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日本

杰技

<h3>这是我第四次来到这个国家旅游了,因此可以说有点驾轻就熟了。从上海出发二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空中飞行的路程,有点像去到国内某个城市的感觉。<br>这次是从名古屋的中部机场入的境,可能是护照上有签注了多次往返日本的原因,所以入关手续很丝滑,没耽搁多少时间就通过了。<br>顺利搭乘上JR火车去市区,竟发现车上的广播中传来中文的报站,除了机场的中文指示牌之外,时不时还能听到当地人说出的简短中文,这一下子就减少了不少的陌生感。<br></h3> <h3>名古屋市位于日本的中部,由于处在东京和京都之间,所以在古代也称为中京。<br>这里的教育资源和科技制造能力都很发达,所以城市建筑也很不错。从机场到市区的火车上,一路上都能看到许多在国内耳熟能详的制造品牌企业,所以很能说明他们的实力。但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知名的企业规模都不大。不像我们大企业成片的高楼和厂房那样,也许这就是日本企业的务实精神,是孰是劣值得研究。</h3> <h3>名古屋车站是一座交通综合枢纽,许多的火车和地铁,以及长途汽车都可以在这里自由换乘。而且大楼还和许多商店融合在一起的,出了站台就可以顺利的走进琳琅满目的商场,四通八达很是方便。很有些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的味道。</h3> <h3>这次的旅游,已经抛弃了以往那种因为新鲜而到处走马观花般奔跑了,而是能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一下当地人文环境的不同面貌。也许这就是旅行真正的魅力。<br>日本的街道真的很干净,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垃圾。这和他们的日常把垃圾带回家卫生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严格的管理也不松懈,像这种禁止在主要街道上吸烟的标志也随处可见,因此在路上基本上看不到有吸游烟的行人,这对国内随便吸烟的游客是一个约束。<br>我想规则的制定只有在每个公民心中扎根,同时在行动上自觉遵守,才能真正实现。</h3> <h3>在这里,我看过春天盛开的樱花,也赏过秋天漫山遍野的红枫,游过盛夏的碧绿的田野,所以这次特意挑选了白雪皑皑的冬天。<br>这次的主要打卡地是被联合国在1995年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地—白川乡。<br>早上从名古屋搭大巴出发也就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但这一路上的雪下个不停。我真的很佩服日本司机的驾驶技术,在不太宽敞的冰雪道路上依然保持五六十公里的速度,而且车流还很密集的情况下,让我这几十年的老司机都暗暗地捏把汗。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所以我默默地记下了这一幕。</h3> <h3>白川乡的最大特点是它处于日本数一数二的暴雪地带。每年12月至3月这段期间会下雪,所累积的雪量可以高达2~3米高,最高积雪纪录为4.5米。<br>所以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在这个季节慕名而来游玩。在这里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雪,道路和树枝上洁白一片,整整一个银白世界。有点像我二十多年前到过东北的雪乡。<br>这里就像个国内的小山村。一个小小的汽车站,道路两旁散落着星星点点的民居,为数不多的饮食店和小商店。如果不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话,压根就是个普通的小村庄。<br>然而,尽管人来人往,这里的生活依旧保持着一股沉稳的节奏。居民家轻易不让人参观,饮食店自助拿牌签到排队,菜肴也一目了然的开诚布公,根本没有那种生拉硬拽的拉客行为。这就看出和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差别了。</h3> <h3>去白川乡主要是看合掌造建筑,它是一种日本独特的民居形式,以人字形茅草屋顶而闻名,屋顶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br>这些屋顶的斜角通常为50-60度,这样的设计使积雪容易滑落,避免冬季大雪压垮屋顶。而且合掌造完全由木材建造,不用钉子,依靠榫卯结构和草绳连接,所以非常牢固。通常屋子有四到五层,一楼用于起居和厨房,二楼作为贮藏室,阁楼用于养蚕或织布。