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保定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301号,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它是保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之一,也是外地人来保定游玩的必选“打卡地”。直隶总督署大门上及院落中有较多副楹联,很多人都不太在意。其实把它看懂了,游览一趟就算不虚此行了。</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和生活场所,是直隶省最高军政机关。大门上方的正中,原悬挂着雍正皇帝手书的“直隶总督部院”匾额。</p> <p class="ql-block"> 原雍正皇帝题字:直隶总督部院</p> <p class="ql-block"> 大 门</p><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大门坐北朝南,硬山式,三开间,大门楼台阶高起,青瓦覆顶,进深7.4米,黑漆柱儿挺立,黑漆大门敞开。高高的屋檐下高悬着一块洁白的竖匾,竖匾上写着五个威严森森的漆黑大字:“直隶总督署”。大门两侧的抱柱上挂着一副楹联,写得很有气势、很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p><p class="ql-block">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p> <p class="ql-block"> 直隶省图</p> <p class="ql-block"> 上联写的是清代直隶省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直隶”,就是明清时期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是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明朝先在南京建都,后又建都北京,南京附近的地区称为南直隶,北京附近的地区称为北直隶。清初把南直隶改称江南省,把北直隶变成了直隶省,管辖的范围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省大部及内蒙、河南、山东的小部分地区。“北吞大漠”,说的是直隶省北部西起多伦诺尔、东至内蒙赤峰的广阔地带,直接与广袤的沙漠相连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清政府沟通蒙古、团结蒙古、发展蒙古诸部的重要桥梁。“南亘黄河”,说的是黄河从南部穿越,清代直隶省的疆界南边跨过了黄河,亘是横贯的意思。“中更九水合流”的“中更”应该是指中部,“九水合流”应该说的是总督署所在的保定一带,从太行山中出来的九条河流,在白洋淀汇合,最终归入海河入海,白洋淀也素有“九河下梢”之称。从保定周边的水系地图上看,保定周边河流环绕,可谓一块风水宝地。“五州称雄”是指直隶的地位在北方是“称雄”的,《尚书》分天下为十二个州,七个在南方,五个在北方,这里的“五州”代指北方。“西岳东瀛”,“岳”是指西部的太行山山脉,距保定正西一百公里左右,还有古北岳大茂山;“瀛”是指渤海,保定东边的河间市古称瀛州。这句话说的是直隶省西据太行山,东临渤海湾,可谓是京师的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 保定周边的水系地图</p> <p class="ql-block"> 下联写的是对曾国藩、李鸿章两位直隶总督的追思。总督是清朝时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清朝在全国常设八个总督,计有直隶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和两广总督。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直隶总督位高权重,担当着保卫京师的重要责任,历来被称为疆臣之首、八督之首。“内修吏治”,是指曾国藩、李鸿章二人在直隶总督任上对直隶吏治等方面的有效整饬,尤其是曾国藩,他来到直隶后,以“治河、饬吏、练兵”为三大要政,在不到两年的任期内,对直隶吏治大力整顿,加强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同时身体力行,勤于政务,充当表率,在他的努力下,直隶一度出现“政教大行”的新局面。“外肄戎兵”,“肄”是“学习、练习”的意思,主要是指李鸿章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筹建北洋水师,李鸿章在任上创建了我国军事史上第一支北洋舰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旁兼三口通商”,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衔是同治九年(1870年)从李鸿章开始的,北洋大臣的前身是三口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任此衔后,不仅要办理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三口通商交涉事务,而且还要处理北洋洋务、北洋海防、招商、安设各路电线等四项政务,由此直隶总督的权力扩大到了全国,李鸿章也因此权倾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名臣。“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即指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二人,二人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与捻军农民起义,为挽救清王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清政府所倚重,称之为“中兴名臣”,在清朝历史上可谓为“一代名臣”。曾国藩、李鸿章二人早就建立起了师生关系,曾国藩称誉弟子为“伟器”,李鸿章敬佩其师如“神圣”。