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逢腊八节</p><p class="ql-block">甘谷武山 陈中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乘着岁月的风帆,栉风沐雨中走进甲辰年的腊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每年临近腊八节的时候,母亲都要提前十来天絮絮叨叨的口述腊八节的习俗,我是个好奇心强又恪守礼俗的孩子。妈妈口述的节日习俗我必须遵照执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大米是稀缺的粮食。在贫困的山乡农家,能吃饭大米饭的机会很少。经常挨饿受冻的农民从来没喊过“三节三爱”的口号,却用实际行动珍惜着每一粒粮食。为了让孩子们牢记粮食的珍贵,身体力行的节约粮食,老人们用一个又一个充满因果色彩的“古经”来教育孩子,其效果比学校的宣传标语好几十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常常说,大米是宝贝,一粒都不能浪费。梅个人吃饭的时候掉在炕桌上或者掉在地上的米粒都必须捡拾起来吃了。如果掉了的米不捡拾起来,人去世后,自己活着时掉在地上的一粒米就变成一条虫子。一个人活着时浪费了多少粒米,就要吃掉相应数量的虫子。吃虫子时旁边有一只巨大的公鸡监督,不吃或者少吃一粒公鸡都会在亡人头上狠狠地啄,还有一只白猫用尾巴把虫子扫到一起,逼着生前浪费米粒的人把虫子吃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乎所有的小孩都害怕公鸡啄头,几乎所有的小孩一想到吃虫子就会恶心呕吐!所以小孩子经常听这样的“古经”,珍惜粮食的思维就根深蒂固了。一直到现在,米粒,馒头屑掉在地上,我都会习惯性的捡拾起来,吹一下放到嘴里。曾经有喝马尿长大的砖家说,掉在地上的米粒,馒头屑上沾满了病菌,拾起来吃了会得病,与珍惜粮食比得不偿失!地上有病菌不假,在温饱尚且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讲“卫生”就是水里捞月。即使在小康路上迈步穿行的今天,折磨人们身心的绝不是掉在地上的米粒粘上的病菌,而是各行各业稀奇古怪的砖家们的歪理邪说和为所欲为的奇葩“执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临近腊月八,大街小巷就会喧闹着儿童们的歌谣——“腊月八,米饭干呢夸塔塔。没米饭,杀老汉!”记得有句儿歌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腊八节开始,人们就开始了匆匆忙忙的盘年(准备年货)。过去,老汉是家里的掌柜,腊八节没米饭吃,就意味着老汉的掌柜当的不称职,家里一年的收入不多,老汉当然要受到惩罚。这也在告诫人们要有家庭责任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每年的腊八节清晨我都会去水泉里打一块冰拿回家放到窗台上,等太阳出来后看冰花。母亲说冰花像什么庄稼,来年该庄稼就会丰收。每年都打冰观察,每年都看不出冰块里的花纹像哪一种庄稼,但是打冰的仪式不能丢。三十多年过去了,小溪边的饮水泉失踪了二十多年,曾经涨满河床的冰滩也随着气候的变暖和水位的下降留在了记忆里。家乡的冬天,除了冷就是干燥,每年如期而至的流行感冒折磨着大人小孩的身心,也埋葬了许多乡村的习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丢失了许多习俗的年,再也尝不到曾经的年味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