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立无</p> <p class="ql-block"> 问月亭旁的挂榜岩,位于恩施城清江大桥西头碧波峰山麓,清同治版《恩施县志》载:“挂榜岩在城北里许,红岩壁立,宛如张榜”。早期传说中的恩施四大景:“东有五峰朝阳,南有活龙奔江,西有青狮白象,北有悬岩挂榜”,挂榜岩即为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挂榜岩(图片引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挂榜岩前的原恩施汽车分局办公大楼。</p> <p class="ql-block"> 关于挂榜岩,民间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相传明朝末年,这里住着一个叫范生的读书人,虽饱读诗书,每次会考都因无钱贿赂考官而名落孙山。一日,他上山砍柴,遇一巨蟒缠斗一古松。书生用柴刀与巨蟒搏斗,帮古松解了围。当夜,为感念白日解围之恩,古松化身银发老叟投梦给范生,许他秋后大考高中。那年会试,范生高中进士。送榜公文还未到施南府,北门外红砂岩壁上已现出六个大字:“今科范生高中”,金光闪闪数日不散。从此后,恩施城内人家,凡有人中了秀才、举人、进士,榜文和名字便会出现在那片裸露的红砂岩壁上,挂榜岩之名由此而生。</p> <p class="ql-block">挂榜岩(图片引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这个民间传说颇具神话色彩,表达了“善恶有报、天道轮回”的朴素愿望,但可信度并不高。笔者还是更相信恩施著名文史专家贺孝贵先生如下比较符合史实的说法:在清代,离挂榜岩不远处是清军施南协(清代军制,协相当现代的旅)的演武场。这里不仅建有演武厅、校场、马道、箭道等军事设施,还有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连离挂榜岩不远的一座小石桥也取了个与军事有关的名字——振武桥。施南协的军人经常在这里演练武艺,成绩写在榜上,榜就挂在演武场旁的这尊红沙岩壁上。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施南府开始就地考秀才(原要到宜昌府考),武秀才的考试在这里举行,逐次遴选后的名次也是在这尊红沙岩上挂榜公布。清代后期,施南协的演武场改在西门内协署后侧(今逸夫小学),北门外演武场荒废,挂榜岩上再也不挂榜了,久而久之,只留下挂榜岩这个地名,后人不知前因后果,附会出岩上现榜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白夜巷东段(贺孝贵拍摄于2023年)</p> <p class="ql-block"> 在挂榜岩附近老城北门,曾有一条叫做白夜巷的小巷,是到问月亭的必经之路,如今地图上已不再标注,绝大多数恩施人也不知道这条巷子的存在。巷子旁还曾建有一座书院—太白楼书院,应该也有纪念李白之意,为明代抚夷同知宋洪泰所建。书院门前曾有一联:</p><p class="ql-block"> 月郎夜空寒,星斗一天乾坤万里;</p><p class="ql-block"> 亭留人缥缈,江山依旧杯酒何时。</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袁济安、吴经明、魏连镐三人曾为太白楼合题门联,曰:</p><p class="ql-block">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八属喜观风,齐岳山高沾化雨;</p><p class="ql-block">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一堂勤立雪,连城价重焕奎星。</p><p class="ql-block"> 袁济安,民国时期湖北第七专区专员;</p><p class="ql-block"> 吴经明(1876—1970),字述斋,湖北省建始县人,幼年从其父吴光承就读私塾,22岁中秀才,后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归国后先后任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教官、北洋政府陆军部三等检察官兼任编辑局副主稿,南京政府参谋本部科长、淮阳兵站军需总监、浦口陆军第一师参谋长、陆军部军学司司长等职。为曾先后担任民国时期汉口、重庆、上海三大市市长的吴国桢和武汉大学、武汉中山公园的主要设计者吴国柄兄弟俩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魏连镐,民国间咸丰文人。</p><p class="ql-block">可惜该书院早已不见,只留下文字上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为笔者拍摄于2024年12月</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