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玉喦书院,也称玉岩书院、萝峰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萝峰山麓,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为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8年11月,玉喦书院(包括萝峰寺等)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 玉喦书院总建筑面积1868平方米,整体依山而建,因势造型,立体展开,外观雄伟庄严。建筑内部错落有致,结构紧凑,设计精巧,楼阁相连。</p><p class="ql-block"> 自南宋至清数百年来,文人墨客、官僚名流慕名而来者数不胜数,为书院与寺庙留下许多石刻和墨宝。其中著名的有朱熹、文天祥的诗词,海瑞的联句,郑板桥的字画和拓本,甚至还有唐朝韩愈的“鸢飞鱼跃”匾额等珍贵的历史文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朱德、陶铸、郭沫若以及众多外国元首、友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玉喦书院,是集书院、祠堂、寺庙、园林于一身的独特文化建筑,实为岭南建筑之瑰宝,文化旅游之胜地。</p><p class="ql-block">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p> <p class="ql-block"> 1.余庆楼:修筑于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余庆楼二楼悬挂的“余庆”牌匾位于“玉喦书院”横匾正上方,为明朝衡阳王题写。楼里还有一块“余庆”匾额,则为清朝克勤郡王晋祺亲书。</p> <p class="ql-block"> 2.种德庵</p><p class="ql-block"> 玉喦书院前身为“种德庵”,为萝岗钟姓始祖钟遂和所建立,是族中子弟读书学习之处。遂和之子钟玉嵒和学生崔与之青少年时在此读书,后均进士考中,道德学问受人敬仰,崔与之官至右丞相,钟玉喦官至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朝议大夫。</p> <p class="ql-block"> 3.玉喦堂</p><p class="ql-block"> 玉喦堂建在与余庆楼2层等高的台基之上,主要供奉先祖钟玉岩。此处有一特别的建筑形制,就是玉喦堂与余庆楼七个屋檐构成的 “七檐滴水”,在下雨时雨水通过屋檐的七个位置,滴向地面的龟蛇池。“七檐滴水”源于当年钟玉岩曾对三皇子有过救命之恩,三皇子命人仿照皇宫“八檐滴水”的格局重建“萝坑精舍”,为了不僭越礼制,又能表示对钟玉嵒的感激之情,三皇子要求建成“七檐滴水”,后虽历次重修,“七檐滴水”格局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该图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该图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4.观音殿:钟氏后人除供奉玉嵒先祖外,又专建观音殿供奉观音。</p> <p class="ql-block"> 5.天尊堂:天尊堂供奉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由元代钟氏六世祖钟鼐之妻徐氏开始供奉。徐氏娘家比较崇奉神灵,一幅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画像作为嫁妆来到了钟氏家族。据说画像技艺高超,经鉴定认为是宋代著名画家马远的真迹。天尊堂内还有清代张维屏的对联“行云流水见真性,明月清风来故人”。</p> <p class="ql-block"> 6.山高水长亭:钟玉喦曾孙钟复昌不愿为元朝效力,弃官归里,回乡后辟水石修建了山高水长亭和招隐亭,并在玉喦书院筹建了诗社。“山高水长”四字大匾为明代大儒湛若水所题。亭中石刻为清末名臣张之洞任职广东时游萝峰所作诗篇,其赞美了萝岗香雪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7.候仙台:候仙台有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当年钟玉嵒观夜景时,不窥得仙人在溪水旁饮酒,所以建了候仙台。</p> <p class="ql-block"> 8.萝坑精舍:钟玉喦告老还乡后,对先前读书处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并更名为“萝坑精舍”。“萝坑精舍”内分大厅、天井、厢房三部分,有清代郑板桥的春、夏、秋、冬四时画竹木刻,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曾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 9.文昌庙:庙前有一“天衢云路”牌坊,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文昌庙旁的“玉屏”与“漱玉”两块石刻,均是清代所刻。</p> <p class="ql-block"> 10.金花庙:相传明洪武七年(1374),金花娘娘救广州巡按临盆难产的夫人于危难,归仙后广州当地居民建祠祀奉,尊之为“金花保子惠福夫人”。归仙之湖被称为仙湖,其庙称为金花庙,并将金花的生日农历四月十七定为金花诞。钟氏族人为供奉金花娘娘,穿过文昌庙东面一块中间开裂的巨石,在臣石后修建了金花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