曾国藩自同治九年(1870年)调任两江后,由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并且任职长达25年之久。李鸿章督直后,仍不忘这种师生关系,“亦趋亦步”地追随曾国藩,所以联中称“曾前李后两师生”。</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p> <p class="ql-block"> 这副楹联,有气势,有故事。上联短短二十五个字,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词,用“九、五、一”三个数词,便将直隶所辖疆域之广,位置之重要,用大手笔托将而出,涵盖丰富,有气吞八荒之势。 下联用“内外旁前后”对上联的“东西南北中”,用“三、一、两” 对上联的“九、五、一”,给人的感觉特对工整,几个数词更是为此联增色不少。有人评介此联“联语工雅,雄浑厚重,大气磅礴,有惊人之势”。游览观光中的觉得,此联挂在总督署大门上,给人很强的带入感,还未进大门,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览全图</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规模崇宏,功能齐全,"细大毕具"。整座衙署分为中、东、西三路,严格按照"前衙后寝"、"轴线对称"、"左文右武"的规制修建,是全国保存较完整的清代衙署建筑群。整体布局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这些建筑均保存完好。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正式建馆,2008年被核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仪门</p> <p class="ql-block"> 参观直隶总督署,进到大门以里,映入眼帘的便是总督署的二门。二门也叫仪门,三开间,东西两侧各有一便门,是迎送宾客的地方。清朝官员相见,有很多的规矩、讲究,与总督同级或比他大的官来了,总督就要到仪门来迎接,宾主从中间的门进去。比总督官小的、下级官员来了,只能从两侧的便门进入,而且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p> <p class="ql-block"> 仪门的正中有“威抚畿疆”匾,两侧廊柱上有一楹联:</p><p class="ql-block"> 昔为畿辅,今控岩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p><p class="ql-block"> 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p> <p class="ql-block"> 这副楹联是直隶总督李鸿章亲自撰写的,看起来比较生涩难懂。网上看了几篇解释,感觉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上联的前两句,“昔为畿辅,今控岩疆”,讲的是直隶省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意思是直隶地区过去一直以来,都是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如今我把这片疆土打造控制得像岩石一样坚不可摧。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太平天国起义、西方列强侵扰,直隶省又成了形势险要的边防、海防重地,成了皇城的护城河。李鸿章在同治九年(1870年)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时,“天津教案”还没有处理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以武力对清政府进行威胁,直隶的防御形势十分紧迫。李鸿章审时度势,对直隶进行了重新布防,他调集淮军在京畿各海口驻扎,同时将驻扎在直隶省的军队改守内陆要冲。这就有了后边的两句,“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壑”和“丘”暗指防御战壕、阵地,意思是在观览各种卷宗、处理繁冗政务的闲暇之中,从一条沟壑、一个山丘入手,亲自安排部署军队防御。总的看,上联要表达的意思是,我在直隶总督的位置上,担负着辅佐朝廷、守疆卫土的重任,还能指挥若定、怡然自得,游刃有余指点江山,展现了李鸿章亲历亲为的作风、满满的信心和放手大干一场的壮志。</p> <p class="ql-block"> 下联中的前两句,“近接太行,远临渤海”,写的是直隶总督署的地理位置。直隶总督署所在的保定,西边不远处就是巍巍的太行山脉,东边远望紧临着广阔的渤海湾。“豪情留胜概”是在写他的前任总督曾国藩,带着镇压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胜利豪情”来到这个地方,在直隶总督的任上,短短一年多时间,做了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留下了“胜概”。胜概意思是美景、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是在夸他的老师曾国藩,紧接着转向写李鸿章自己,“亦趋亦步许追随”,“许”是许愿的意思,他表示自己要心甘情愿地、一步一步紧紧追随曾国藩,在直隶任上做出一番大业。</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一职,自雍正二年(1724年)设立以来,历经清朝8帝,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在187年的时间长河里,历任的总督有74人99任次,平均1 人任职两年多,一任平均下来都不到两年,直应了那句老话“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些总督多为朝中重臣,著名的有修建莲池书院、倍受雍正帝信赖的“模范督抚”李卫,有勤政廉洁的一代廉吏唐执玉、于成龙,有兴农治水、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观承,更有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尤其是李鸿章,自同治九年继曾国藩之后任直隶总督,先后三次任职达25年之久,是直隶总督中任期最长的。