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中西合壁的精品

丽子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区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为17米,最小为2厘米,佛龛约计1100多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p> <p class="ql-block">  昙曜广场位于云冈石窟景区入口处,占地6000多平方米,是为纪念云冈石窟的开创者昙曜高僧而建。整个广场及亭廊建筑渲染着浓重的北魏皇家气象,广场中央的昙曜雕塑以潇洒大器的写意手法,塑造了一代佛门大德的艺术形象,高古清逸,似筚路蓝缕,风尘仆仆,袈裟飘逸。</p> <p class="ql-block"> 礼佛浮雕墙</p><p class="ql-block"> 穿过神柱林立的佛光大道向西,呈现于世人眼前的是两面相对的扇形皇家礼佛浮雕墙。这组正面相对的浮雕墙总体呈圆弧状,长约20米、高约4米,画面构图完美,雕刻细致,以高浮雕的形式,生动表现了北魏皇家盛大的帝后礼佛图。车辚辚、马萧萧的现场气氛,充分再现了北魏当时皇帝礼佛盛况。</p> <p class="ql-block">  所谓礼佛大道:“恩泽普武周,慈航通法岸”。向西走去,十三对千佛列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8.73米,系黄沙岩雕刻,由下而上依次为须弥座、力士、白象、柱体的完美组合,造型高耸、精致亘绝,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莲花大道</p><p class="ql-block"> 佛光银杏融天地,净水莲花洗古今。莲花大道位于云冈石窟第20窟前,笔直幽静的大道连接着接引佛殿。大道两侧峙立着74对精致的博山炉。博山炉为铜制,制作于2010年。炉盖雕镂成山形,上有羽人、走兽等形象。</p> <p class="ql-block"> 石佛古寺即现存第5、6窟前的云冈寺院,现遗存有山门、天王殿、厢房、石狮及钟鼓楼。山门(清代)位于寺院南北中轴线最南端,建筑形式为砖石混建,硬山顶式,坐落在高台基上。山门上旧题曰:“石佛古寺”,为清顺治八年总督佟养量所修石佛寺,后世修葺,现为云冈石窟的一个清代寺院建筑群标志。</p> <p class="ql-block"> 昙曜五窟是早期石窟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以造像的风格和创作的技法来看,是云冈全窟群中最早的五个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是中外融合所形成的新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孝文帝太和年间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云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p> <p class="ql-block">  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p> <p class="ql-block"> 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这个时期即云冈中期石窟,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  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p> <p class="ql-block">  晚期 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所谓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后期营造的石窟又引领了中华佛教艺术本土化、世俗化、民族化的新风尚,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云冈石窟大景区,以恢宏的皇家气势、自然的生态园林和优雅的文化环境,成为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的礼赞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