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应当这样过

王文超

<p class="ql-block">过年应当这样过</p><p class="ql-block">王文超</p><p class="ql-block">在时代的高速列车呼啸前行之下,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人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商业化浪潮的冲击、快节奏生活的裹挟,让春节的本真似乎渐行渐远。然而,春节绝非仅仅是假期与消费的代名词,它应在当下被重新唤醒,过出年味、亲情味、文化味与传承味,方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辉,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p><p class="ql-block">一、过年就要过出年味</p><p class="ql-block">年味,是春节的底色,是传统习俗勾勒出的烟火人间。俗语云: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去从腊八节开始,人们就开始忙着过年了。腊月二十三以后,雷打不动的扫舍是每家人的必修课。扫舍,绝非简单的清洁劳动,它寓意着除旧迎新,拂去旧年的阴霾与不顺,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春。当一家人齐心协力,擦拭家具、清扫角落,在忙碌与欢笑中,家的温馨满溢,年的氛围悄然晕染。那扬起的灰尘,仿佛是旧时光中积攒的疲惫与烦恼,被一一清扫出门,而窗明几净的屋子,则盛装着对新岁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春联与福字,是墨韵与祈愿交织的符号,手写的春联承载着书法艺术的魅力,笔锋游走如龙蛇,一撇一捺间,书写着对生活的诗意憧憬。从“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到饱含个人情怀与时代特色的词句,张贴之间,平仄对仗里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红的福字,是民俗的核心,将福气“迎进门”,那鲜艳的红,如同冬日里最炽热的火焰,瞬间点燃节日的氛围。</p><p class="ql-block">可如今,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间,一些传统习俗被简化甚至遗忘,年味似乎被锁在了冰冷的防盗门后。重拾年味,便是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仪式感的尊重,让每一个平凡日子因春节的习俗而闪耀光芒。</p><p class="ql-block">二、过年就要过出亲情味</p><p class="ql-block">亲情味,乃春节的核心要义,是漂泊心灵的归巢港湾。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日,春运的人潮依旧汹涌,只因远方有温暖的家、等待的亲人。行囊里装满了在外打拼的酸甜苦辣,而脚步却无比坚定地迈向家的方向。列车飞驰,穿越山川湖海,那越来越近的故乡灯火,照亮了游子眼中的思念。当熟悉的家门映入眼帘,父母早已等候在门口,那一刻,一路的风霜仆仆都化作满心的温暖与慰藉。</p><p class="ql-block">年夜饭桌上,父母精心烹制的佳肴,是积攒一年的爱意。清蒸鱼寓意“年年有余”,希望生活富足无忧;红烧肉色泽红亮,祈愿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饺子包进了团圆与祝福,每一道菜都是家的味道,是亲情的具象化。举杯相碰的瞬间,游子的疲惫、家人的牵挂,都化作幸福的泪花。围坐炉边,长辈讲述往昔岁月,传承家族记忆,孩童嬉笑玩闹,延续纯真希望,亲情在这互动中升温、绵延。</p><p class="ql-block">反观当下,电子设备有时竟成亲情交流的“阻隔”,春节相聚,各自低头刷手机的场景屡见不鲜。珍视亲情味,是在春节放下忙碌、放下虚拟社交,全身心投入家人怀抱,于温暖陪伴中,加固亲情纽带,让家的力量支撑我们走过风雨。</p><p class="ql-block">三、过年还要过出文化味</p><p class="ql-block">文化味,是春节的灵魂支柱,是千年华夏文明的集中绽放。从腊八喝粥开启年程,到除夕守岁守望新岁;从初一拜年传递祝福,到十五闹元宵共赏花灯,春节的每一步都踏在文化的鼓点上。腊八那天,家家熬煮腊八粥,糯米、红枣、桂圆等食材汇聚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这一碗粥不仅暖了胃,更蕴含着对丰收、吉祥的祈愿,拉开了年的序幕。