茅草屋顶每隔二三十年需要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需要全村人同心协力完成。<br>随着村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我们这次去已经初显拥挤了,连观光的平台都上不去了。回来的班车也进不了站。</h3> <h3>这景色和国内的雪乡很像,但没有那种让人要处处提防挨宰的感觉。这点是否需要我们反思一下了,一个好的旅游资源如果让人感到害怕坑蒙拐骗,这种经营方式就有问题了。赚钱也要让客人心甘情愿的掏,不然就是自断后路。</h3> <h3>好不容易离开了拥挤的白川乡,坐大巴车来到了另一个山城-高山市。日本内地的山地交通基本是靠大巴来链接。无数的山路和隧道大概由于建造年代的关系,在我看来都比较狭窄和陈旧。<br>高山市就像我们的某个三线县城,沿街都是低楼层的建筑,但很宁静,早上八九点钟路上也不见多少行人,。</h3> <h3>但这里有个比较有名的美食-高山飞驒牛肉,它是日本高山地区的特产美食,以油脂丰富、分布均匀、口感香嫩著称,入口即化。<br>高山飞驒牛肉与神户牛肉为同宗的黑毛和牛,但具有不逊于神户牛和松阪牛的品质,在日本也收获的不少的名声和奖项。<br>那天我们先排队自助在预约单上订位,(日本的好多生意好的店家都是推行这种自助式订位的方法)然后按预约的时间去,店内已经没多少客人了。在熊熊炭火的烤炙下的厚切牛肉,入口就满嘴流汁,一点不比以前在神户吃的和牛差,而且价格也非常亲民。值得推荐一下。</h3> <h3>高山市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早晨去逛宫川早市。这个早市是日本高山地区著名的传统市场,市场沿河蔓延了几百米。已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日本三大早市之一。<br>该早市主要以售卖新鲜农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而闻名。在这里吃了当地奶农自己制作的牛奶布丁和新鲜现烤的可颂面包相当不错。<br>在淅淅沥沥的小雪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体会一下异国风情也很新奇,世人就是这样奇怪,总喜欢去寻找一些有趣的事情来体验。明明这样的集市国内乡村也有不少,但逛起来却兴趣盎然,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的探奇天性使然吧。<br></h3> <h3>到日本旅游最大的乐趣就是泡温泉,由于日本处于地震带的缘故,所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温泉星罗棋布,于是就形成了发达的温泉产业。<br>离开高山市后就直奔松本市,然后再转JR去旁边的诹访市,入住了离车站500米远的鹭之汤酒店。这是座离诹访湖不远,但历史悠久的温泉宾馆,而且我们订的是临湖的房间,所以下榻时正处于黄昏时刻,景色美极了。</h3> <h3>这家温泉旅馆历史悠久,但大堂里没有多少的客人,也许是冬季的关系吧。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年纪大概七八十岁的老妇人,态度谦卑、语气委婉,周到仔细,整个一个典型的日本人的待客风格。<br>我不知道像这样大的排场,客源又不多的情况下是怎么运转下去的?是私人企业还是集团投资?由于语言交流的问题,没有深入调查研究。但我想他能坚持做到百年的历史,一定有他独到的经营方式。<br></h3> <h3>到日本温泉泡澡最有仪式感的就是享受入住晚餐。各家都拿出自己家的特色来欢迎客人。这家的餐饮是送到客房服务的。一般待泡了温泉之后,当晚丰盛的晚餐开席了,细致的菜肴都是采用当地的优质的原料制作加工的。<br>日式的餐饮风格都是少量菜肴但品种繁多,所以一餐下来你会吃到各种不同的口味和不同食材,而且以鱼虾蟹为主。真佩服日本厨师的摆盘功夫,一二口的食物在方寸之中能摆出不同造型,并且口味各不相同,精细功夫值得推荐。<br>而且这种方式也比较符合健康饮食和审美的标准。难怪他们的人均寿命位居前列是有一定道理的。</h3> <h3>诹访市的下社大寺是周围居民朝拜的场所,庙里没有供奉佛像,直到看见外面直径一米的衫树才知道它才是村民供奉的贡物。这和我曾经在大坂的伏见看见的把狐狸当成丰收神来供奉是一个道理。<br>寺庙门口用稻草扎成的装饰很有特色,看来他们对赖以生存的稻谷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在其他地方我也不止一次的看到稻谷作为装饰材料运用。这大概是日本民族一种对自然资源的崇敬行为吧。</h3> <h3>离开晴朗的诹访市,我们又搭乘班车去寻雪了。这是个建在高山上的旅馆,专门为喜欢踏雪的游客打造的。<br>尽管外面冰天雪地,但里面却温暖如春,个个房间看出去都是绝佳的风景。