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养生误区

暗香

<p class="ql-block">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现在的生活是不愁吃不愁喝,更不愁穿。所以,一年又一年,总感觉日子过得越来越快。匆匆时光,将我们不自觉地带入了老年的行列。当人上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养老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p><p class="ql-block"> 不管将来采取什么方式养老,目前调理好健康的身体最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越到老年,越能体会到这个重要性!目前,许多商家也瞅准了这个市场,瞄准了老年群体,针对性的出台了不少养生方面的举措。各种保健品、药品、保健按摩、热疗、艾灸等纷纷推出。网上有关养生的报名学习班,层出不穷,搞得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诱导老年人进入他们编制的美梦,甚至是骗局,将养老金双手捧上,想以此来换取健康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  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网上报名参加饮食调理培训班,一次报名费就是将近五千元。被视听课老师精彩的演讲打动了,不听家人的劝告,一意孤行,毅然决然地选择相信。可是通过两个月的调理,收效甚微。他们每天都在推荐养生保健品,把这些有慢病的老年群体当成了自己牟取利益的工具。理论上讲的再好,与实际的效果相差甚远,让人产生了一种被当作小“白鼠”的感觉。可惜明白的太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给予热情和厚望,最终以失望收场。血糖没有降低反而逐渐升高,药物没有停了,反而加大了剂量。回想起来简直就是一场闹剧!我很想在上千人的调理群里发声问一下,像我这样情况的有多少?可是他们很紧张,用温暖的话语来安抚,这就已经明白了,还需要多问吗?看来,慢病一旦发生,饮食调理只是辅佐,治疗还是需要专业医生和药物。</p> <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前几日去看望丧偶不久的表姐。她患糖尿病,但是饮食方面非常注意,以杂粮为主,蛋白质,肉类,蔬菜水果搭配的很合理。用药效果显著,血糖控制在6.0以下。就是在疫情期间,因为伺候重病的丈夫,导致抵抗力低下,患了“白肺”,这两年呼吸系统不好,经常感冒咳嗽,多次住院治疗,苦不堪言。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种药物,对于提高免疫力,控制血糖都很有益处。老师讲课时说:这个药物是宫廷御用药品,当年武则天都用过。药里含有紫河车(人胎盘)等贵重成分。表姐非常相信,一次就让儿子给转款一万八千元,买了几十瓶。我算了一下一瓶药200多元,服用五天,每天就是四十多元。她是一位退休的纺织女工,每月只有三千元的养老金,平时很节俭,可在这方面不惜重金。看到她自信满满,想通过调理,把身体保养好,自己不受罪,儿子少受累。她说自从老伴儿去世后,她想的很明白,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健康才是硬道理。初衷是好的,但愿一切随愿。</p> <p class="ql-block">  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经常会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结伴去坐免费的按摩椅,艾灸、电疗等。风雨无阻,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不知道效果如何?前几天早上下雪路滑,我们小区一位78岁的阿姨,还去做按摩,我真替她担心,如果滑倒摔伤了,那后果不堪设想。按摩、受伤,孰轻孰重?有不少人花了上万元购买设备回家,听说买回来就成了摆设。</p> <p class="ql-block"> 现在社会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许多家庭都有老人。但愿老人们能有清醒的头脑和认知,避开养生误区,科学养生,不要盲目相信,盲目随从。护好钱袋子,该花的钱必须花,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轻易去付出。有钱难买后悔药!一日三餐,合理安排,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餐食搭配。患有j慢性病也不要紧张,只要通过药物控制在正常状态就可以了。每天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就是健康的人!</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特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