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长城我的关”,口气好大嘛!怡然想要说的是跟团队行走长城走出自己的轨迹。看到品味长城队“刘家口到桃林口”的两日长城活动,怡然心里很有些激动,这是似乎是专为怡然设计的活动嘛,怡然特别想走这段长城!但是,因为身体出现一些状况,医生嘱予不能剧烈运动,走长城有不剧烈运动吗?没有——但但是,事情有了一个转机,听说Nandy周六的晚上开车奔桃林口参加周日一天的活动,耐不住寂寞的怡然,终于出动了:不能剧烈运动,只在桃林口关城转转总可以吧!于是,周六晚上,怡然、大牛坐着Nandy的车连夜奔卢龙桃林口村“八楼大院”——于是便走出了“我的长城我的关”。</p> <p class="ql-block">——重峪口村秋意浓</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见到了走长城的朋友们很开心,更惊喜的是这一天重点考查桃林口堡还有几位老师呢,比如萧老师与傅老师夫妇、票哥、行者老师等,跟几位老师一起走,收获肯定不小!</p><p class="ql-block">吃完早饭后,我们坐车到重峪口村,这是走长城队伍今天的起点。在村子里一面大红“双喜”墙壁前合影后,走长城的队伍便出发了,怡然则随几位老师一起看古堡。</p> <p class="ql-block">走在村子里,我们发现这村子竟然什么古迹也没有,问问村里的老人吧,他们都摇头说,没有什么古迹。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比如砌在墙壁上的长城砖——这块古城砖被镶嵌在大门这么显著的位置,也算是收到了格外的礼遇!</p> <p class="ql-block">至于重峪口关是设在半山腰上,我们自然不得见。鬼斧领队说,重峪口关“只剩下一道薄薄的关门,拱券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鬼斧领队。</p> <p class="ql-block">但我们在村子里却发现了一片秋色:金黄的柿子、鲜红的山楂,成熟的苹果一块钱一斤,还有吹弹即破的萝藦……我们在村子里玩得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吹弹即破的萝藦</p> <p class="ql-block">既是吹弹即破,不妨吹起来,我们玩得开心,但怡然的两根登山杖被遗忘于萝藦藤蔓的旁边。</p> <p class="ql-block">——神形兼备青龙河</p> <p class="ql-block">既然重峪口村没有什么看的,那就回桃林口吧,于是我们坐车回桃林口村。在桃林口村村口,我们看到了汤汤流淌的青龙河,停车观景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走过滚水大坝,见桥头立有一石碑,上写“河北卢龙一渠百库湿地公园”。这里原本是一九七九年卢龙县引青灌渠水利工程,在桃林口南修了一条三百四十米长的滚水坝。</p> <p class="ql-block">您看,高德地图上的青龙河,宛如一条飞舞的青龙,真是神形兼备!</p><p class="ql-block">青龙河在北魏时称“玄水”,郦道元《水经注》载:“玄水出肥如东北玄溪。”清代称“漆水”、“乌填河”,《畿辅志》载:“滦河在沿城西外”源出塞外,土人呼为乌填河,南入桃林口。”清代以后称“青龙河”,皆因水呈黑色而得名。青龙河上有4源:其一为桃林口之青龙河,系桃林口处穿长城而入,即古“玄水”……</p> <p class="ql-block">现在经过整治成了一大型湿地公园。青龙河的水流好大、水好清!问渠那得清如许,唯因上游有水库!水库大坝也很壮观,走长城的人看到了,萧老师与票哥登上桃林口1号烽火台也看见了,但怡然没看见。</p> <p class="ql-block">桃林口水库大坝。桃林口水库位于滦河最大支流青龙河上,坝址在青龙满族自治县,是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约8.59亿立方米。1999年,水库建成并投入运行。</p> <p class="ql-block">水边植树造林效果也不错,奇峰林立,碧水如锦,水中倒影婆娑,摇曳多姿,很有几分江南风韵!也有“小三峡”之赞誉。</p><p class="ql-block">但是据说大坝截流后,关口及关城东侧皆浸于水中,这也是很遗憾的事!</p> <p class="ql-block">——风韵犹存桃林口堡</p><p class="ql-block">在青龙河边流连了一会儿,我们一行几人便回到了桃林口村。</p> <p class="ql-block">山美水美桃林口。从桃林口的地理位置看,桃林口关位于山海关以西120公里处,青龙河绕关而过,向北直通塞外,这里位置非常险要,桃林口关向北是群山绵延的塞外,关口向西就是一望无垠的关内大平原,直通京畿;因此这里就成了遏制努尔哈赤入主中原的咽喉要地。</p> <p class="ql-block">桃林口曾为蓟州镇的镇城,历近三十载。明太祖朱元璋采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的建议巩固边防建设。洪武六年开始设关隘成守,明洪式十四年春正月辛亥,大将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一千五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二十二关。桃林口关就是徐达统兵重修续建的。