这是李鸿章为官的鼎盛时期,也是直隶总督权力的极盛时期。</p> <p class="ql-block"> 这副楹联,正是李鸿章这一时期境况的写照,上联展示了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得心应手,下联展示了他“紧跟恩师创大业”的凌云豪情。这副楹联,看似写实、叙事,实则抒怀、言志,他既要表现自己踌躇满志,又不能显得张扬狂傲,所以写得非常含蓄,可谓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 “公生明”戒石坊</p><p class="ql-block"> 过仪门的中路甬道正中,矗立着为木制戒石坊,又称“公生明”牌坊。“公生明”牌坊为四柱三门,无斗拱的简易结构,是官衙内必设之物。官场箴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皇帝对州县官员例有赐戒。</p><p class="ql-block"> “公生明”牌坊因南面刻有“公有明”三字而得名,“公生明”即取“公生明,偏生暗”之意。</p> <p class="ql-block"> “公生明”牌坊背面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几句本是后蜀皇帝孟昶劝谕大臣的,宋太祖赵匡胤摘录了四句精华,请黄庭坚书写,置于宋代各个衙门之中,后世元明清也大都因循</span>。戒石坊坐落在总督署大堂之前,总督坐在大堂中,抬头就能看见戒石坊,戒铭时时在目,用于训戒做官要为官清正、公正廉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总督署大堂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堂又称正堂,是总督署的核心建筑,是总督举行隆重典礼和政务活动的地方。</span> “旟镇冀门”匾额,是乾隆南巡时表彰当时的总督方观承,赐“棨戟依京国,隼旟镇冀门”诗句,直隶总督部院取其“旟镇冀门”四字,成匾悬挂,以彰显直隶总督署拱卫京师,镇守冀门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旟镇冀门</p> <p class="ql-block"> 中间的匾额“旟镇冀门”,意思是威震直隶。大堂为五开间,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堂正中楹联是曾国藩撰写:</p><p class="ql-block">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p><p class="ql-block">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p> <p class="ql-block"> 大堂的明柱上悬挂着左右两侧两副御赐楹联,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和慈禧皇太后御赐的楹联。</p><p class="ql-block">大堂右侧是光绪皇帝所赐的楹联为:</p><p class="ql-block"> 圭卣恩荣方召望</p><p class="ql-block"> 鼎钟勋勚富文年</p><p class="ql-block">大堂左侧是慈禧皇太后所赐的楹联为:</p><p class="ql-block"> 栋梁华夏资良辅</p><p class="ql-block"> 带励河山锡大年</p> <p class="ql-block"> 这两副对联,既有生辟字“卣”(音:有)、“勚”(音:亿),又是典故套典故,一般二般的人是看不懂的。怎奈赐联的是皇上、皇太后,受联的是清末重臣,他们都是学富五车,自然能明白。若我们游客等要弄明白,只能凭借讲解员及专家们的智慧解说了。看看是怎么说的,光绪赐的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圭卣恩荣方召望”中的“圭”是指“圭瓒”,为古代一种玉制的酒器,形状为勺形,以圭为柄。“卣”是古代的一种酒壶,本联中“圭卣”二字引用了《诗经》上的一个典故,周宣王命令召虎带兵讨伐当时居住在淮水流域的夷族,临行前周王赏给召虎一只玉勺、一樽香酒,最后召虎打败了淮夷,被封为召穆公。“恩荣”是指受皇帝恩宠的荣耀。“方”为“等同”、“相等”的意思。“召望”是指向召虎那样的名望。因为李鸿章曾帮助清王朝在江淮一带消灭了太平军和捻军,建立了象召虎一样的战功,所以光绪皇帝将他比做召虎。上联的意思为:李鸿章你享有皇帝赐圭瓒、赏香酒那样的恩宠之荣,你的名望可以与周代的召虎相匹敌。</p><p class="ql-block"> 再看下联,“鼎钟勋勚富文年”中的“鼎钟”是指鼎和钟,古代在钟和鼎上镌刻铭文以表彰有功者。“勋勚”是“功勋、勋劳”的意思。“富”是“多、充裕”的意思 ,“文”是“美、善”的意思,因此,下联的大体意思是:李鸿章你建立了足以刻铭文于钟鼎那样的卓著功勋,你将富有未来极美好的年华。</p> <p class="ql-block"> 右侧匾额:钧衡笃祜</p><p class="ql-block"> “钧衡笃祜”匾额,也是1893年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帝御笔所赐寿联的横批。“钧衡”,比喻国家宰相一类重臣;“笃祜”,笃:厚,“祜”:福气,可直译为增加福祉。整体意思是李鸿章官显福厚。</p> <p class="ql-block">慈禧皇太后所赐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栋梁华夏资良辅”中的“栋梁”用作动词,是“作为栋梁支撑着”,“资”是“送”的意思,“良辅”是指“贤良的辅佐大臣”。上联整句的意思是:你作为栋梁支撑着华夏的江山,是上苍送给朝廷的贤良大臣。</p><p class="ql-block"> 再看下联,“带砺山河”一语出自刘邦对他的功臣发的誓言,大意是,要让功臣们的福祥传到子孙万代,即使黄河变得象衣带那样细了,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小了,也不会改变这种承诺。这样”带砺山河”借指永世相传的皇恩。“锡”是“赐予”的意思。“大年”是说年寿长。下联的意思是:你沐浴着永世的皇恩,老天也会赐你长寿。