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同法华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邵勇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同法华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北侧,始建于元末明初,后废弃,据清道光十年(1830)《大同县志》记载:法华寺,明时建、久废,砖塔存。岁月变迁,寺内的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仅存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名城保护工程中,法华寺得以在原址上按照法华寺的仪轨重新修复,形成了完整的法华寺建筑,整个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7亩,为庭院式佛教建筑,前后共四进院落,前院有琉璃牌坊、天王殿、钟鼓楼;第二进院落有三士殿、迦蓝殿、祖师殿;第三进院落有毗卢殿、垛殿和配殿及游廊;后院是雄浑的白塔和藏经楼,除白塔外,其余建筑均为修复时重建。现在为山西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法华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山门是一座华丽的琉璃牌坊,红、黄、绿三色琉璃光彩夺目,气势非凡;寺内的钟鼓楼为圆形,据说结合了蒙古包的特点建造而成,与常见的寺庙方形钟鼓楼不同;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法华塔,这座始建于元末明初的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其样式与北京北海公园里的白塔相似,堪称镇寺之宝,是大同市现存的唯一此类塔。中轴线上的天王殿、三士殿、大雄宝殿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魅力,其殿内的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的结合的特点浓厚,是大同市一处规模宏大、佛教文化浓郁的靓丽景区,是大同市区内香火最旺盛的寺庙,也是百姓礼佛求平安的最佳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2、25</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琉璃牌坊。</p> <p class="ql-block">寺内左右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内塑有六尊佛像,分别为弥勒佛、韦陀以及风调雨顺四大天王,六尊塑像形象生动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起来,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化传承的涵义。</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三士殿内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菩萨,塑像灵活生动,面容祥和,东西壁绘有八大菩萨、十方佛。</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供奉三身佛,佛像庄严而坐,面容慈目善眉,温婉典雅,背光采用悬塑并毁有石绿、深蓝等颜色,使得立体感很强,烘托出佛的庄严、肃穆之感,山墙绘有水陆壁画,又称人神行进图。</p> <p class="ql-block">法华塔高18米,塔座设在2米高的砖石方形台基上。白塔外观简洁而壮观,塔身四面的琉璃小窗内设有佛龛,洞门两侧装饰着琉璃护法,塔颈处有一圈圈的三色琉璃拼接间隔中雕刻着花鸟图纹。</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是大同市内一处规模宏大、佛教文化浓郁的寺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