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2月24日,游览了二战纪念馆、韩战(朝鲜战争)纪念馆和越战(援越抗美)纪念墙。</p><p class="ql-block">纵观这些纪念馆,主题都是纪念在战争中付出生命的将士。而不是战争的性质和意义。</p><p class="ql-block">我用《故乡的原风景》作为该文的音乐。期待每个阵亡将士都能魂归故乡!</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馆的建造背景:</p><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7日,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遭到日本军队偷袭,造成近4000多名美国士兵伤亡,这就是著名的“珍珠港事件”。</p><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促使美国对日本宣战,向盟国出兵,共同打击德国纳粹和日本军队。</p><p class="ql-block">1940年,美军全国的总兵力只有45万多人,但到了1945年,美国的军队人数达到了最高点1212万多人,其中70%被派往海外作战。</p><p class="ql-block">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数字显示,曾在二战期间服役的美国人达1600万人,在战争中阵亡的人数超过40万人,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国内从事生产、运输等与战争有关的服务。</p><p class="ql-block">在华盛顿建造二战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在二战中作出贡献、作出牺牲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二战纪念馆修建情况:</p><p class="ql-block">199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决定建造二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当年5月,时任总统的克林顿签署法令,授权美国战争纪念碑委员会在华盛顿建造全国首座二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于2001年9月动工兴建,于2004年4月底完工,开始对公众开放,2004年5月正式举行了竣工典礼。从国会通过法案,到纪念碑最终建成,历经11年。</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左面。</p><p class="ql-block">美国国家二战纪念馆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是为纪念在二战期间服役的1600万美国军人而建的。</p><p class="ql-block">整个纪念馆呈一个下沉的椭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湖,左右两旁56根花岗岩柱子,每一根代表着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州或者一个海外领土。</p><p class="ql-block">沿台阶拾阶而下可以抵达纪念馆的中心,纪念馆的两个方向都有一个拱形塔楼,塔楼里面各有三只巨大的铜质美国雄鹰举起了象征胜利的花冠。</p><p class="ql-block">拱形塔楼上面分别写有太平洋、大西洋的标记。</p> <p class="ql-block">纪录碑的右面。</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以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反抗德、日、意轴心国侵略的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p><p class="ql-block">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参战,84个国家和地区和约20亿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总人口80%以上)。</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全面危机加剧,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的产物。</p><p class="ql-block">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二战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p><p class="ql-block">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大战全面爆发。</p><p class="ql-block">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扩展到全球规模。</p><p class="ql-block">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p><p class="ql-block">1943年德国败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转折点之一。9月8日意大利投降。</p><p class="ql-block">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投降。</p><p class="ql-block">战争最后以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人民的胜利告终。</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全世界在战争中的伤亡总人数超过1亿,军费开支1.3万亿美元,经济损失4万多亿美元。</p><p class="ql-block">战争广泛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引起作战形式和方法、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重大变革。在此期间军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因此,这场战争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面的石墙上写着:</p><p class="ql-block">他们像战友一样相依相伴。他们一起死去,现在他们并肩而眠。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上面的文字由五星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题词。</p><p class="ql-block">1905年,尼米兹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参谋长。1938年获海军少将衔,翌年任海军人事局局长。</p><p class="ql-block">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晋升海军上将。</p><p class="ql-block">1942年4月兼任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同年6月指挥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取得胜利。此后接连指挥所罗门群岛战役、马绍尔群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菲律宾群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1944年获海军五星上将衔。1945年9月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旗舰的日本投降仪式上代表美国签字。</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中途岛战役的。</p><p class="ql-block">中途岛战役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p><p class="ql-block">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这次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p><p class="ql-block">中途岛,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岛屿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都相距2800海里,在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p><p class="ql-block">中途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丢失中途岛,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不安全。