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香四溢迎客来,舞龙盛宴醉人心!用镜头讴歌生态千年古村 一 垌头村。

国际视觉

<p class="ql-block">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山脚下,有一个六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并上了《人民日报》头版,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的垌头村。垌头村是一个传统的古村落,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村中还生长着1500年的古桑树和1000年的古皂角树及600年的古槐树。</p> <p class="ql-block">《巨龙腾飞》</p> <p class="ql-block">《汗水引蛟龙》</p> <p class="ql-block">垌头村原名洞头村,传说是唐僧取经时,途经九九八十一个洞,而此地是他们师徒走过的第一个洞,故名为洞头。至于何时改名为垌头,则无从考证。</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垌头村属于黄土丘陵地貌,有着居住窑洞的历史。这一传统习性完全符合中原地区做为中华民族发源地的特征。在我国的河南、陕西、山西、陕北、等地,我们的祖先们利用黄土层的厚和土质坚硬的特点,创造性的发明了靠崖式窑洞(见垌头村现存的古窑洞和陕北延安的窑洞)和下沉式窑洞(见河南三门峡陕县等地坑院窑洞)祖先们用勤劳的双手,挖出一条条窑洞就能居有定所,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窑洞沉积了古老的黄土文化,符合建筑力学原理,并且冬暖夏凉,故在农村地区流传着“有千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屋”之说。</p> <p class="ql-block">《沸腾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势平坦,一马平川,由于缺少天然的屏障,老百姓为了躲避战祸就在村子的周围筑起高高的,规模宏厚的围墙(寨墙)和寨门。</p> <p class="ql-block">《垌头村的古树老屋》</p> <p class="ql-block">垌头村里有上千年丶上百年的古树,据说村里的千年桑树还是武则天在此居住时,为让百姓养蚕,栽了桑树林,可千年之后如今村里只剩下了这一棵古桑树。桑叶作为蚕的主要食物,支撑着丝绸业的发展,同时桑叶还被用于饲养家禽和家畜,桑树的树皮和树根还是传统的中医药。但在风水学上由于“桑”字与“丧”字谐音,在庭院里种植桑树会被认为破坏家庭风水格局,影响后代和自身的财运,可桑树不能砍,因为桑树能释放氧气,也有说法为:“屋前有桑树家中必出贵人!”桑树不仅对环境有绿化作用,桑树还代表富贵和长寿。</p><p class="ql-block">垌头村的600年老槐树也称为黑槐树,羽状复叶,树冠浓密;“槐”也称为“怀望”的意思,人们站在树下会怀念远方亲人,所以村民们特喜欢在黑槐树下乘凉,槐树被视为吉祥和富贵的象征,槐树的白色花代表着纯洁和忠诚。</p><p class="ql-block">垌头村的古皂角树已有上千年的树龄,不仅粗大,而且形状怪异。树身的形状就像是一幅图画,可以有多种比喻说法。因皂角树古老,当地人把它封为“神”树。每到初一丶十五,或其它传统节日,人们就会到树下祭拜,或挂大红布条(挂匾)以求“树神”显灵。皂角树的果实是一种豆荚,成熟时呈黄色和棕色,可用于制作肥皂和洗涤剂,据说当年武则天在此地居住时,洗衣服用的就是这颗皂角树结的皂角。垌头村的这颗古皂角树,记载了垌头村的千年历史,它的存在,直接证实了垌头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冬至吃饺子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的传统,传说为医圣张仲景所首创,至今在我国的广大地区都有“冬至到,吃水饺”的谚语。垌头村的文化饺子节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为了发展垌头村的文旅产业,垌头村的贵人原河南省文化厅机关党委书记秦书祥一手指导办起了饺子节。垌头村和著名的朝阳沟村相邻,同为登封大冶镇的两张响亮名片,做为“会唱歌的村庄”,垌头村被中央电视台六次报道,还被《人民日报》头版刊登,这个“会唱歌的村庄”在<font color="#ff0000"><span style="font-size: 24px;"><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span></font>的指引下,通过饺子节让村里的文化活动和文旅产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新农村建设让千年垌头村有了自己漂亮的大广场和“中”字大舞台,也让古老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垌头村第十一届饺子节开幕式上,精彩的舞龙表演,气势磅礴。舞龙的呼啸声,如暖风过耳留下了一𢇃絲乐符。</p> <p class="ql-block">《暖风过耳》</p><p class="ql-block">摄影:韩兰谱</p> <p class="ql-block">舞龙随着悠扬的音乐掀起狂风,龙身灵动,宛若长江奔涌。</p> <p class="ql-block">飞龙在天,如蓝天白云间的飘渺仙境。</p> <p class="ql-block">龙的眼睛闪动着智慧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此次垌头村饺子宴拍摄,在35位摄影师的辛苦付出下,拍出了众多精彩的摄影作品和优秀视频。韩兰谱老师以最精深的功底和最精深的抓拍,创作出了一幅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哲理性完备的精典中的精典作品《金龙狂舞》,他让我们认识了摄影与拍照的根本区别,一个是创作,一个是照相。</p> <p class="ql-block">做为一名摄影师具备一双摄影眼,需要的不仅仅是镜头瞬间的抓拍把握,更是要具有文学素养,哲学素养等综合性素养。</p> <p class="ql-block">在摄影中通过别人的优秀作品,能让自己学到东西,悟到东西,这种收获才具有最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淳朴的乡民》</p> <p class="ql-block">倪小宝老师使用“天眼”无人机拍摄的这幅作品《心中的舞台》,让我们看到了不寻常的视角之美。