爱收藏古名书画。生父陈其超(1891~1920),字超卿,曾就读于福州乌石山全闽优级师范学堂(福建师大前身),厦门道道试第27名俊士,历任德化县立高等小学校教员、校长,爱好丹青。胞叔陈其英(1893~1959),字传卿,号俊如,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一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四(兴化)师范学校,址仙游),曾任德化县立中学首任校长、德化县参议会参议长等,书画家。</div><div> 但陈明谋的幼年、童年却是在重重灾难中度过。他的生父陈其超在主政德化县立高等小学校期间,提倡现代文明,开展体育活动,带头力行,以身作则,在打秋千时不慎摔下重伤肺裂出血。当时缺医少药,调治一年无效,30岁英年而逝(时小明谋才出生6个月)。他于临终前,对镜审视,病容憔悴,于镜上写下“明镜有情怜我瘦,黄金难买健康时”之绝笔句,并命其妻连氏池娘(1891~1984,德化格头人)抱来襁褓中的小明谋看了又看,洒泪泣道:“儿啊,我养不大你了!但愿你长大后要争气长进。”又请来其母、明谋祖母曾氏鞘娘(1859~1930,德化科荣人)及其三胞弟、明谋后来的养父陈章昌(字禹卿,1896~1961)托孤,将小明谋送给他为嗣子,望其尽力培育成才……时民国9年(1920)农历9月。”<br><div> </div></div> 网上发现先祖陈其超遗墨:灵理学大观。先祖为该书题封面,可见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威望已甚大,学术水平亦甚高。灵理学即现代称心理学。 由于先祖英年早逝,未留下相关文字资料,当初托弧情景亦是乡亲叔辈后来屡屡传教方知。<div> 2000年,先父已八十整,方从邻村处欣喜地首次发现先祖陈其超、先叔祖陈其英律诗各一章!感念万分而作七绝一诗以记之。</div><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拜读父叔遗篇感怀</font> 二千年三月九日</h3>近由邻村发现父叔先辈为美溪陈则吾先生六十寿庆律诗各一章,时在一九二零年庚申民国九年荔月,乃余出生后三个月,然同年九月廿九日(农历)先父却因久疾病剧辞世,年仅三十岁耳,余襁褓方六个月,不知痛悼。今已杖国之年却首次拜读先人幸存遗篇,无限感慨,无限追思,此亦人子之心乎!!! 溪谷子明谋谨记于仓山<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首读遗篇杖国翁,<br>寿师昆仲恸由衷。<br>褓中不解九秋泪,<br>教授孤儿告碧穹!</font></h3></div><div><br></div><div>附:先祖陈其超、先叔祖陈其英庆寿律诗各一章。<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为李溪陈则吾先生六十寿庆诗章二首(另一首)<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矍铄谁能及此翁,逍遥杖履过溪东。<br>曾游虎观声华噪,主讲龙浔教泽洪。<br>眼看沧桑经几变,手培兰桂已成丛。<br>悬孤甲子周初候,共庆千秋福禄同。</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庚申民国九年荔月授业侄其超拜祝 (父名其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六十无须倚玉鸠,如公矍铄孰能俦。<br>英才雅羡鳢堂集,博学真堪虎观游。<br>膝下绦衣膺拔萃,庭前珠履祝添筹。<br>忝为桃李蒙时雨,愿颂灵椿八百秋。</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门生孙其英拜祝并书 (叔名其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章品格本难攀,时作新诗见一斑。</span></div></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几辈后生瞻北斗,多年老友颂南山。</span></div><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身经桑海同侪首,膝绕孙曾自解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耄耋期颐堪预祝,岂惟甲子一回流。</div></fon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举人赖其浚敬祝</div></div><div><br></div><div><br></div></div> 德化县初级中学首任校长陈其英是我二叔公,老家也在这里,陈列馆内有专列介绍。 厝内还有棵远近闻名的稀有的老茶花树,只开白色大茶花,非常漂亮,许多人想剪枝去插种,却始终不见成活!不知何故? 陈列馆面对着笔架山,溪口这里人杰地灵,历代英才辈出!德化县最著名的几位文化人,陈其超、陈其英、陈其章、陈明谋,还有清初一位叫任阩的建窑烧瓷的祖公,皆出自这个戴云山下秀丽的山村!2024年底,溪口村新建了一座文昌笔景观。在景观落成要拍照时,山上蓝天白云处一只硕大的雄鹰突然飞至,撞入镜头!非常罕见!这真是令人惊喜的吉祥预兆啊! 德化县国宝乡陈晓燕乡长推介美丽的国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