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托梦罗城金云寺的传说

午夜春秋

<p class="ql-block">  新年伊始,偷得半日闲,久藏心中的梦,宛若丝竹追月般在脑际间恣意飘扬。元旦午后时分,八甲黄氏的部分宗亲在绍哥家品尝过美味的农家小菜和世源校长带上的家乡特产八甲玛皮之后,就分乘六辆小车一齐出发。我们驾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先后穿梭在田野和连绵不断的群山之中,一轴轴美得无以复加的碧绿山水画卷映入眼帘,无边也无际,让我叹为观止。透过窗口的清风吹拂着我的白发,我一边贪婪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我的温柔,一边向着蕴含千古风云的冼太庙方向徐徐迈进。</p><p class="ql-block">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抵达位于罗城金光垌名曰“金云寺”的冼太庙。我站在冼太庙前聚神凝望,这座掩映在群山之中的冼太庙,毅然屹立在最高峰半山腰里的一处山墩上,背北朝南,紫气东来,云霞眷恋,青龙与白虎左右环绕、脉脉含情。那些迎风摇曳的树木葱茏,犹如绿色的绸带,铺在烟雨蒙蒙的群山之中,由高向低伸展的一片绿,宛若一幅曲线画卷,显得是那么的软柔与美丽。更远处的山峦树木则完全湮没在云海雾霭之中,视野的尽头除了云雾还是云雾。此时的太阳已经偏西,天空中洒落一抹抹舒适的浅阳,顿时感到一种别样的舒畅。</p> <p class="ql-block">  前方两重案台及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一座座山头,宛若宫殿里文武大臣鞠躬朝拜,蔚为壮观。这些得天独厚的风景,美丽了我的双眸,也美丽了金云寺四季如春的朝朝暮暮。从左右两边姗姗而来的小溪,邀约在庙前相偎相依,结伴同行,那叮叮咚咚的潺潺流水,宛若一曲天籁之音,灵动了金云寺,灵动了藏在深山里的一方净土。欣赏过寺前风景之后,我环绕金云寺周边再次详细观摩,勾起年轻时的种种记忆,那时的我虽然听说乡亲在建冼太庙,却无缘瞻仰她的尊容。庆幸今天得以遂愿,精气神为之焕发,心怀绮梦的我欣然纵目山水间,喜看绿叶缀在枝头。一抹抹幽香弥漫,醉美了双眸,也醉美了流年。</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块古高凉部落繁衍生息的土地上,追寻当年高凉人满山遍野狩猎的身影,那些岩石表面纵横交错的皱纹,仿佛就是高凉人踩踏而过留下的一道道足迹。小溪上的潺潺流水,犹如一首雄浑苍老的歌谣,流淌着漫长岁月里千回百转的情意,诠释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沧海桑田。一棵棵、一簇簇、一片片的树木葱茏,彰显着远古美丽又神奇的篇章,霎时把岁月的缩影伸向青翠无边的遥远天际。透过远久的时空,我恣意寻觅,寻觅遗落在家乡的千古云烟。尽管时光越千年,我依然情感激烈、纵目远眺,油然感叹于流年已逝,时光依旧,古今萦绕,却已物是人非。此时此刻的我,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忽而半似红尘半似仙,多么想拥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以云卷云舒的姿态,与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高凉人共赏一树花开。</p> <p class="ql-block">  我沉浸在无限的遐思之中,突然传来庙祝的声音:“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冼夫人托梦给我们这里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说高凉族曾经有一个小部落居住在罗城金光垌的山上,而且是冼夫人的近亲支系,所以青少年时期的冼夫人就经常随父母骑马过来探亲。在探亲的过程中,得知罗城有一位姓冯的人才高八斗,并开设学堂,专给当地有钱人家的孩子传授儒学。冼夫人的父亲听说之后,就将冼夫人托付给族人头领,由他负责安排冼夫人去冯姓人开设的学堂读书。冼夫人在梦中还告诉那个长者,她很怀念那些日子,对金光垌的这片大山很是眷恋,希望长者动员当地村民给她建一座庙,以便引领她在仙界的灵魂抽空来罗城看看这片无比眷恋的土地。同时还告诉那个长者,她会利用法术,保佑罗城风调雨顺,岁岁吉祥。后来,长者将冼夫人托梦的事告诉了其他村民,于是,民间筹资,在原来一处见证了千载风云的古庙遗址附近创建了这座冼太庙。”</p> <p class="ql-block">  我听后深感神奇,就问庙祝:“那个姓冯的人是谁?”庙祝异常兴奋地说:“那个教书先生,就是冼夫人丈夫冯宝的同宗长辈。”听到这里,我的好奇心被充分地撩拨起来,聆听的兴趣更为浓厚,庙祝继续侃侃而谈:“当年阳春的历史专家,人称阳春太史公的钟万全先生,就曾经来罗城考证过,说冯宝的先祖冯业率三百余人乘船漂洋过海投奔南朝宋国(公元420一479年)时,初来乍到的冯业和一部分随队而来的将士及家属就被安置在罗城区域居住。后来,冯业被封为怀化侯,任罗州刺史,罗州在古高凉郡区域,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就是冯业的直系后裔。当年,冼夫人在八甲黄狮岭纵马,路经西巩县衙遗址的操场巧遇冯宝,一对人中龙凤一见钟情,后来也在罗城举办隆重的结婚仪式。大婚之时,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任由当地达官贵人及平民百姓大吃大喝了几天几夜,名闻遐迩,成就一则佳话,流传千古。”</p> <p class="ql-block">  我听庙祝这么一说,油然感叹姻缘天注定,半点不由人。同时,对这片大山及这座冼太庙愈加敬畏与好奇,也就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金云寺,它是一座砖瓦结构木为梁的建筑,为五间二进两拖廊,是当地村民共同筹资创建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1994年4月至1995年2月)。尽管没有飞檐重叠,雕龙画凤,飞花点缀,金碧辉煌的恢宏气势,却以朴素的容颜凸显了丰厚的历史与情感,映入眼帘的一切,依然是那样的庄严和肃穆。一位英姿飒爽的妙龄少女忽然呈现眼前,她策马扬鞭的身影依稀可见,一袭红色披肩正在迎风飘扬,啊,是多么的威武与潇洒,骤然令我窒息。</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乡下处于百业待兴、经济薄弱的时期,在这深山老林里竟然创建了当时称得上宏伟的大屋,也就足以说明,村民对冼夫人具有多么深厚的情感,他们才能克服万难建起这座纪念冼夫人的金云寺。透过纯朴中蕴含古今密码的金云寺,我依然可见古韵悠悠,千年的古村落,千年的足迹,千年的风雨,千年的沧桑……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过时光的隧道,在若隐若现的时空里,回放着厚重的历史,似乎是在向我讲述那些地老天荒的人间烟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