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形成路径:行为——习惯——品格

智慧@西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概念不是通过“告知”与“记忆定义”形成的。只有在真实情景下完成任务,才能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崔允漷)。所以发展核心素养不是贴标签儿,不是让学生说出观念和定义。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长期做正确的事情当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一次性掌握和懂得,而是不断尝试做正确的事情,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思维方式,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定不要把“大观念”变成新的“知识点”。不能把知识点当成“大观念”。不要把“大观念”变成教定义。概念性理解是程度性的,贯穿始终。大观念是用来做事的,不是为了掌握的。(张华,2024)。 核心素养不是通过告知,让学生记忆概念去获得的。核心素养是通过很长时间培养的。不是一次性就形成的。所以张华教授说,把大观念当成一个驿站,不是一节课就一定要实现一个,而通过这个观念来去让学生做事儿。做事情是他在长期的过程当中发展学生的,这样的正确的观念和核心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例如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理心,不是要告诉学生同理心的概念,不是讲同理心的标准1234,而是要说在什么情况下,你怎么说,你怎么去做,才是有同理心的表现。比如现在看到一个新同学,他感觉很孤独,因为他谁都不认识。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去观察到这个学生是孤独的,我们怎么过去跟他说话,然后怎么邀请他来和我们一起活动,这个就是同理心,这就叫做事儿。不是通过做一件事儿,而是通过几年时间不断的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发展出学生的核心素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