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州河沿岸步道建设中,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腾挪空间,破墙退岸,还河于民,建成了苏州河沿岸大名鼎鼎的“华政步道”。<br>从南门步入华东政法大学,大草坪上有许多高大的悬铃木,彰显着学校的百年历史。 从中山公园北门出园,马路对面就是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前身是建于1877年的约翰书院,后改名为圣约翰大学。1952年,在圣约翰大学的旧址上组建了华东政法学院,因全国院系大调整,由六所学校的法律系、四所学校的政治系和一所学校的社会学系组合而成,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仅文学院政治系留在了华政,其余都分散到其它大学,如商科并入了上海财大,建筑系并入了同济大学;1925年分出去的光华大学并入了华东师大。1958年,学院被撤并。1964年,正式复校。1972年,学院再次被撤并,校舍被八个单位瓜分。1979年,学院再次复校,校舍也逐步收回。2003年,新建松江校区。2007年,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br> 大草坪 大草坪 华政亭 校园内保留着许多老建筑,值得好好欣赏。<div>同仁楼,因同仁医院得名,建于1915年,1922年扩建,原为药房病院,当年圣约翰大学有医科。</div> 图书馆,建于1916年,原名纪念堂。 图书馆旁有一幢“六三楼”,建于1939年,原名斐慰堂。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师生曾在当年6月3日发起爱国运动进行声援,学校为阻止学生参加反帝斗争宣布停学,与学生发生强烈冲突。以孟宪承为首的17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愤然离校,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校址)。1951年为纪念“六三爱国壮举”,将斐慰堂改名为“六三楼”。 4号楼,原为霍格别墅,建于1899年。1911年由圣约翰大学购入作为校舍。 4号楼旁有银杏,可惜去晚了,未能一睹盛况。 4号楼旁的银杏 交谊楼,建于1929年,原名交谊室。1949年5月26日凌晨,三野司令员陈毅进驻交谊室指挥淞沪战役,故此楼被称为“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 纪念坊,始建于1929年,1955年被拆除,1992年由圣约翰校友会复建,其中四根石柱仍为当年原物。 纪念坊后有韬奋楼,建于1895年,原名怀施堂。1951年更名为韬奋楼,以纪念1921年在文学院毕业的邹恩润(韬奋)。邹韬奋为中国杰出的出版家、卓越的爱国志士和民主先锋,七君子之一。 韬奋楼 大门关着,只能透过栅栏拍一张邹韬奋先生的半身像。 韬奋楼西侧有40号楼(思颜堂),建于1904。1913年,孙中山先生应邀出席学期结束仪式,在思颜堂大会堂发表过“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著名演讲。 40号楼(思颜堂) 思颜堂(40号楼)前草坪 思颜堂(40号楼)前草坪 思颜堂西侧有小白楼,因楼外墙为白色而得名,建于1920年代,为外籍教员宿舍,1990年代成为华政校舍。 韬奋楼东侧有格致楼,取“格物致知”之意,建于1899年,原名格致室(也叫科学楼)。1952年改为办公楼,1988年改作学生宿舍,并更名为格致楼。 体育室建于1919年,屋顶原有烟囱,现有的水塔不知建于何年。 树人堂,建于1935年,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一路往北,可以走出校园,眼前就是华政步道和苏州河。不远处有华政桥,通往苏州河另一侧的华政校园。 华政桥东望 华政桥西望,可以见到苏州河在此拐了一个大弯。 华政桥 走过华政桥,隔河眺望华政校园。 隔河眺望华政校园 沿河往西,发现苏州河在此转了一个270度在大弯,形成了一个半岛。 隔河眺望270度大弯,可惜背光。 用华为手机拍了一张,光线明亮了许多,270度大弯看得更清晰了。 270度大弯(北侧) 270度大弯(南侧) 过桥返回,重新走入校园。有些校园建筑还在修缮,用围墙挡着。 西面靠近大弯处,也有许多老建筑,这是30-35号楼。 28-29号楼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办公旧址(26-27号楼)值得一观,这里不仅是中国现代体育的摇篮,更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发源地。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介绍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介绍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介绍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介绍 远东运动会介绍 我国参加奥运会介绍 我国参加奥运会介绍 我国参加奥运会介绍 圣约翰大学体育运动介绍 圣约翰大学体育运动介绍 25号楼,建于1920年代,原为圣约翰高中部首任校长的住宅,1952年后作为校舍,现为校友、教工之家。 24号楼,建于1903年,原为圣约翰大学校长住宅,1952年后作为校舍。 23号楼,建于1924年,原名润玉堂,又因其黄色外墙而俗称“黄房子”。原味圣玛利亚学校孤儿院,1952年后作为校舍。 23号楼 走过东风楼,建于1924年,原名西门堂。目前正在修缮,此照片摄于2021年10月。 21号楼 华谊楼 重新走上华政步道,此处恰好为大弯处的半岛。 华政步道 华政步道 沿步道而行,观赏苏州河的风景是极好的。 苏州河 苏州河 远眺凯旋路桥 地铁驶过凯旋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