明初在长城沿线设立边关九镇,永平府一带的长城属于蓟州镇(简称蓟镇)管辖。永乐年间,在桃林只设蓟镇总兵府。首任蓟镇总兵官汤永乐皇帝朱棣的铁杆亲信隆平侯张信,第二任总兵官是遂安伯陈志,第三任是陈敬京。这段历史被后来的蓟镇总兵官戚继光称作“侯伯开府”。</p><p class="ql-block">桃林口的原建筑修筑得十分坚固。据《永平府志》载:桃林口,关城为砖筑,高三丈六尺,周半里,南、北、西各有一门。</p> <p class="ql-block">关于桃林堡的探访,怡然的轨迹有点乱,慢慢梳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探桃林口堡——</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在票哥引领下看到的第一观赏点。村里人称之为“弹药库房门”,据票哥与萧老师考察,应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桃林口堡城瓮城门。</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见的拱券门洞外侧为五伏五券,而内侧却显示七伏七券,这实是不常见的。</p> <p class="ql-block">看过拱券,我们看到隐隐有墙体相连。</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墙体,是村民的梯田,但所用墙砖确实是堡墙上的砖。</p> <p class="ql-block">沿着隐隐的墙体,我们发现了一座烽火台,这座烽火台应该是在西堡墙上。</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发现了堡城的轮廓,又有一道雄伟的大墙映入眼帘——这是北堡墙!</p> <p class="ql-block">正在我们惊叹间,有一村民对我们说:这墙是2015年前后修的。没有关系,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桃林口堡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这是桃林口南门,城门已然无存,两侧残墙犹存。</p><p class="ql-block">据村民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堡砖券拱门洞尚在,门额上嵌有石匾一方……时至今日,已经完全泯没。</p> <p class="ql-block">当年桃林口关是按水陆两重设防,关城分内城与外城,还有瓮城;城墙高度在10米左右。外城在明长城主线上,位于关城东路的青龙河边,有3000米长,分南北两个兵营,在与青龙河交汇处,设有水关(两侧各有一城楼,跨河架有一桥);内城位于关城西部,分上城与下城。上城为主城,周长有1000米左右,在南、北、西各建有城门,南城门上刻有“巩汉门” 三个大字,意思是巩固汉人统治的天下,北城门上刻有“镇虏门”三个大字,意思是要镇压塞北的少数民族,西城门刻有“望京门”三字,因为桃林口关的西南方向正是京城方向,在上城内还设有东西两个衙门,一个文衙门,一个是武衙门;下城在关城南部,是南兵营将士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南城门便是走进了曾经的内城之上城,但见几间古旧的老宅,所谓老宅也不算老,应该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吧!至于其它的遗迹就不得见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上城北门,经过一片开阔地之后便是有山险阻隔,两山之间便是汤汤流淌的青龙河,青龙河上“设有水关(两侧各有一城楼,跨河架有一桥)”。“我们得上那座烽火台看看去!”萧老师与票哥对桃林口的考察是立体的全面的。</p> <p class="ql-block">从南门折返回村子,发现一座白衣庵。</p><p class="ql-block">据记载,桃林口关还建有众多庙宇,在下城靠近青龙河边建有“龙王庙”,在上城南门外建有“关老爷庙”,“佛爷庙”,在上城靠近北门路东建有“城隍庙”……但现在唯一留存的是北门外的“白衣庵”。</p> <p class="ql-block">白衣庵现正在修缮中。</p> <p class="ql-block">庵里现只存三间正殿,里面供奉着观音。庵前立有记事碑,介绍白衣庵最初建于明初,此建筑重修于2002年。</p> <p class="ql-block">二探桃林口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探桃林口堡是怡然随萧老师、票哥从狮吼楼下来,票哥说:“我带你去看看堡子东墙,可壮观了!堡子里还有好几座敌台呢!”我们从门神楼下来,“这座敌台与东堡墙、长城主线是连接的”,票哥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便是墙体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敌台吗?不是,是桃林口二号马面。</p> <p class="ql-block">堡子东墙,与桃林口北墙一样壮观!这段墙也是长城主线。</p> <p class="ql-block">东墙也有修缮,但比北墙更沧桑一些。