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行——与石头对话

晴空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来自北魏王朝的石头史诗</p><p class="ql-block"> 岁月无语,惟石能言。</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书,一条通往盛唐的路。</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同的第二天,我还是在68路公交站乘车,大约十几站的地方换乘3路公交,一个小时左右就到达距离酒店十多公里外的云冈石窟景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99年云冈石窟启动世界遗产的申报,次年便开始拆迁山门前建筑、建设广场等。而随着2001年申遗成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展开,不仅搬迁了附近的一镇六村,还新建了5万多平方米配套建筑和设置,打造了全新的封闭式景区。</p><p class="ql-block"> 图片是:灵岩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何开凿?</p><p class="ql-block"> 我查阅一些史料:太武帝晚期,阶级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北魏统治渐弱。文成帝继位后为维持并加强统治,颁布恢复佛教诏书,在平城五级大寺内铸五帝立像。</p><p class="ql-block"> 不久后昙曜受命开凿云冈,所开凿的昙曜五窟是五级大寺铸像的重复,但更为巨大。</p><p class="ql-block">终究其因无非有二:</p><p class="ql-block">一为祈求政权延续及皇室自身安全</p><p class="ql-block">二想利用太武帝废佛前佛教徒宣扬的「皇帝即当今如来」、「我非拜天子,乃礼佛也」,来缓和人民反抗。</p> <p class="ql-block">  图为灵岩寺内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  透过灵岩寺后门看浮屠塔,背景清澈的蓝天白云衬托的浮屠塔更加圣洁。</p> <p class="ql-block">  灵岩寺与石窟群隔湖心岛冰面相望</p> <p class="ql-block">  穿越历史尘烟,云冈在眼,</p><p class="ql-block"> 置身其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佛音的宁静仿佛时光倒流梦回北魏。</p><p class="ql-block"> 佛与人间在此相遇,</p><p class="ql-block"> 刻下一窟一世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p><p class="ql-block"> 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我对佛教完全是门外汉,想要弄明白云冈石窟的渊源,分享的过程也得有点真材实料,查阅了一些史料。</p><p class="ql-block">▲早期|肇始|和平元年(460年)开凿</p><p class="ql-block">代表窟:昙曜五窟(16-20窟)</p><p class="ql-block">特点:椭圆形平面、穹窿顶、模拟草庐形式的大型窟,窟口凿出明窗。</p><p class="ql-block">内容为三世佛为主像,除17窟为未来佛弥勒菩萨外,其他窟皆为释迦佛。主像形体高大,占据绝大部分空间。</p><p class="ql-block">佛像造型熊健,短颈、宽肩、厚胸,仍有较明显的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影子」通肩或右袒服饰,胸前短璎珞,装饰纹主要为莲瓣、连珠、单列忍冬。</p><p class="ql-block">▲中期|鼎盛|文成帝465年-孝文帝迁都(494年)代表窟:1-3、5-13窟</p><p class="ql-block">特点:多双窟(11-13为三窟),多方形平面,多具前后室,部分为中心塔柱式,部分后壁有礼拜道。</p><p class="ql-block">造像方面已少见大像,题材多样化,且流行雕出世俗供养人行列。</p><p class="ql-block">汉式传统建筑形式及装饰日益增多,纹饰繁缛精美。</p><p class="ql-block">▲晚期|繁杂|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至孝明帝时期(494-524年)</p><p class="ql-block">代表窟:第4、14、15窟等</p><p class="ql-block">特点:多中小型窟,北魏皇室迁洛后,亲贵、中下层官吏及平民信众成为开凿主力,导致这一阶段无论窟形、内容均多样繁杂。造像更加清秀、佛像一律褒衣博带。</p> <p class="ql-block">  景区洞窟密集,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我亦步亦趋跟随着人群,耳朵听着导游的讲解,眼睛贪婪的追寻着每一个洞窟的大佛雕像和五彩缤纷的画面。当看到慈眉善目的大佛空洞的眼睛,感到费解。导游的解说:“石窟佛雕很多没有了头颅,也有很多没了眼球。这都是让盗贼偷去的结果(眼球多数是用名贵的材料制成)”。这真是令人气愤和惋惜,这样的珍贵文物,就毁在这些唯利是图歹的人手中。</p> <p class="ql-block">  参观时好奇心满满,只顾了惊喜感叹,拍下的图片都没有留心是哪个窑的佛像,看到是一个坐姿的大佛,猜想应该是19窟的吧。释迦坐像,云冈第二大佛,明元帝拓跋嗣。</p> <p class="ql-block">  ✨15窟:为千佛洞窟代表,四壁约13000余尊佛。</p> <p class="ql-block">  这个断臂的佛,我也搞不清它是哪个窑里的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应该是39窟吧:为塔洞窟代表,为20窟以西最大。中央五级方塔高6米,云冈现存最大中国传统阁楼中心塔柱。</p> <p class="ql-block">  石窟壁街景</p> <p class="ql-block">  石窟壁街景</p> <p class="ql-block">  这个应该也是19窟的吧,释迦坐像。</p> <p class="ql-block">  释迦坐像</p> <p class="ql-block">  释迦坐像</p> <p class="ql-block">  ✨7窟:西来第一佛洞,有六位典雅的供养天人,称为“云冈六美人”</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也是第七窟</p> <p class="ql-block">  掉了下巴的大佛😓</p> <p class="ql-block">  微笑的大佛</p> <p class="ql-block">  面部表情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这尊大佛手臂的体量太大,古人巧妙的雕了一个小佛做支撑,仔细看哦</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5窟:大佛洞,主尊为云冈最大佛像,高17米,是孝文帝心中完美帝王形象。其中还隐藏着一尊“云冈最美佛像”,超然一笑,慈悲尽显,要仔细找找哦</p> <p class="ql-block">  我和大佛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窟壁街景一个一个的洞窟参观,走出最后一个洞窟后向远处张望,看到远处一个建筑外形吸引了我,它在午后阳光的映衬下,像极了一个地堡。这时我已经行走一万五千多步,又累又饿,也没有看到有游客前往,我还是忍不住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它原来是景区内博物馆,因需要检修暂时闭馆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有些遗憾,但能走近看到这种很特别的,埋在地下的博物馆建筑,还是觉得多走这点路挺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博物馆迎面的宣传展示墙</p> <p class="ql-block">  走在景区出口的步道上,回望石窟壁:</p><p class="ql-block">云冈大佛迷人的微笑,</p><p class="ql-block">又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他历经千年时光的洗礼,</p><p class="ql-block">依旧无畏而又自信。</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每一块石刻都是历史的镜子,</p><p class="ql-block">映照着古人的信仰与智慧。</p><p class="ql-block">深深的窟龛中,似乎还能听见历史的悠扬之声,</p><p class="ql-block">那是佛经的低吟,是历史的呢喃,是岁月的轻叹。</p><p class="ql-block">每一个雕饰都蕴含着深邃的典故,</p><p class="ql-block">仿佛每一处都在述说着一个个古老传说。</p><p class="ql-block">唯有亲自抵达,亲眼看见的震撼,</p><p class="ql-block">才能体会历史长河里这些千年古刹的美。</p> <p class="ql-block">  我走出石窟景区门,又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在回城的候车区,拍下了这张美好的、也是这一生相对于后边的岁月最年轻的瞬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