</p><p class="ql-block">最终美军以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号航空母舰、苍龙号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加贺号航空母舰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p><p class="ql-block">该战役的胜利深深鼓舞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士气,取得扭转太平洋战争局势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自由墙,里面雕刻有4048颗星星,每一颗星都代表着在二战中牺牲的100位美国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自由墙上面的说明(微信翻译)。</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共有56根花岗岩柱子,每根柱子代表美国在二战时期的一个州或海外领土。每根柱子都挂着一个巨大的花环。寄托着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墙。</p><p class="ql-block">纪念墙前摆放着参加越战士兵的雕像,三个士兵分别代表白人、黑人、拉丁裔人。</p><p class="ql-block">越战纪念碑,又称为越南战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纪念墙等,我觉得用墙比较恰当。它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p> <p class="ql-block">该纪念墙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期间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p><p class="ql-block">闪闪生辉的黑色花岗岩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雕刻着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57000多名阵亡者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网上找到的航拍照片。它显示了越战纪念墙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p><p class="ql-block">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p><p class="ql-block">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而越战阵亡将士纪念墙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墙旁边的雕塑。</p><p class="ql-block">越南战争,是1961至1975年美国对越南发动的侵略战争。</p><p class="ql-block">越南战争是印度支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南战争是1955年至1975年间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主要涉及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与南越(越南共和国)之间的对抗,背景是冷战时期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与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之间的对抗。1</p><p class="ql-block">结果和影响</p><p class="ql-block">越南战争最终以北越的胜利告终,1976年1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越南共和国,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市更名为胡志明市。战争给越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造成约30万平民死亡,超过200万难民外逃,战争还导致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于美国而言,这场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并引发了国内反战运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找到的抗美援越的宣传画。</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补充一下相关资料:一是我国的抗美援越和对越自卫还击战。</p><p class="ql-block">抗美援越:</p><p class="ql-block">1965-1973年中国对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提供的军事援助</p><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同时其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中国安全。</p><p class="ql-block">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p><p class="ql-block">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南越阮文绍政权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侵越美军部队开始撤出越南南方。</p><p class="ql-block">1973年8月,在越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的中国支援部队全部撤回国内。</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找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宣传画。</p><p class="ql-block">对越自卫还击战,又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狭义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地区爆发的激烈战斗;广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中叶,越南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越关系急剧恶化,中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在此情况下,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完成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打乱了苏联和越南的战略部署,摧毁了越南北部的工矿业,对于保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之战,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p><p class="ql-block">通过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作战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建造越南战争纪念碑。这个想法是一名前陆军下士简·斯克鲁格思在战后萌发的。</p><p class="ql-block">1979年4月27日,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旨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p><p class="ql-block">(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p><p class="ql-block">(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p><p class="ql-block">(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p> <p class="ql-block">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正是提议者斯克鲁格思们朝思暮想的所在。</p><p class="ql-block">尽管这座纪念馆建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p><p class="ql-block">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投稿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p><p class="ql-block">结果,在征集过程中一共收到1421个应征方案。方案设计者被隐去姓名,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p><p class="ql-block">最后,投票决定采用林璎的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越战纪念墙采用了林璎的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林璎,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祖籍福建省闽侯县,是林徽因的侄女,195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雅典城。