</p> <p class="ql-block"> 左侧匾额:调鼎凝釐</p> <p class="ql-block"> 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二月十五日,晚清重臣李鸿章迎来了七十岁生日。慈禧太后差人也送匾"调鼎凝釐"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调鼎"在古代汉语中用来比喻宰相,李鸿章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钦差大臣,除皇室核心人员以外,他可以说是彼时大清最具实权的人物了,慈禧把他喻为宰相,实至名归。"凝釐"就是聚集福气的意思。不消说,慈禧送匾给李鸿章,是为他添福来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看看网上怎么评价李鸿章: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视为“辅佐中兴,削平大难”及“匡济艰难,辑和中外”之人。同时西人有视之为“当世三杰”“中国俾斯麦”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之个人贪腐、决策失误等问题,也招致诸多批评。可以说,李鸿章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海潮、初升的太阳和丹顶鹤,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恪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亲笔御书赐第八任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后任一直保留。大堂前东西两侧厢房各9间,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科房,每个科房占3间,办理与六部相适应的各种公文文书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 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大堂东面墙上有雍正写的一篇长文,对巡抚们进行劝戒,从此文看,雍正对官场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还是了解的。</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司法不分,地方行政长官兼管司法审判和社会治安等事宜,宋朝还规定地方行政官员必须亲自审理案件,一直到明清。总督一般不直接审理各类案件,直隶总督署大堂唯一的一次庭审,被审的居然是总督自己。</p> <p class="ql-block"> 再由大堂两侧穿天井便进入二堂。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或称“琴治堂”,有遇事深思熟虑,补其不足之意,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或复审案件的地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二堂</p><p class="ql-block"> 门口的匾额:三辅循聲</p><p class="ql-block"> 二堂面阔五间,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该堂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与官员议事的地方,也是每逢"衙门期"(逢五排十)总督复审案件的地方。二堂内东侧室是议事厅,是总督上堂前与幕僚议事、更衣或休息的场所。二堂内西侧室是启事厅,是署内幕僚和书吏为总督办案时查找或整理案卷的场所,也是为总督处理公务代笔行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二堂正中上悬“政肃风清”匾,匾额下方座立三扇座屏,座屏中间雕有麒麟图案,麒麟在清代补服中代表武职一品,两侧各雕一团鹤,以示文职官衔。在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同事、复审民事案件,日常办公的场所。因为和大堂一样为办公地点,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威严庄重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二堂的楹柱联是曾国藩撰联:</p><p class="ql-block">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p><p class="ql-block">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p><p class="ql-block"> 联中“巽语相规”指用委婉的话相劝戒,“导迎善气”,用苏东坡《密州祭常山文》“吏实不德,不足以蒙神之休,导迎善气”之意。“默挽天心”是说帮助百姓找回民心。全联是劝戒僚属对百姓要好言相劝,这会给你带来吉祥幸福,帮百姓脱离灾祸,就能得到理解,取得民心。上下联,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对仗工稳。</p> <p class="ql-block"> 仪事厅</p><p class="ql-block"> 议事厅面积不大,仍保留着清时的家具和装饰,抬头可见匾额上方的四字箴言,明目达听、整纲饬纪、心清似水等言语时刻提醒着官员对自身品德的约束和要求。</p> <p class="ql-block"> 启事厅</p><p class="ql-block"> 复原场景生动再现出清时官场样貌,官员朝服、官帽、章折、所读书籍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则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出自明朝山东巡抚年富之手。