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开始有人定居,称它为“五龙屿”,明朝得以开发,改称“鼓浪屿”。因其太小,不能称“岛”。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南隅,九龙江出海口,与厦门岛(主城区)隔着600余米宽的鹭江海峡遥遥相望。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海拔为35-100米。因其西侧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由此而得名。鼓浪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海上花园”之称。</p><p class="ql-block"> 1842年8月后,英、美、西班牙、德、法、日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鼓浪屿实际上,已成为各国的公共租界了。1945年底,国民党统治时期,开始在鼓浪屿设区。新中国成立后仍设鼓浪屿区。直到2003年4月26日,将原鼓浪屿区、开元区、思明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同时,厦门市鼓浪屿区撤销行政区后,以其行政区域设立鼓浪屿街道办事处。现在鼓浪屿到处都可见到改造装修,原住民已经很少了,全都出租商用。</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留存着千余幢清末民国建造的风格各异的建筑,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中国首家、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和“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鼓浪屿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荣誉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渡船票(往返),外地人35元,本地人8元。部分景点(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风琴博物馆、国际刻字馆)和一些私人景点,需要购票进入,可以单独购买或购买鼓浪屿联票。</p> <p class="ql-block">↑ 海沧区嵩屿码头乘坐渡船。</p> <p class="ql-block">↑ 抵达鼓浪屿内厝澳码头下船。</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内厝澳码头侯船大厅。</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工艺美术学院校门口。</p> <p class="ql-block">↑ 艺术园区。</p> <p class="ql-block">↑ “鼓浪石”,位于鼓浪屿西侧海边。</p> <p class="ql-block">↑ 这块礁石,中间有空洞,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空洞,似有擂鼓之声。</p> <p class="ql-block">↑ 海峡对面海沧区的船舶货运码头。</p> <p class="ql-block">↑ 海上环卫船。</p> <p class="ql-block">↑ 大型海上游轮驶来。</p> <p class="ql-block">↑ 爱达·地中海号游轮。</p> <p class="ql-block">↑ 美华沙滩。滩缓浪平、水质优良、砂粒柔软的优质沙滩,适合海泳。据说过去,厦门人叫它“美华浴场”,是老厦门人、老鼓浪屿人喜欢去的沙滩。</p> <p class="ql-block">↑ 美华沙滩中段拍摄的东端头(向前拍)。山上有“英雄山”景点。</p> <p class="ql-block">↑ 美华沙滩中段拍摄的西端头(向后拍)。</p> <p class="ql-block">↑ 走到美华沙滩东端头拍摄的西端头(向后拍)。</p> <p class="ql-block">↑ 美华沙滩东端头拍摄的集装箱码头(向后拍)。</p> <p class="ql-block">↑ 海峡对面的海沧区景色。</p> <p class="ql-block">↑ 海边转角处的地堡。</p> <p class="ql-block">↑ 海上灯塔。</p> <p class="ql-block">↑ 港仔后海滨浴场(沙滩)。沙滩砂质细软、坡缓浪平、海水流速小,没有鲨鱼出没,每年有5个半月海水温在20℃以上,泳季可达半年之久,每日有两次潮水,宜泳时间六个多小时,是景好、砂好、水质好、气候好的理想天然海滨浴场。</p> <p class="ql-block">↑ 拍厦门双子塔(三柱香)最佳位置。其左前下方的红顶房子是“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2000年1月落成,占地450平方米,分AB两所,上下两层,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p> <p class="ql-block">↑ 港仔后沙滩东端是“菽庄花园”。</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东南海滨,建于1913年。台湾富商林永嘉,又名叔臧,园名即以他的名字谐音而命名。甲午战争清廷失败,翌年割台湾给日本,林维源及其子叔臧不愿当亡国奴,迁到鼓浪屿居住。其后,叔臧建了这座私人花园。1956年园主将此园献给国家。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该园以布局见长,以借景取胜,运用藏、借、巧的园林设计艺术手法,使园林与自然景物和谐一致,产生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造五景。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 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内景。</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景点。日光岩顶峰一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耸立,成为厦门的象征。景区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茏,繁花似锦,拥有“一片瓦”、“鹭江龙窟”、“古避暑洞”、“龙头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等景观。历代文人石刻题咏甚多,攀天梯,登临极顶,鼓浪屿、厦门、大担、小担诸岛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世界遗产”石刻。</p> <p class="ql-block">↑ 海上花园酒店。</p> <p class="ql-block">↑ 巷口店铺。</p> <p class="ql-block">↑ 倒下的拦路大树。</p> <p class="ql-block">↑ 巷道边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艺术展厅。</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黄家花园”。(远观,没有走近)</p> <p class="ql-block">↑ 黄家花园:位于晃岩路25号,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间,原主人华侨巨商、“印尼糖王”黄亦住。19世纪五十年代,这里为厦门市政府的“国宾馆”,接待过邓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国家政要。</p> <p class="ql-block">↑ 漳洲路52号,挂牌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 漳洲路52号院内。</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海堤博物馆,位于漳洲路52号隔壁。