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作文解析及例文

天涯客

<p class="ql-block">【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p><p class="ql-block"> 本试卷阅读Ⅱ的材料二中说:“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你是否同意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 </p><p class="ql-block">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 <p class="ql-block">一、审题指导</p><p class="ql-block"> 材料指出人原本是艺术且富有同情心的,但社会却阻碍或消磨了这一特质。这一观点引导我们思考社会对人天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 </p><p class="ql-block"> 1、从社会对人的影响角度:探讨社会在哪些方面阻碍了人艺术和同情心的发展。例如,快节奏的生活、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无暇顾及内心的艺术追求和对他人的同情。像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为了生存奔波,逐渐失去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对他人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2、从个体与社会关系角度:思考个体如何在社会的影响下保持自我。社会虽然有阻碍,但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觉醒和努力来抵抗这种消磨。比如一些艺术家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创作,保持对世界的热爱和同情。</p><p class="ql-block"> 3、从社会现象反思角度:分析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如冷漠、竞争等,如何影响人的艺术和同情心。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p><p class="ql-block"> 4、从教育与社会环境角度:探讨教育在培养人艺术和同情心方面的作用。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发现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培养同情心,而社会环境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这篇文章可以围绕社会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会中保持自我、发展艺术和同情心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表达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审题也存在一些雷区,比如:</p><p class="ql-block"> 1. 片面理解材料:仅关注材料中“社会阻碍或消磨”这一表象,忽略对人性本质和社会影响的深入探讨。比如只列举社会现象,而不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影响。</p><p class="ql-block"> 2. 偏离主题:没有紧扣“人原本的艺术与同情心”这一核心,过度关注其他方面,如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等,而忽视了材料所强调的人性层面。</p><p class="ql-block"> 3. 忽视关键词:对材料中的“艺术”“同情心”“社会”等关键词理解不深刻,没有准确把握其内涵。例如将艺术简单理解为绘画、音乐等形式,而忽略了艺术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创造力等精神层面。</p><p class="ql-block"> 4. 缺乏深度思考:没有深入思考社会对人产生影响的机制和根源,以及人在社会中如何保持自我、实现价值。比如只看到社会的负面影响,而没有思考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现状。5. 观点不明确:在文章中没有明确表达自己对材料的态度和观点,或者在论述过程中模糊不清,没有清晰的逻辑思路。</p> <p class="ql-block">二、立意参考</p><p class="ql-block"> ①探讨社会如何阻碍人们艺术与同情心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②强调在社会压力下,如何保留并发展人原本的艺术与同情心。</p><p class="ql-block"> ③思考个体如何冲破社会束缚,实现艺术与同情心的自由表达。</p><p class="ql-block"> ④在岁月磨砺中雕琢出更具深度的艺术感悟与同情胸怀。</p><p class="ql-block"> ⑤发挥教育在培养和传承艺术与同情心方面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⑥分析个体在社会中如何保持自我,实现艺术与同情心的价值。 </p><p class="ql-block"> ⑦倡导营造一个能激发并保护人性艺术与同情心的社会环境。</p> <p class="ql-block">三、参考标题</p><p class="ql-block">1. 《心向艺术,盛放同情》</p><p class="ql-block">2. 《于喧嚣尘世,寻艺术本真》</p><p class="ql-block">3. 《以心为大笔,绘同情之章》</p><p class="ql-block">4. 《社会之殇,艺术与同情的困局》</p><p class="ql-block">5. 《在时代浪潮中,让艺术与同情闪耀》</p><p class="ql-block">6. 《打破社会藩篱,拥抱艺术与同情》</p><p class="ql-block">7. 《艺术之光,点亮社会的温暖》</p><p class="ql-block">8、《莫让成长蒙蔽艺术感知与同情之心》</p><p class="ql-block">9、《用艺术与同情,诠释生命的美好》10、《在社会的缝隙中,绽放艺术之花》</p><p class="ql-block">11. 《让艺术与同情,成为社会的底色》12. 《以艺术之名,唤醒社会的同情》</p> <p class="ql-block">四、可用素材</p><p class="ql-block"> 1、在贫困中坚守对艺术的热爱,让艺术精神熠熠生辉。梵高便是典型例子,他一生追求艺术,在贫困中坚守对艺术的热爱。其画作饱含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热情,即便不被社会认可,也始终保持内心纯净。社会的阻碍与偏见,使梵高的艺术之路充满坎坷。但他并未被打倒,反而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探索,用作品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梵高的经历充分展现了人本与艺术的紧密联系,即便社会的阻碍消磨了他的艺术之路,他的艺术精神也永远不会被磨灭。 </p><p class="ql-block"> 2、国画大师李可染,用作品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与同情。李可染一生致力于艺术创作,在其作品中,饱含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与同情。他常以细腻笔触描绘山水,赋予作品独特的生命情感。然而,社会的动荡与时代的变迁,使他面临诸多挑战。战争年代物资匮乏,艺术创作的环境艰难。但他并未被困难打倒,始终坚守艺术初心,用作品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与同情。他在困境中不断探索,用艺术突破社会的阻碍,展现出人本的艺术精神。</p> <p class="ql-block">  3、京剧大师梅兰芳,用京剧艺术诠释大爱精神。梅兰芳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在舞台上塑造的诸多经典形象,都饱含着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戏曲艺术面临诸多困境。但他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冲破社会的重重阻碍。为了传承京剧艺术,他四处奔走,培养人才,将京剧推向世界舞台。他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以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贡献着力量。梅兰芳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人本的艺术精神,即使社会的阻碍消磨了他的艺术之路,他的艺术精神也永远不会被磨灭。</p><p class="ql-block"> 4、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用文学创作体现人本的艺术与同情心。他笔下的人物常常身处社会底层,在生活的困境中挣扎。《麦琪的礼物》里,夫妻二人虽生活拮据,却彼此深爱着对方,为了给对方送上一份珍贵的礼物,各自牺牲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与对生活的热爱。尽管社会的压力与艰难,让他经历了诸多坎坷,可他始终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人性的美好。他用故事揭示了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生活的同情与对人性的赞美。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的阻碍,让人们看到了生活中那些温暖而美好的一面 。</p><p class="ql-block"> 5、艺术公益共创活动,唤醒社会大众对视障人群的关怀与同情。恒基中国携手知名当代女性艺术家王帅、国际奥比斯以及“黑暗跑团”,在LUMINA星扬西岸中心完成了一场特别的艺术公益共创活动。活动打造的展览空间,从以盲文书写展览相关介绍,到多媒体展陈与主题的融合,细节之处尽显对视障群体的关怀。展墙屏幕循环播放着艺术家与“黑暗跑团”盲人跑者代表和视障儿童的采访纪录片,分享他们走出至暗时刻的心路历程。现场还设置共创互动区,邀请观众戴上眼罩盲画,以感同身受的方式理解视障群体。此次活动以艺术为桥梁,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视障群体的更多关怀,体现了人本艺术</p> <p class="ql-block">五、参考例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守心明志,笑对人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张华</p><p class="ql-block">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常被世俗智识左右,渐渐失去了原本的艺术之心和同情心。丰子恺先生认为,唯有聪明之人能在压迫下坚守内心珍贵。我深以为然,在这纷繁世间,保持内心纯粹与坚守,确乎是人生重要课题。</p><p class="ql-block"> 艺术之心和同情心是人类宝贵品质。艺术是对世界最本真的表达,源于内心感知与创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古老岩画到现代绘画、音乐、文学,艺术展现着人类对生活的热爱与探索。同情心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能让人对他人痛苦感同身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充满艺术之心和同情心的人,对世界充满热爱,对他人满怀关爱。</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世智压迫如影随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俗规则、功利思想让人们变得冷漠麻木。许多人在现实压力和时代诘问下放弃内心追求,为世俗洪流淹没,把赤子之心沉到了水底。</p><p class="ql-block"> 但总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没有放弃。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仕途坎坷,却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以豁达心态面对人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其诗词、书法、绘画展现出内心丰富与对生活的热情。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扎根敦煌半个多世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通过建设“数字敦煌”项目,保存莫高窟的历史记忆。“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在海外教书育人,回国设立“迦陵基金”,传承古典文化。“梨园‘小冬皇’”王珮瑜,致力于京剧艺术传承。韩美林创作众多作品,设计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福娃”,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捐建希望小学、美林教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行动诠释着艺术担当。</p><p class="ql-block"> 白云苍狗,世易时移。在现代社会,我们更需坚守内心纯粹。面对快节奏生活和各种诱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保持清醒头脑,不被世俗观念左右。培养兴趣爱好,让艺术成为生活一部分。同时关爱他人,对他人痛苦给予同情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坚守内心纯粹并非易事,需坚定信念和勇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断学习反思,提升认知水平,让内心更坚强。让我们像丰子恺先生说的那样,在复杂世界中保持纯粹之心,坚守内心艺术与同情。那么,内心才会澄澈光明,恰似那一幅《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