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安万精神 逆境奋斗成长

鼍麓耕樵

<p class="ql-block">  近期,打开手机,被安万老师唱秦腔的视频刷屏了,安万剧院新春巡回演出,先是在西安的万达广场,然后是在平凉崆峒区的绿地广场,场面之火爆,观众之追捧,前所未有。</p> <p class="ql-block">  安万,1978年出生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老君乡,他的脸部患有血管瘤,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导致他的半张脸长满红色疙瘩。这种疾病使得他在童年时期遭受了同伴的歧视和嘲笑,甚至没有玩伴和同桌,病魔将他逼到了很尴尬的境地,他年幼的心灵被黑暗和自卑淹没,以至于他五年级还没读完就辍学了。</p> <p class="ql-block">  天无绝人之路。安万在八九岁时开始接触秦腔表演,并在舞台上通过翻跟头和劈叉赢得了掌声,从而找到了自信并爱上了秦腔。然而他的秦腔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他“天生花脸”,没有人愿意给他系统地教戏,他给师父们熬茶、洗脚,在这个过程中,他请求师父们给他教戏,凭借着他的勤快、勤奋和对秦腔的挚爱,他熟记并掌握了大量的秦腔剧本唱词,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会饰演多种角色,并会演奏多种秦腔乐器,吹拉弹唱,无一不精。</p> <p class="ql-block">  有志者事竟成。现在他是西北最大民营剧团——安万剧院的董事长,有感于他对秦腔的挚爱,在秦腔演奏方面的造诣和在秦腔传承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戏迷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为“西北秦腔王”,他说:“我只是一个秦腔人,是一个秦腔的传承者,西北的秦腔才是王”。他始终禀持着“戏比天大”的信条,让全团一百多人紧密团结,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次演出,每一句唱词,他们把秦腔这种古老的戏曲艺术看成是神圣的,怀着对秦腔的敬畏和对观众戏迷的尊敬,真诚的付出着,所以能够感染台下的每一位观众,台上演员真情流露,台下观众热泪盈眶,有时甚至台上、台下齐声吼唱,情感共鸣,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安万说秦腔改变了他的命远, 是秦腔救了他的命,现在他要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得失地宣传秦腔,为传承秦腔贡献力量,让更多的人都喜欢上秦腔。</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被安万老师唱火的秦腔《兴汉图》潼关唱段:</p><p class="ql-block">潼关以内白旗展,</p><p class="ql-block">老娘的尸身掩下边。</p><p class="ql-block">顿地捶胸把天怨,老天爷啊,</p><p class="ql-block">你杀我吴汉为哪般,为哪般……</p><p class="ql-block">想老娘,念贤妻,肝肠裂断。</p><p class="ql-block">风卷残叶遍地寒,</p><p class="ql-block">三军忙将白旗卷,</p><p class="ql-block">不由叫人泪不干,</p><p class="ql-block">转面来我把幼主怨,</p><p class="ql-block">你不该只身上潼关。</p><p class="ql-block">经过安万改编创新的这段唱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通过这段唱词,安万似乎也在质问上苍对他的不公,个人情感与剧中饰演的吴汉融为一体,真情实感得以尽情宣泄,因而感染力极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学习安万精神,就是学习与艰苦的生存环境作斗争的精神,面对困难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行各业不正需要这些精神吗?</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身处逆境时,不妨吼唱这段《潼关》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