</p> <p class="ql-block">桃林口1号马面</p> <p class="ql-block">桃林口6号敌台</p> <p class="ql-block">桃林口7号敌台与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这座拙稚的敌台一看就是后修的,敌台标志为4号敌台。4号敌台因为修水库大坝已经淹没在水里,这座敌台姑且是个象征吧!</p><p class="ql-block">这座敌台很有意义,敌台匾额为“省思”(颜真卿集字)。</p> <p class="ql-block">敌台前立有“知耻碑”:表现的是对因无知而拆毁长城的悔恨,怡然很有些感动,过去的年代对万里长城人为损毁的现象不知有多少,只在桃林口立有知耻碑,悔既往,警来者,意义深远!桃林口人,值得敬佩!</p> <p class="ql-block">关于桃林口长城,关,堡的整体画面,见鬼斧领队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门神楼上非门神</p><p class="ql-block">门神楼就在我们住的“八楼大院”的后山上,八楼,就是桃林口8号楼,但据领队说这座楼应该是桃林口9号敌台。门神楼可是我们的重大看点之一,门神楼者,是因为敌台的门柱上有门神也!</p> <p class="ql-block">“门神楼有三大看点”,傅老师早晨就来看过了,所以这次一一指给我们看。</p><p class="ql-block">看点之一:嵌在墙上的文保碑,文保碑立于1956年,距今已有近80年,要知道我国第一批文物名录发布于1961年3月4日,说明此敌台列入省级重点文物的时间很早,这是它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看点之二:刻在墙砖上的射击准线。这一道道深入砖髓的线条历尽沧桑,让我们的思绪穿过时光的隧道,体验到金戈铁马的当年,守卫在这里的兵士是怎样的严阵以待,枕戈待旦!</p> <p class="ql-block">看点之三:便是门柱上的门神了!</p> <p class="ql-block">是门神吗?中国传统的门神一般来说是秦琼和尉迟恭,他们的形象同样为一手持长矛、一手持钢鞭,身穿铁甲,面带威严,寓意着守护家庭和商业场所的安全和幸福。但我们怎么看怎么不像!</p><p class="ql-block">Nandy在忙着拓碑,看看她着墨的拓纸上更清晰一些。</p> <p class="ql-block">这两边的“门神”,一边是手拿笏板,一边手托元宝,是财神爷吗?也不像,好像是两位文官的打扮。“也许原来刻的就是门神,只是后来重修了,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我们如此解释!</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不是门神楼,这座敌台临河而建,下邻危崖,易守难攻,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置很险要且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青龙河对面就是清圣山!</p> <p class="ql-block">——二度寻墙狮吼楼</p><p class="ql-block">一寻桃林口堡之后怡然回到门神楼看Nandy拓碑,<span style="font-size:18px;">Nandy忙得热火朝天,怡然欣赏着门神楼也欣赏着她忙碌的神态,真是认真的女人最美!可是时间长了,呆呆的怡然特别冷。吃了冷冷的一罐八宝粥——这些天怡然只能吃流食,还是冷。爬爬长城吧,怡然瞄准了后边的那段墙体!</span></p> <p class="ql-block">怡然走的就是这段长城。蓝天上漂浮着淡淡的流云,清新恬静,让人的心仿佛都融化在蓝天里。</p> <p class="ql-block">紧紧依偎于青龙河畔的长城,也像是一条巨龙,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大地上,双龙齐飞,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站在长城上,俯瞰青龙湖,可以看到水面上水鸟翩跹,山色清秀,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回望桃林口村,一湖碧水拥抱着桃林口,这里一河碧水悠悠,两岸层峦叠嶂,好一片迷人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回望刚刚离开的门神楼,Nandy还在忙碌拓碑。</p> <p class="ql-block">怡然走的这段长城在两山间的山沟里被公路截断。</p> <p class="ql-block">极目远望,长城在山脊上蜿蜒盘旋,长城绵长,敌台耸立,这段长城真令人神往!这是团队昨天走过的路线。但因为天色已晚,怡然走的这一小段长城他们并没来得及走。</p> <p class="ql-block">没有走到这段长城的尽头,怡然决定回返。再次俯视桃林口,发现村子正在修建一座大型寺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龙河对面的清圣山也越发清晰,那面对面而坐的雕像是伯夷与叔齐,卢龙境内是商代孤竹国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关于伯夷叔齐的故事有两个要点:一是互相推让都不愿做国君,最终一起投奔了周文王;二是周武王继位并讨伐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后,伯夷和叔齐认为武王以下犯上的行为不仁不义,因此耻于吃周朝的粮食。