守岁是对时光的敬重,在灯火长明中思索过往、期许未来,一家人或谈天说地,分享一年的见闻趣事,或玩牌逗趣,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亲情的流淌,于静谧温馨的时光里,见证岁月的更迭。拜年蕴含着礼仪文明,尊老敬贤、邻里和睦尽显其中。初一清晨,晚辈们身着新衣,向长辈恭敬行礼,道一声新年祝福,长辈们则递上红包,给予祝福与期许,这一递一接间,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的延续。邻里之间,互道问候,分享着年的喜悦,平日里的些许嫌隙,在这声声祝福中烟消云散。庙会更是民俗艺术的大观园,戏曲杂技、糖画剪纸,琳琅万象,诉说着古老民族的智慧与风情。打开电视,传统戏曲的唱腔婉转悠扬,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水袖轻拂,演绎人间悲欢,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皆韵味无穷。杂技艺人技艺超群,惊险刺激的表演引得阵阵惊呼,那是力量与技巧的完美融合;糖画师傅手起勺落,晶莹的糖丝勾勒出惟妙惟肖的生肖,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是民间手艺的独特魅力。亲友们在一起吟诗作对,仔细品味那传统的文化,就会有如痴如醉,沉浸在艺术的熏陶之中的美感,这些活动,都会让年味更加浓郁。</p><p class="ql-block">当下,流行文化冲击下,春节文化内涵有被稀释之忧。弘扬文化味,要让传统习俗走进家园、社区,借助新媒体传播,让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领略春节文化深邃,为民族自信注入源头活水。</p><p class="ql-block">四、过年还要过出传承味</p><p class="ql-block">传承味,为春节的使命担当,是华夏精神的薪火相继。祭祀祖先,在肃穆仪式中感恩先辈开疆拓土、传承家风,让家族精神代代赓续。祠堂里供奉着族谱,香烟袅袅间,先辈们的功绩与教诲如在耳畔。子孙们虔诚叩拜,感恩先辈的福泽,铭记家族的根源,在这一拜一叩中,传承的力量悄然涌动,家风家训如高悬的明灯,指引后世前行。传承传统技艺,如剪纸、年画,是指尖对历史的轻抚,是匠心于时代的坚守。老艺人手把手教孩子剪纸,一张红纸,几把剪刀,纸屑纷飞间,剪出世间万象,剪出对新年的期盼;年轻人跟着父辈学习写春联,饱蘸浓墨,书写对新年的期盼,那横竖撇捺里,是文化的自信。但现代工业生产使部分传统手工技艺濒临失传,家族祠堂文化在一些地方渐趋落寞。激发传承味,需社会各界携手,政府扶持传统技艺传承,家族重视家训传承,个人担当文化传播使者,凝聚传承合力,让春节蕴含的民族精神在岁月长河奔腾不息。</p><p class="ql-block">五、过年还要过出时代味</p><p class="ql-block">在遵循传统的同时,我们也要立足当代的社会现实,在延续传统精髓的同时,也要在过年中顺应时代特点,融入了现代元素,让年俗内容更丰富。</p><p class="ql-block">具体来讲,无论多远,游子们仍在春运返乡潮中奔赴家乡,与父母长辈共享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包饺子、看春晚,唠家常,让亲情在温馨互动中升温,传承团圆文化。没有团圆、没有在起交流、共度的年肯定就没有年味。同时,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团圆的,也可借助网络,用视频电话给远方亲友拜年,在社交平台分享年俗生活,既可传递祝福,又拓展了过年社交圈,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不少人选择旅游过年,或去温暖海滨感受别样新春,或奔赴异国领略异域风情,体验不一样的年味。逛博物馆看生肖特展、参与民俗活动,在庙会上欣赏传统戏曲、品尝特色小吃,深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也是春节文化丰富性的体现。还可以参与志愿服务,为孤寡老人送年夜饭、帮社区群众写春联,在付出中收获温暖,也可让年过的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承载着历史、凝聚着亲情、闪耀着文化。</p><p class="ql-block">在新时代浪潮里,我们应以传统为基,以创新为翼,用心守护春节的多元韵味,让这古老节日在现代社会生根发芽,绽放时代华彩,向着民族复兴征程豪迈奋进,让春节之光永远照亮华夏前行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