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记忆烟火流年

董其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 世纪 60 年代初,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刘少奇、邓小平等人提出的“三自一包”及允许农民开镐头地的政策,如春风拂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问题迅速得到解决。1962 年秋,大地仿佛被施了魔法,粮食大获丰收。饥饿如阴霾般渐渐散去,百姓生活日益安定,众人皆夸赞党的领导好,三年困难时期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家中有了余粮和一些钱财后,母亲决定养猪,为过年准备丰盛的肉食。1963 年春,大哥从集市上带回一白一黑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猪崽,它们住进了家里的猪圈。放学后,我和四弟就像勤劳的小园丁,常去野外挖野菜喂猪,苦麻子和蒲公英成了猪的最爱。母亲则像神奇的魔法师,用白菜加米糠煮出美味的猪食。有时,我还赶着两头猪去放,让它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用新鲜猪草。那时的猪呀,三餐准时,吃的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食物,简直比现在的猪幸福百倍。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猪慢慢长大,到腊月时能长到 130 至 150 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的冬天,那可真是冰天雪地,雪如鹅毛般纷纷扬扬。一到腊月,当肉能在外面冻得硬邦邦时,便是杀猪的好时候。孩子们一听到杀猪声,兴奋得不得了,因为这意味着快过年了。腊月二十以后,家里的肥猪膘肥体壮。新年将至,正是杀年猪的绝佳时机。大清早,睡梦中的我们常常被猪那高亢而凄惨的嚎叫声惊醒,便知道杀猪人已把猪捆绑住。那叫声,在我们听来,却是新年即将到来的欢快信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猪的嚎叫声如同嘹亮的号角,瞬间吸引了左邻右舍。要买猪肉的人端着瓷盆匆匆围过来,不买肉的也在一旁兴致勃勃地看热闹,孩子们在附近嬉笑追逐,如同快乐的小精灵,热闹非凡。我那胆小的小妹,紧紧捂着耳朵,不敢去看,像只受惊的小兔子般躲在屋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腊月二十三,我家决定杀猪,特意请来本村大名鼎鼎的杀猪匠陈师傅,人称“一把刀”。大舅、二舅和邻居们纷纷过来帮忙。杀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得需要几个大汉默契配合。母亲走进猪圈,假装温柔地给猪挠痒痒,猪毫无防备地躺下后,几个强壮的男人如同勇猛的战士,迅速抓住猪腿捆绑起来,猪惊恐地叫起来,那声音仿佛在抗议命运的转折。几个大汉嘿哟一声,用木棍把猪抬出猪圈,稳稳地放在案板上,等待屠刀手大展身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杀猪可是个技术活,只有常年杀猪的屠户才能又快又准。杀猪匠磨好锋利得如同宝剑般的杀猪刀,母亲则准备好大盆并放一把盐用来接猪血,我们这里没有灌血肠的做法,一般将猪血做成美味的血豆腐吃。猪腿被壮汉牢牢摁在案板上,杀猪匠对准猪咽喉精准下刀,那速度快如闪电,瞬间,鲜血汩汩流出,猪的嚎叫声也逐渐减弱,众人纷纷夸赞杀猪人本领高超,简直是一刀见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吹猪既费力又搞笑,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在猪的前后腿胫处割一小口,用一米长的猪挺子捅几下,然后开始吹气。吹气的人两腮鼓得圆圆的,像熟透的红苹果,满脸通红,使出浑身解数。猪身子渐渐鼓胀起来,就像一个圆滚滚的大气球,等吹得差不多了,赶紧用绳子扎紧口,这样吹好的猪放在热水里就更容易刮毛去污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早已将大锅里的热水烧得滚烫,如同翻滚的岩浆。杀猪匠把猪放进热水反复浇烫,猪毛变得容易脱落时,便用刀小心翼翼地刮毛去污垢。众人齐心协力,很快就把猪刮得干干净净,抬到案板上。我原本以为黑猪皮肤是黑色,没想到刮完毛后竟然是白的,真是让人惊讶。大家打趣说黑猪变白了,那个年代也不知道黑猪肉比白猪肉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接着,剖开腹部,有条不紊地取出猪的内脏,清理猪肠子、膘油等。母亲用大盆盛着猪肝、心肺、大肠等,这些猪下水价格便宜,猪头和猪蹄也不贵。我们这里一般把猪下水送给杀猪人作为酬劳,猪尿泡则成了我们的最爱,能当气球玩,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处理妥当后,在猪脊椎处把猪分割成两扇,杀猪工作圆满结束。随后开始卖肉,大家早就盘算好了要买哪个部位及买几斤。给六十六岁的爹娘要买六斤六两肉,寓意健康长寿;新出嫁的姑娘送节礼要大块肋骨肉,起码八斤以上。过年自己吃包饺子、做馅子,大多买前腿或后腿肉,且希望多要肥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家那次杀了两头肥猪,送给亲戚的份额后,还剩下四十多斤猪肉。那个年代没有冷藏设备,便将猪肉放在房檐下的大缸里。那时晚上温度能达到零下十五至十七度。为防止猪肉被偷,我们在大缸周围放上一圈成捆的玉米秸,这样小偷偷肉时就会搬动玉米秸发出声响。一天晚上半夜时分,玉米秸突然哗啦作响,我们都以为来了小偷,大哥急忙拿了一根棍子出去查看,结果发现原来是一只大猫,全家人虚惊一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杀了两头猪后,除了自家享用外,还卖了八百多元。父亲兴高采烈地花六十元买了个电子管收音机,村里人称之为“话匣子”。此后,每天家里都聚集着很多孩子和大人听广播,热闹非凡。父亲用剩下的七百多元钱决定购买建房用的木料、砖块以及石灰,盖起了三间坚固的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些年的杀猪场景,如璀璨的星辰般镶嵌在我记忆的天空,熠熠生辉。它不仅见证了艰苦岁月里的欢乐与希望,也记录了一家人努力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段充满烟火气的日子,始终温暖着我的心房,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