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百字文第三季(24)——《与李镇西老师的三次遇见》

紫罗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李镇西老师的三次遇见</span></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这是李镇西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嘱托,与李镇西老师的三次遇见,也是我成长路上的三步关键阶梯。</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遇见是在2016年山东诸城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上台回答了成尚荣老师提出的关于“核心素养与每月一事”的关系之问后,获得了德高望重的成尚荣老师的好评,当时在第一排就坐的李镇西老师注意到了我这个其貌不扬但勇气可嘉的小姑娘,走下台后李镇西老师把我叫到跟前,留了联系方式,还加了微信,并鼓励我一定努力实现在台上许下的愿望,希望在下一届的新教育研讨会上讲坛上看到我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一次在台上的期许,我们的家校工作做的格外用心,做规划,践行动,我们的《推动家校共育 实现共同成长》教育叙事案例被组委会选中,于是就有了与李老师的第二次遇见。2017年在南京栖霞的第十七届新教育研讨会上,我作为新教育叙事的发言人走上台分享了我们的家校故事,而那一次活动的主持人就是李镇西老师,李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他说自己认识了滑县的三大名人,其中两个就是来自古代的程咬金和来自现代的段云飞,现场的氛围顿时就轻松起来了,这也很快缓解了我第一次走上台的紧张和焦虑。</p><p class="ql-block"> 时隔多年后,没想到在河南老家与李老师有了第三次遇见,年过六旬有半的李老师依然精神焕发,丝毫没有因为退休而影响对教育的热爱。四十年的教坛深耕汇集了一个个实践智慧,李老师对教育的初心没有被岁月蒙上灰尘,依然保持着一尘不染。</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伙伴们说,听李老师的报告,好像什么都没讲,又好像什么都讲了。在李老师分享的一串串故事中,没有深刻的道理,没有深沉的说教,在与学生在一起的摸爬滚打中,让学生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渐渐地他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迷恋,迷恋学生成长的老师,将永远被学生迷恋!当年未来班的孩子们,如今已步入中年,他们依然怀念与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您教我们的时候,我们每天都盼着上学”,这是对李老师最高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说,每一位老师的成长之路上都离不开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和关键书籍 ,而这三次遇见,也就是我成长路上关键中的“关键”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段云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1月7日</p> <p class="ql-block">风采依旧</p> <p class="ql-block">关键中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目光中透出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2016年上东诸城的新教育研讨会上,回答“核心素养与每月一事”的关系之问</p> <p class="ql-block">2016年,与李老师的第一次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7年,南京栖霞,第二次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遇见,李老师说:“我们是老朋友了”,当时与李老师合影的年轻老师很多,我想,既然是“老朋友”了,那就把合影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老师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