</span>伯夷和叔齐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坚守原则和气节的典范。孔子称他们为“古之贤人”,孟子称他们为“圣之清者”,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懒政迂腐、自欺欺人,有什么值得推崇呢?怡然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现在,清圣山作为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探索“拜习东方德源,探寻民族生存远古基因”的文化主题,成为景区重要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正在怡然在长城上面对清圣山发怀古之忧思的时候,手台里票哥说他与萧老师已经回到了门神楼处,萧老师说想去狮吼楼。</p><p class="ql-block">“狮吼楼,不远,很容易上去!”票哥昨天是走过这段长城的,他今天带我们上去。怡然振奋起来,赶紧下来与票哥、萧老师汇合,狮吼楼,走起!</p> <p class="ql-block">票哥轻车熟路,带着萧老师与怡然从怡然爬的那段长城脚下的小路前行,再从沟底切上半山腰,狮吼楼就在视野里了。</p> <p class="ql-block">狮吼楼,水峪城3号敌台。到得近前,见坡顶有一座残台,不,是一头雄狮,四足雄踞,狮首高昂,狮口洞开,做冲天怒吼状——这座残台命名于狮吼楼真是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今天本是个晴有时多云的天气,这个时候太阳恰好穿过厚厚的云层,午后两三点的时光,阳光不躁,微风正好,美好的风景衬托了雄狮的威武。</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只是这座敌台残留的一个拱券,换一种角度就看不出雄狮状了。</p> <p class="ql-block">这座敌台也是临崖而建,地势险要。想当初,汤汤流淌的青龙河到了冰封的时候,是马背上的民族进攻的要冲,因而防守更加严密!</p> <p class="ql-block">再看这座残破的敌台,长城上的敌台因为残破而形成各种形状,行走于长城,经常遇到因形状而命名的敌台,比如广武长城上的凤回头、月亮门,这样具有残破美的敌台似乎更有感染力,就如同落日余晖,消逝的总是让人怀念,但无疑,这种残破美总是带给人淡淡的忧伤,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小黄花衬托着萧老师的背影,望山观势,怀古忧思,萧老师在酝酿着新的考据文章!</p> <p class="ql-block">票哥,来一张!昨天他们到达狮吼楼的时候,天已经黑了。</p> <p class="ql-block">怡然,来一张,这漂亮的小花是萧老师送的!</p> <p class="ql-block">站在狮吼楼上,望延伸到桃林口的长城,它半环绕桃林口堡,终与青龙河交汇,并跨过青龙河沿山脊蜿蜒攀升,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回看这段长城与狮吼楼。</p> <p class="ql-block">从狮吼楼返回,我们奔水峪城2号敌台,刚才我们径直奔狮吼楼去的,“现在阳光正好,一会没有阳光了,狮吼楼拍起来就不好看了”,当时票哥说。还真是,我们拍完狮吼楼后,太阳就钻到厚厚的云层里,再也没有出来。</p> <p class="ql-block">水峪城2号敌台也非常残破,只剩下一个拱券,看不出原来的形制了。但残留的拱券看着有一种残破的坚固,大浪淘沙,这拱券坚持了500年,再坚持500年也没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敌台的东面——面向桃林口方向,只残留一小截墙,怡然又拍到萧老师思考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透过残台的拱窗,可以看到青龙河美丽的秋色,萧老师给这座敌台命名为临河楼,不错,这座敌台也是临河而建。</p> <p class="ql-block">望向桃林口,蜿蜒流淌的青龙河,与青龙河相伴而行的长城,山水环绕的桃林口堡,古道长城,青山秀隘口,桃林碧水幽,曾经的长城关隘,总兵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桃林口还有关于宝藏的传说,发生在李自成攻克北京后,守城将士在国破家亡之际,将十万军饷埋藏于桃林口关的三个不同地点。宝藏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探寻,但至今仍下落不明,或许将成为一个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今天,怡然虽没有走全程,但是随票哥、萧老师等两度考察桃林口城堡,两度寻墙而上,走出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的长城我的关”,收获满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实,我们所热爱的户外,我们所热爱的长城,就是一种心灵的放松与满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