</p><p class="ql-block">林璎小时候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中学时期就是班上的尖子生, 毕业后即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学院学生,1981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7年,林璎被耶鲁大学授予美术荣誉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由林璎设计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有在耶鲁大学的“妇女桌”、在田纳西州克林顿区的儿童保护基金会礼堂、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的亚太美国人中心和为洛克菲勒基金设计的艺术品等。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她的成名作“越南战争纪念碑”的设计,参加越战纪念碑设计竞赛时她才21岁,上大学三年级。</p> <p class="ql-block">纪念墙上雕刻着阵亡将士的姓名,按阵亡的时间排列。下面放着花环。</p> <p class="ql-block">也有特别送上照片和鲜花的。应该是阵亡将士的亲友敬献。</p> <p class="ql-block">上面密密麻麻的姓名,代表着一个个消失的人。</p> <p class="ql-block">逝去者安息,生还者思念。</p> <p class="ql-block">下着小雨,游人的身影映在黑色的大理石上。</p><p class="ql-block">纪念墙指向的前面就是华盛顿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在越战纪念墙前有三个人在唱歌,不知道是什么歌。但听音乐旋律好像是朝鲜歌曲或韩国歌曲。</p> <p class="ql-block">朝鲜战争老兵(阵亡将士)纪念碑于1995年建于华盛顿特区,为纪念朝鲜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士兵和联合国士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朝鲜战争,是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p><p class="ql-block">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导致300多万名平民死亡,另有约300万人成为难民。</p><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1950年7月7日,美国借联合国名义,组织“联合国军”参战。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美军和韩军驱至釜山一隅。</p><p class="ql-block">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局势逆转。</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美军、南朝鲜军北上越过三八线,并推进至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赴朝参战。中、朝军队连续进行5次战役,把敌军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p><p class="ql-block">双方于1951年7月开始停战谈判。在谈判期间,美军先后发动多次攻势,均被粉碎。</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说说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这是抗美援朝的宣传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正义战争。</p><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历经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一是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把侵略军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一举收复朝鲜北部广大土地,奠定了这场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二是此后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多次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和细菌战。中朝军队不仅把战线在“三八线”附近稳定下来,而且还进行了多次进攻战役,迫使侵略者停战谈判,使他们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和平,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p><p class="ql-block">据中国官方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p><p class="ql-block">中国志愿军共牺牲197000多人,负伤383000余人,失踪和被俘43000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到有韩国人在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前集会,还有讲话。估计是在进行纪念仪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朝鲜战争纪念碑前放置的花圈。</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建立朝鲜战争老兵(阵亡将士)纪念碑呢。</p><p class="ql-block">建立“朝鲜战争老兵(阵亡将士)纪念碑”,是在越战纪念墙完成以后就被提起的。</p><p class="ql-block">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建立这样一个纪念碑来表彰那些曾经在朝鲜为国家服务过的美国公民(于1986年10月28日立案)。当时的总统罗纳德·里根随即指定了一个朝鲜战争纪念墙顾问小组来帮助这项工作的推行。</p><p class="ql-block">1988年9月,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批准了计划中的纪念墙所在地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的西南侧。</p><p class="ql-block">老布什总统1992年6月14日为纪念园区奠基。</p><p class="ql-block">1995年7月27日,韩战停战协定42周年日,克林顿总统和韩国总统金泳三出席揭幕。</p><p class="ql-block">这是由“朝鲜战争的退伍军人纪念顾问委员会和美国战争纪念物委员会”设计管理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主体部分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p><p class="ql-block">这些不锈钢雕塑是写实的。</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塑被放置成散兵线,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p><p class="ql-block">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表情复杂:无奈、紧张、恐怖、警惕,兼而又之,战地的残酷气氛弥漫在整个园区。</p> <p class="ql-block">这个纪念碑建於三角形的内圈墙中,墙长约50公尺,厚约20公分,由加州运来超过100吨的AcademyBlack的黑色花岗岩,有超过2500幅摄影或者档案照片以喷砂的方式呈现在墙上。</p><p class="ql-block">三角内圈中有19座不锈钢雕像,每座都比真实的尺寸大一些,大约是221公分到229公分高,每座重约500公斤。</p><p class="ql-block">这些图像代表的是成列的士兵,均由武装而成的士兵形象而来。有14位来自於美国陆军,三位来自於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一位来是海军的医护官,以及一位是空军的观察员。他们均著了战备衣著,与大理石碑排成一列,代表了高低不平的韩国地形。</p> <p class="ql-block">这是部分雕像。</p> <p class="ql-block">雕像前面写着:为了保卫一个他们从未知道和从未见过的人(微信翻译)。</p><p class="ql-block">不管战争性质如何,但应该是阵亡将士的信念吧。</p> <p class="ql-block">黑色大理石上,刻满了阵亡将士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镌刻着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p><p class="ql-block">美军阵亡54,246人,负伤103,284人,失踪8,177人,被俘7,140人。</p><p class="ql-block">联合国的数据更加骇人听闻:</p><p class="ql-block">阵亡628,833人,负伤1,064,453人,失踪470,267人,被俘92,970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