最先立此言为碑的明代泰安知州顾景祥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后山东巡抚年富用楷体书《官箴》刻石,作为自己为官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 居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p><p class="ql-block"> 这是清孙嘉淦《保定直隶总督府题匾》意思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对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争权夺势;不追逐功名;办事务求兴利除弊;说话务求简明扼要;不结党营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保持清正廉明。</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里有很多这样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 兵技指掌</p> <p class="ql-block"> 穿过二堂向里,是一宽约6米的天井院,天井院往北有花墙相隔,中间有垂花门,又称内宅门。再往里的两进院便是总督与眷属活动的地方,总称内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官邸</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官邸</span>又称三堂,面阔五间,中间一间为过厅,东侧屋两间,为"内签押房",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及处理公务的地方。西侧室为总督的书房,是总督温经习字、读书作画的地方。曾国藩于同治八年(1869年)在此屋为莲池书院学子写过"劝学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求阙斋</span></p><p class="ql-block"> 门上的匾额“求阙斋”,是指当年曾国藩在此写《求阙斋记》,是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曾国藩诗文集》。曾国藩与求阙斋:做人忌满,万事求缺 。博古鉴今、博闻通识。有品、有趣、有态度。</p> <p class="ql-block"> 上房</p><p class="ql-block"> 上房又称为四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开间22.5米,进深8米,仅次于大堂的进深。四堂开间5间,分别以6扇隔扇门相隔,细致划分的平面布局更贴近生活。四堂左右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四堂与东西厢房以廊庑相连。</p> <p class="ql-block">楹柱联:</p><p class="ql-block">长吏多注耕田鑿并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 </p><p class="ql-block">吾曺同讲補遇书建之道添心箴即是官箴</p> <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写的寿字 </p><p class="ql-block"> 大勇在安民運际中兴出名世</p><p class="ql-block"> 小春欣遇闰天教两度祝延龄</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因此总督署建筑的北墙砌筑的比较厚重,在三堂、四堂的生活起居空间,室内铺设木质地板以防潮,纸质吊顶以降低室内净高,并在南向设火炕取暖。室内空间采用罩和隔扇等划分,屋顶采用宣纸顶棚,以拉低室内高度。四堂在平面划分上和空间尺度上及其的亲切平和,与大堂疏朗的平面尺度形成了对比。</p> <p class="ql-block"> 东侧屋两开间,为签押房,室内设办公用品并配备带罩木床一张。</p> <p class="ql-block"> 西侧屋以雕花飞罩隔出两个空间,是总督的书房。官邸的东西侧屋在南侧均设有火炕,为冬日取暖之用。</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曾国藩</p> <p class="ql-block">上房楹联是曾国藩撰写:</p><p class="ql-block">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p><p class="ql-block">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p> <p class="ql-block"> 总督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 上房,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路分布着总督署的花园、花厅等辅助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官衙文化专题陈列</p> <p class="ql-block"> 东花厅</p><p class="ql-block"> 东花厅是总督邀其幕友叙旧论政、吟诗作画或举行大型宴请活动的地方,因位于东路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方观承专题展</p> <p class="ql-block"> 探寻保定直隶总督署的魅力,是最佳选择。这座古建筑见证了半部清史的辉煌与沧桑,每一砖每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衙暑掠影 陈列展览</p> <p class="ql-block"> 在游览的过程中,不妨细细品味这些历史的细节,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直隶总督署,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珍视。(本文参阅了部分网络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