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卧佛院

秋水

<p class="ql-block">  早就知道安岳石刻,一直未能目睹。去年年末的一个清晨,从成都驱车行驶168公里,到达安岳之行的第一站卧佛院。</p><p class="ql-block"> 安岳县是四川资中一座具有1400年历史的古城。安岳目前已发现以唐宋造像为主的石窟造像10万余尊,是我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p><p class="ql-block"> 安岳石刻分为北线、中线和东线三部分,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千佛寨、玄妙观、木门寺、佛济寺、茗山寺、孔雀寺、塔坡、高升寺、半边寺、赤云寺等10多个看点。如要全部看完,需要2至3天时间。此行仅有一天时间,只能择几处要点游览。</p> <p class="ql-block">  卧佛院是北线的主要看点,位于县城北八庙乡卧佛沟。在卧佛沟长约一公里的岩壁上分布着唐、五代、宋时期的龛窟139个,造像1600余身。</p><p class="ql-block"> 在游客中心停好车,步行一段长廊,来到卧佛院的东门。东门邻近跑马滩水库,山峦连绵,环境清幽,晨雾弥漫,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为卧佛院增添了神秘之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着绿树掩映的小径行走,先游览右侧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岩壁不远处为一片开阔的荷塘,夏日荷叶满园,卧佛就在碧叶红花的簇拥之中。</p><p class="ql-block"> 卧佛的前面原来有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卧佛雕刻于离地7米高的岩壁上,身长23米,头长3米,肩宽3.1米,背北面南,头东脚西,双手平放,闭目似睡。卧佛神态安详,慈祥端庄,身边簇拥着20余尊弟子、菩萨、神王、力士像等塑像,其形态各一,构成了一个宏大庄严的佛国世界。</p> <p class="ql-block">  雕塑的上部分为释迦牟尼“涅槃”前说法图,中坐释迦牟尼,两侧分两层侍立弟子、菩萨、天龙八部,虔诚聆听。</p> <p class="ql-block">  雕塑的下半部分为释迦牟尼涅槃的告别场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佛的腰部坐一背向为佛诊脉的形象,有人认为是弟子阿难,也有说是释迦涅槃前最后皈依的弟子须跋陀罗。</p> <p class="ql-block">  佛足前侍立威武的守护力士</p> <p class="ql-block"> 与其他涅槃卧佛位置为右侧不同,这里为左侧卧佛,其原因目前尚无定论。看其地势,极有可能是因地制宜所致。这尊卧佛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全身卧佛像,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堪称盛唐石刻的绝世精品,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卧佛的对面为石窟游览区,岩壁上分布着大量的摩崖造像龛、石刻经文、碑刻、题记、经幢等,题材十分丰富。其中,15个刻经窟保留40万多字的石刻经书。此外,还有30余个空窟,没有完成刻经。历史上曾发生过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有可能因此导致停工。</p><p class="ql-block"> 这些石窟历经千年的岁月,风化严重,现建有阁楼遮挡雨水。出于保护的原因,一些洞窟铁栏把门,不能入内观看。</p> <p class="ql-block">  当年陆游在蜀期间,曾与好友游览此处,并留有《观华严阁僧斋》诗刻于南岩造像区岩壁上:“拂剑当年气吞虹,喑鸣坐觉朔庭空。早知壮志成痴绝,悔不藏名万衲中。”从此诗能感受到陆游壮志未酬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安岳卧佛长期隐藏在偏僻的山林之中,它的发现时间很晚,也有些偶然。1982年,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根据清代《安岳县志》中关于“卧佛院,治北四十里,石像森然,今未修”的文字记载和传说,普查人员登攀山崖峭壁,拨开灌木杂草,发现了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在附近发现上千尊石刻造像,从而引发轰动,这才让世人能欣赏到这一珍贵的石刻艺术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