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信仰的力量——记北平五烈士

桑榆晚风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桑榆晚风</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223996</p> <p class="ql-block">  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但记得清的是,每一次参观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和收获。当我站在展台前,看着先烈们那一双双坚毅的眼神,一件件似乎还余留着烈士体温的遗物,还有一封封与亲人、战友诀别的书信,顿时感觉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心中激荡!</p><p class="ql-block"> 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雨花台烈士,有许多是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工作者。他们以自己的大智大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特殊功勋。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最后决战中,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和大肆破坏,他们凭籍着高度的信仰和忠诚,栖身虎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不辱使命。落入敌手后,他们正义在胸,不怕牺牲,恪守誓言,绝不叛党,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崇高气节。</p> <p class="ql-block">  1948年,蒋家王朝即将被推翻。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国民党反动派更加穷凶极恶,高举屠刀变本加厉地残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p><p class="ql-block"> 这年的10月19日清晨,随着一阵枪声响过,又有五名共产党员被敌人杀害在国民党中央监狱的刑场上。与其他慷慨赴死的烈士不同的是,这五位烈士虽然也在就义前振臂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但却都穿着国民党的军官制服。原来,他们就是潜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多次为我党提供重要机密情报,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共产党北平五烈士”——谢士炎、丁行、石淳、朱建国和赵良璋。</p> <p class="ql-block">  谢士炎,出身于国民党陆军将官之家,一腔热血、浩然正气。抗战时期曾主动请缨到前线杀敌,作为团长率部抗击十倍之敌,立下赫赫战功。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部作战处少将处长。他目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及其对腐败行为的纵容,不堪忍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1946年,他主动找到中共党组织,愿意为党提供有关国民党军队的有关情报,并经叶剑英亲自批准于1947年2月4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谢士炎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了自己的革命誓言:“余,誓以至诚,拥护共产主义,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无产阶级革命,尽终生之努力。”此后,他就像一把插入国民党心脏的利刃,不断向党组织提供第十一战区的战略战役军事情报,包括国民党军队的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等重要内容,为华北、华东的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丁行,原名丁可庄,字行之。自幼聪颖好学,早在192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在农村组织农民暴动而被国民党通缉,后潜伏在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长达二十年。他凭借出色的文采和智慧深得孙连仲信任,从文书、秘书一直升任到军部秘书处长。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他曾主动组织一支由进步知识青年和文艺人士组成的战地服务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表面上积极为国民党办事,主要精力则是放在发展革命力量上。抗战胜利后,丁行随孙连仲到北平,任司令部军法处少将副处长。他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搜集国民党军政情报,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被营救的同志称丁行是“前门进后门出的军法处长”。</p><p class="ql-block"> 赵良璋系国民党空军中尉飞行员,后担任国民党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交际参谋。他曾向党组织写下2万多字的材料,详细提供了国民党空军概况,包括空军基地的分布、飞机的型号和数量、飞行员的训练情况等,为我军在空战中的应对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朱建国,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投笔从戎考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又被保送到陆军大学西安参谋训练班学习。随着思想觉悟的进步和转变,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经过不断努力于1945年8月1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潜伏在国民党军内部的地下情报员。抗战胜利后,朱建国被任命为北平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部参谋处少校参谋,并代理作战科长,后又调任十一战区天津前进指挥所上校作战参谋。为我党提供了敌十一战区作战计划、战斗序列、兵力部署、北平城防兵力配备火力网图、天津警备区域划分及军事位置图等重要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石淳,原名孔繁蕤,因报考国民党军官学校时借用好友石淳的高中毕业文凭应考,遂沿用石淳这个名字。从国民党军官学校毕业后,曾下到部队当下级军官。抗战胜利后到国民党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二处任职。石淳所在的二处其实就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在其他党员的帮助下,石淳利用秘密电台为党组织提供了许多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重要情报,为党组织的应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946年,经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介绍,石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1947年9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我党在北平的地下情报系统遭到破坏,包括北平五烈士在内的44名中共地下情报人员被逮捕,牵连被捕的人员更是达到123人。</p><p class="ql-block"> 北平五烈士的事情暴露后,在国民党高层引起了剧烈震动,两名少将处长、三位校级军官都是共产党员,让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内心开始产生了动摇,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失去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谢士炎等五人被捕后被迅速押解到南京。在狱中,五烈士面对严刑拷打和名利诱惑,始终坚贞不屈,毫不动摇,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审问人员问谢士炎:作为一名国军少将,为什么参加共产党?谢士炎答到:“党的名称并不重要,它们只有好坏之分。我在国民党部队很多年,经历过很多阶层,所以我有资格批评它没有前途。至于共产党,我至少欣赏它的活力、热情,组织与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因此,我选择我欣赏的党。而且,我认为国民党是妨碍共产党早日建设新国家的最大阻力,所以,我用国军少将作战处长的身份,帮助共产党消灭国民党!”</p><p class="ql-block"> 面对国民党军法局的审判,谢士炎愤怒地说:“共产党是杀不完的,你杀了我五个人,挡不住国民党蒋介石垮台。我们为人民牺牲是最光荣的,人民是会为我们复仇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完蛋的日子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取得节节胜利,整个东北即将重新回到人民手中。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把东北战场的败局归究到“情报战失利”上,于是亲自下令杀害谢士炎等北平五烈士。</p><p class="ql-block"> 临行前,谢士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 牺牲后,人们在他遗体的上衣口袋里发现了这篇诗稿。</p><p class="ql-block"> 赵良璋在临行前写下的绝笔信中说:“人生无不散的宴席……我是带着勇敢与信心就义。我虽然倒了,但顽强的性格仍使我精神永不灭亡。”</p><p class="ql-block"> 朱建国被捕后受尽酷刑和折磨,依然保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遇难前,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现在心里很坦然,这该算是从容就义吧!一笑!”</p><p class="ql-block"> 北平五烈士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倒下了,虽然他们没有看到共和国的新生,但是新中国的旗帜上将永远留着烈士们血染的风采。让我们记住他们倒下时的年龄:那一年,丁行40岁,谢士炎38岁,朱建国32岁,石淳30岁,赵良璋27岁。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信仰的坚守。他们的牺牲,不仅是对敌人的一次沉重打击,更是对革命同志的巨大激励。</p> <p class="ql-block">  北平五烈士的英雄事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烈士们就是怀着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崇高理想,把实现共产主义奉为毕生的信仰,无怨无悔、坚定不移并为之终身奋斗,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追求和夙愿,书写着中国革命的苦难和辉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理想,将彪炳千秋、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p><p class="ql-block">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