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读书的重要,但不一定知道,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将读与行孤立起来,从而将书与路割裂,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如果将书与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末,眼界就会豁然开朗,解决很多书本难以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昨天与友人闲聊,话题移到刘文彩家水牢的问题上。这位友人喜欢看书,自不必说,不然,我们也不会聊到这话题上,争论也就由此产生。</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丶七十年代,我国两大地主因进入小学课本而出名,一是来自于自传体小说《高玉宝》的东北大地主周扒皮,另一个是来自于《泥塑收租院》的介绍。</p><p class="ql-block">《泥塑收租院》这组雕塑因高超的艺术成就而获得世界美誉,由此,这组泥塑在全国巡展,并且将介绍文章入选小学课本。这组泥塑取材于四川大地主刘文彩家发生的事。通过这组泥塑反映刘文彩通过大斗进,小斗出,水银称,加力风车,水牢等方式,对佃农进行盘剥的过程。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水牢是否真实存在?</p><p class="ql-block">私设水牢,不仅是一种超越权限的一种压迫手段,更是一种对人体摧残的残酷刑罚。活人一旦投入水牢,不死也得脱层皮,妇女冷月英是从水牢中唯一存活的人。</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移居香港的刘文彩后人发文:通过他对刘文彩庄园的实地参观及对冷月英的走访,否决了水牢的存在,并且说冷月英的遭遇,完全是有人强迫她这样说的。由此,水牢就成为否定扣在刘文彩头上帽子的突破口,一时,关于刘文彩办学,修桥补路,捐资抗日等慈善之晕的介绍就多了起来。在当时,对于这类文章,没人反驳,更无人争论。</p><p class="ql-block">2021年,本人自驾四川游,本无去大邑县的计划,但已到都江堰,就顺带一游。这一游,就引起了我对水牢是否存在的考证。</p><p class="ql-block">按照参观路线的导引,穿过一个天井,天井四周都是有瓦片遮盖的走廊,但穿过天井只有一扇门,门的上方标识牌写明,这是鸦片贮藏室,进这门是唯一道道,否则就是原路返回,对于游客来说,除非迫不得已,是不可能原路返回的,只好进这道门,但有一点,游客也许不会在意,这鸦片贮藏室朝天井一面墙的墙根处,有一片如城市马路边泄水井般大小的窗口,这在刘氏庄园所有房间都是没有的,那么,这设花墙根处的窗口是起什么作用的呢?</p><p class="ql-block">在农村,谷仓底部是悬空的,也就是将谷仓与地面隔离,防止仓里的稻谷吸收到地面湿气而受潮,难道鸦片也怕受潮?用一间房子来存贮鸦片,那得存多少鸦片呀!</p><p class="ql-block">然而,走进这房间,地面上无任何物件,完全是空空的,有一扇门可通另一个房间,使得这间贮藏室完会就是一间过道房。不过,这房间里有两个地洞,或者说是地下室。在农村,有地下室是绝无仅有的,最多也就是有一个洞,用来存贮过冬的农作物种子,如红薯种,竽头种,块茎菜种等,但这完全不是。一个地下室约两三个平方,有斜面梯级下到地下室内,按房间标识,鸦片就贮存在这个地下室内,是没什么疑问的,另一个地下室,深约两米,约五到六个平方,地下室是空的,只有一个小窗口,可以透进光线,这窗口就是在天井能看到的墙根处的那窗口,没有可供人上下的梯级,四周都是垂直的洞壁,只有从外面放下楼梯才能下到地下室。这个地下室是作什么用的?没有标识牌说明,只能靠游客自己去想了。</p><p class="ql-block">读书,贵在深解其意,如果象幼儿一样能背几十首诗词,那什么作用都没有,如果深究其意,必定会有一些在自己无法解释的地方,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芯”一样。要深解其意,还必须行万里路,到实地去考察一番。</p><p class="ql-block">本人读书自认为较多,不要说破万卷,恐怕连千卷也没破,也就是读过几千册,万里路是行了,但也就是走马观花般到此一游,没有深究。但对于在读书时遇到的费解的地方,还是有所讲究,如石钟山,河西走廊等,以此解开一些疑惑。由此感叹:人生短暂,要学的东西还太多,年岁已不饶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