<br>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笑容可掬的小女孩,可能她之前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中文,看到我们是从中国来的游客,所以非常的热情。从她不多的词语中感到她的发音很正确,而且兴趣很浓。我能感到我们的语言正在逐渐的走向世界。这点可以从列车的报站和景点介绍中得到印证。<br></h3> <h3>这个高山小屋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旅游景点。站在窗前能看到皑皑白雪的雪景很美。可以想见如果是夏天来游玩,一定是绿树成荫,牛羊成群在山坡上游荡的身影。</h3> <h3>面对夕阳的余晖此刻我不禁想到了习近平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呀,大自然同样赐予了我们这么多美丽的风景,日本人可以在景色不是很优越的环境中创造出旅游项目,更何况我们有那么多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这就是我又一次的旅游反思。<br>当然我们已经也有这种粗放经营模式,但总感觉没有像他们做得那么仔细和深入。也许这是经营理念的差异吧。</h3> <h3>从诹访市回到松本市已经临近2024年的跨年时刻了。在日本元旦是他们的过年节日,所以大部份商家都开始放假歇业了。<br>到沿河边的绳手通小街去转了一圈,我发觉日本人很喜欢用自然生物作为吉祥物,这里是用青蛙。商店里有不少形态各异的青蛙纪念品做的很精致。因为正值假日,所以很多商家都关门休息了,所以不像我们那样的人头攒动。看来他们的经营理念还是和我们有所差别的。</h3> <h3>新春假日,商店里也推出了各种的纪念活动,这是日本的舞狮表演,吸引了不少的游客驻足观看,但说实话不能和我们的舞狮节目同日而语的。</h3> <h3>在松本最值得看的是有国宝之称的松本城,它有复合连接式天守建筑结构,其中的大天守为五重六层,很具日本建筑的特色。<br>晚上还举办了大型的灯光秀,把新年的气氛拉得满满的。</h3> <h3>正值过年,那里有很多的活动。穿着古代服饰的群众演员举办了隆重的开门仪式,</h3> <h3>为了欢迎前来参观的游客,大草坪上摆放着许多的条桌,志愿的日本大妈分发着宣纸,让大家写下新年的祝愿,然后用报纸卷好让大家带回去,这种让游客亲自参与的活动很有意义,值得我们学习。</h3> <h3>1月2日,过年的气氛依然浓厚,在车站的广场上一群日本小朋友在表演着浓厚的日本民族风格的打鼓,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看。<br>要知道这是在零下四五度的气温下,他们衣着单薄,但精神状态依然如此饱满,着实不容易。为他们点赞。</h3> <h3>最后一个打卡的景点是离松本不远的奈良井,这是个类似于我们茶马古道上小镇。<br>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当时它是连接着江户(东京)和京都的重要驿站。因它位于中山道最险峻的山路——鸟居峠,成为旅人们休息和过夜的必经之地,所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很是热闹。<br>奈良井宿的建筑大多保留了江户时代的风格,街道两旁的木造建筑错落有致,具有浓厚的历史风情。这些建筑包括传统的木屋、格子窗、深长的屋檐等特色,许多建筑已被指定为日本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受到严格保护。<br></h3> <h3>如果你喜欢日本传统建筑老街的话, 那我推荐你来看一看。浓郁的老街把日本的风格拉满。难怪一年四季都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说个插曲:在这小镇上我居然碰到三拨来自上海的游客。<br>在这里最著名的美食是荞麦拉面,因此我们也凑热闹坐下来品尝一下。七八十岁的老夫妻二人打理着这家不知开了多少年的店,朴实无华的面也不知做了多少碗,他们不急不燥的面对生活,我想这就是传承。</h3> <h3>最后我想用这张很具日本特色风格的照片来结束这次旅程。我想说的是他们其实在骨子里具有尚武精神,如果不是二次世界大战,也许他们至今还会很疯狂。尽管现在表现得很谦卑,但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真的很难改变的,所以“前车不忘,后事之师”是必须的。特别是想起曾经遭遇苦难的时。<br>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别人的长处应该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我这次旅游得到的最后体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