</p> <p class="ql-block">白春源老师的作品《群龙飞舞》和《亲如一家人》《老戏迷》及组照《秦书祥书记印象记》都让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的东西,如怎样选择拍摄角度,怎样选择拍摄内容?</p> <p class="ql-block">《亲如一家人》</p><p class="ql-block">摄影:白春源</p> <p class="ql-block">《老戏迷》</p> <p class="ql-block">《秦书祥书记印象记》</p> <p class="ql-block">《龙的子孙》</p><p class="ql-block">摄影:金尧</p> <p class="ql-block">金尧老师的作品“龙的子孙”则是让我们学到了什么才是具有思想性的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刘宝生老师拍摄的《垌头村中一枝花》和《怀抱未来》也都是精彩作品。它瞬间告诉我们,什么是摄影的趣味性?什么是具有含义的思想性?</p> <p class="ql-block">《中华龙舞》</p> <p class="ql-block">《基地》</p><p class="ql-block">摄影:汪玉佩</p> <p class="ql-block">汪玉佩老师的作品《中华龙舞》《舞在垌头》和《基地》则是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摄影的美学。</p> <p class="ql-block">《一飞冲天》</p> <p class="ql-block">《龙抬头》</p> <p class="ql-block">《龙回首》</p> <p class="ql-block">《双龙腾飞》</p><p class="ql-block">摄影:刘全一</p> <p class="ql-block">刘全一老师的作品《一飞冲天》《龙抬头》《活龙活现》《龙回首》《双龙腾飞》《蛇舞新春》都是难得的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次拍摄倪小保老师,白春源老师,金尧老师,刘全一老师,曹社荣老师,刘宝生老师,汪玉佩老师,梁晓鹏老师,崔俞老师,闫志普老师,李晨红老师,马芬娥老师,韩之美老师,巴顿老师,贾献军老师,游海云老师,王云昌老师,程惠民老师,姜自祥老师,赵艳萍老师,强锐钢等老师都拍出了精彩的摄影图片或视频,在此都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巨龙翻滚》</p> <p class="ql-block">《舞动》</p> <p class="ql-block">《舞动》</p><p class="ql-block">摄影:崔俞</p> <p class="ql-block">崔俞老师的五组照《乡愁》九组照《舞动》都是妥妥的获奖作品。闫志普老师的视频作品《龙腾盛世耀中华》值得想拍好视频的老师们向其学习。他拍的组照《再唱朝阳沟》也是很好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非遗传承》</p><p class="ql-block">摄影:曹社荣</p> <p class="ql-block">曹社荣老师拍的作品《非遗传承》具有思想上的深度,政治上的高度,是一幅很好的纪实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马芬娥的几幅作品《金龙踏雪来,乡村尽诗意》《双龙迎新》《乡村情怀》《双龙飞舞》《垌头振兴未来可期》画面抓拍的都非常具有美感。</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剧照》</p> <p class="ql-block">《最朴实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李晨红老师拍摄的作品《闪亮登场》《精采演艺》《沸腾的生活》《咱村有戏》及花絮照片,拍的都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欢天喜地》</p> <p class="ql-block">《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游海云老师的作品每幅都具有功底。</p> <p class="ql-block">《冬至,咱村来了舞龙队》</p><p class="ql-block">摄影:赵艳萍</p> <p class="ql-block">赵艳萍老师的视频《吃饺子看大戏》和摄影作品《冬至,咱村来了舞龙队》《欢乐的歌舞跳起来》拍摄的也都非常成功!</p> <p class="ql-block">《咱俩说说知心话》</p><p class="ql-block">摄影:韩之美</p> <p class="ql-block">韩之美老师拍的作品《咱俩说说知心话》非常值得称赞。</p> <p class="ql-block">拍的好的作者还有梁晓鹏老师的7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舞动》摄影:崔俞</p> <p class="ql-block">王云昌老师的8幅作品,及姜自祥老师在公共号上发的文章“会唱歌的村庄”和纪根顺老师拍的2个视频和照片《太极打上中字大舞台》《歌声唱响垌头村》</p> <p class="ql-block">程惠民老师拍的视频《乡村振兴的楷模 一 垌头村》虽然片头做的不专业,但是里面的内容最好,最鼓舞垌头村的人心。其他老师拍的作品虽然没有一一点评,但都值得相互学习。</p> <p class="ql-block">《村民是俺最硬的后台》</p> <p class="ql-block">《再唱朝阳沟》</p><p class="ql-block">摄影:闫志普</p> <p class="ql-block">在千年生态垌头村,我们还观看了由垌头村民创作和演出的360度旋转舞台大型沉浸式实景体验剧《再现朝阳沟》</p><p class="ql-block">演出在欢快的音乐中开始,《朝阳沟》剧本原是由我省剧作家扬兰春所创作。而实景剧《再唱朝阳沟》则是由垌头村年轻的书记董艺文所主创。演出的最后在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优美欢快的歌声里,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此次饺子节上的舞龙表演,无论是动作还是气势,就好像条条俊龙,真的要飞上蓝天一样。</p> <p class="ql-block">龙在表演者的手中好像都被赋予了真的生命,精彩至极!龙随着音乐舞动,真是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俊龙翻腾,尽显华夏神韵,千年垌头村,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