</p> <p class="ql-block">↑ 院内为茶馆。</p> <p class="ql-block">↑ 李家庄。</p> <p class="ql-block">↑ 李家庄内景。</p> <p class="ql-block">↑ 厦门市音乐学校。</p> <p class="ql-block">↑ 林巧稚纪念馆,位于鼓浪屿东南部复兴路的“毓园”内。毓园是为纪念林巧稚大夫而建的花园式小园林,毓园之"毓",就是培育养育之意,故纪念园取名“毓园”。纪念馆内展出了100多幅林大夫生前学习、工作、生活的照片和一些她生前使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 中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大夫(1901-1983年)的汉白玉石雕像,坐落在毓园的石坪上,雕塑的面容慈祥,衣着朴素。</p> <p class="ql-block">↑ “林巧稚遗嘱”雕塑。</p> <p class="ql-block">↑ 双手托着出生婴儿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林巧稚大夫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一生中亲自接生的婴儿有5万多个,治疗无数妇科病人,而自己却孑然一身,这座雕像就象征着5万多个婴儿顺利降生。据导游讲:这座雕像下埋着林巧稚大夫的骨灰。</p> <p class="ql-block">↑ 复兴路口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玖贰城堡。</p> <p class="ql-block">↑ 缘中园旅馆。</p> <p class="ql-block">↑ 缘中园旅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 转入小巷。</p> <p class="ql-block">↑ 仰高别墅,位于福建路36号,挂牌保护建筑。图中是本团导游。</p> <p class="ql-block">↑ 福建路转角。</p> <p class="ql-block">↑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8号,建于1921年,位列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2002年4月被厦门市政府列为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是鼓浪屿岛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购得租界洋人俱乐部原址所建。“海天堂构”老别墅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前后两侧的楼宇,普遍采用古希腊柱式,窗饰大都为西洋风格,但墙面与转角又是中国雕饰。中楼原有一家外国人的俱乐部,黄秀烺购得后,将其建成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由莆田工匠建造。它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缠枝高高翘起。楼顶前部设计了一个外表看似重檐钻尖的“亭子”,亭尖安装了一个宝葫芦;从内部看却是个条木拼成的八边形藻井,从二楼直达井顶,井壁上画有中国花鸟画。这“亭子”纯属装饰。海天堂共有五幢老别墅。</p> <p class="ql-block">↑ 因不准进入,只能在门口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 中国唱片博物馆,位于“海天堂构”对面。</p> <p class="ql-block">↑ 内景。</p> <p class="ql-block">↑ 街心花园。</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天主堂,位于鹿礁路34号,该址原为西班牙领事馆,后西班牙领事馆撤消,改为法国领事馆。民国5年(1916年)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马守仁被罗马教廷任命为厦门教区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为多明我会会所的楼房与法国领事馆交换,把领事馆改为主教楼。民国6年在主教楼前面建教堂,做为主教座堂,建筑面积287平方米,该楼是一座哥特式单钟楼教堂。教堂正中祭台供奉耶稣君王像,两边各有一个小祭台,可容纳200人左右。鼓浪屿天主堂的主保是耶稣君王,也称耶稣君王堂。</p> <p class="ql-block">↑ 天主堂后侧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 畲族民俗馆。应该是原“西班牙领事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 二楼室内展示。</p> <p class="ql-block">↑ 转角处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日本领事馆旧址,位于鹿礁路26号。</p> <p class="ql-block">↑ 陈家園,位于鹿礁路5号,挂牌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 院内景。</p> <p class="ql-block">↑ 林氏府(八角楼),位于鹿礁路11一19号。原主人板桥林家林尔嘉。</p> <p class="ql-block">↑ 兴贤宫(道教),位于鹿礁路19号。</p> <p class="ql-block">↑ 兴贤宫,殿内景。</p> <p class="ql-block">↑ 基督教会协和礼拜堂(基督教新教)。</p> <p class="ql-block">↑ 海滨平台(向左),位于鼓浪屿东侧海边。正有人在卖唱。</p> <p class="ql-block">↑ 海滨平台(向右)。</p> <p class="ql-block">↑ 鹭江海峡,相距六百米。清晰可见左边的“双子塔”大刀砍向右边的“郑成功雕像”?</p> <p class="ql-block">↑ 海上礁石与航标灯。</p> <p class="ql-block">↑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海滨,占地3万平方米,沿鹭江之滨铺开,这是以海滨沙滩、岩石、绿树、亭阁展布的庭园。始建于1985年,园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诗句取名"皓月园"。园内有长13.7米、高4.7米、耗铜18吨的一座郑成功及其部将巨型铜雕像。这座巨型铜雕,除郑成功及其分立左右的部将陈泽、陈广、陈永华、杨朝栋比真实体量略大外,其余各路兵马都朝两侧延伸,</p> <p class="ql-block">↑ 海上亭阁。</p> <p class="ql-block">↑ 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高15.7米,重1617吨,由23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而成。</p> <p class="ql-block">↑ 鹭江海峡对岸的厦门岛思明区海角。</p> <p class="ql-block">↑ 可见厦门岛上厦门大学的主楼。</p> <p class="ql-block">↑ 对面军营停留了一艘军舰。</p> <p class="ql-block">↑ 左侧是鼓浪屿钢琴码头,右边是厦门岛渡轮码头。</p> <p class="ql-block">↑ 钢琴码头南侧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 钢琴码头前方的榕树广场。</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钢琴码头。</p> <p class="ql-block">↑ 厦门岛渡轮码头。</p> <p class="ql-block">↑ 码头夜景。</p> <p class="ql-block">↑ 停车场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