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延安,我心中的圣地。向往延安,是一场源自灵魂深处的朝圣。这次骑行,目标定在这儿,就是想让灵魂和身体都能得到圣地的阳光洗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5日下午,我和卫哥3点左右骑行到达延安,在火车站附近找好住处,沐浴更衣后,便怀着无比虔诚的心开始了圣地之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深入骨髓、难以磨灭的记忆。以前我只是从书本里、报刊上、影视中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此次身临其境,看到它雄伟的身姿,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中央红军跋山涉水,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党中央、毛主席入驻延安,从此,贫瘠荒芜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中华优秀儿女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延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全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们来到宝塔山下,“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回荡在的耳畔,这座融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于一身,集人文和自然为一体的宝塔山,如今已经成为延安的地标,山顶建有延安宝塔(岭山寺塔),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宝塔内辟有南北两座塔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站在巍峨的宝塔下,我心中无比的激动,因为她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华夏大地千万热血青年奔她而来,她又是一盏航标,领航着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仕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临其上,圣地景色尽收眼底,高原风光一览无余,难怪无数游人无不赞叹:“只有登上了宝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宝塔山为周围群山之冠,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凉爽宜人,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这里无愧是一座英雄的山、革命的山、胜利的山,一座激励着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满怀豪情、勇往直前,走向辉煌的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山上还有宋代摩崖石刻、范公井、烽火台、摘星楼、嘉岭书院、古城墙、古城寨遗址、明代铁制洪钟等文物古迹及古今名人诗词碑、纪念林等。我和卫哥还专门在纪念林中找到安徽省敬栽的那一棵,并精心地为它培了一抔土,象是把我们的心放在那儿陪着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天色已晚,我们找了一家酸汤饺子店(是骑友一弯新月天如水推荐的陕西美食,在此谢过!),吃过美食,我俩选择坐公交车夜览延安,我们沿着延河,一边欣赏波光,一边感受着城市的文明和人间的烟火,但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宝塔山的万丈光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号一早,早早地便乘旅游专线公交去往枣园革命旧址,开始了观光行程,因为来早了,我们便到了旁边的“延安1938街区”转了转,这是一座新开发的红色街区,虽然很漂亮,但少了历史的原味,多了商业的俗气,总是让人不能投入感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待到枣园一开门,便迫不及待地涌入。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1939年初,中央社会部进驻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在此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立新中国。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枣园革命旧址内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同志旧居,环境清幽,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各个建筑若隐若现点缀其间,景色秀丽,风光迷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宽阔的枣树林中,坐落着作战室、机要局、行政办公室、管理局等西式建筑。这些房屋保存较完好,有的房间保留原状,有的房间则开辟为展室,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展示着不同机关的重要工作和发展历程。中央书记处礼堂建成于1943年,既是中央书记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和餐厅。1945年,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做出接受蒋介石邀请去重庆谈判的决策。在礼堂旁边的广场上,竖立着“五大书记”的铜像,分别是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他们一起昂首阔步向前走,精神饱满,意气风发,透出即将建立新中国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铜像背后,有一条水渠,被群众称为“幸福渠,全长六公里,东西向流过枣园,灌溉周围的五个村庄1400亩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跨过幸福渠,是一面山坡,山坡上分布着排列整齐的窑洞,大体分为三层,错落有致,散布在整个园子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旧居位于山坡上方中间,为一排五孔坐北朝南的石窑洞,前方生长着一棵毛泽东亲自种植的丁香树。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撰写了《学习与时局》《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关于重庆谈判》等重要著作。1944年11月,毛泽东还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朱德等其他领导人的旧居分别在毛主席旧居的东西侧及下方一层。这里的窑洞都是成套的,最里面是卧室,外面是办公室和会客室,里面展出了他们自己或者他们和配偶的珍贵照片,让我们得以了解那时的生活和工作情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枣园里还有一个著名的地点,就是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的讲台,这个演讲是为了纪念张思德烈士而做的。他和战友在一次大雨中一起挖烧炭的窑,在窑被雨水冲塌的瞬间把战友推出来,自己则牺牲了。毛主席为他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悼词,并且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如今这已成为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宗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这里,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伟人们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历史叮咛,萦绕于耳。让人不禁思考,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不畏艰难、坚韧不拨,开展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那样艰苦、物资匮乏、战火硝烟的环境下,开展整风运动,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睿智让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伟大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告别枣园,我们先后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红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中央刚到延安的时候,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居住在这里的窖洞,后来这里住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因为安全需要,中央书记处及五大书记搬离了此地,去往枣园。这里窖洞内设施极其简单,一张木板单人床、一把椅子、一张办公桌,院子里的手摇纺线车、还有青石搭起的桌橙。一间间普通的窖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件件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仿佛是无声的历史,向人们倾诉着它们曾经经历过的峥嵘岁月。但这些简陋的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却让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看过革命旧址,又专程去了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去感受那个时期的革命浪漫主义,去一探革命文艺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38年2月,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倡议,在延安成立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艺术学院。4月10日,在延安云梯山麓文庙台,鲁迅艺术学院举行成立典礼。1939年8月,迁至该地。1940年5月,毛泽东题写“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新校名,并且提出“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八字校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进旧址,眼前是一座天主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正面竖立着三座塔楼,外观呈笔架形。走进教堂,内部两排立柱,为三通廊样式,里面展示着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场景。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阐明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策,基本上克服了王明右倾的错误思想。毛泽东曾在党的七大讲道:“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在教堂的西侧,分布着50多孔石窑洞,先后修建于1926年至1934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期间,参加会议的人员居住于此,同时也是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教室,学院设立有戏剧、音乐、美术三个系,后来又增设了文学系,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茅盾、冼星海、艾青、何其芳、吕骥等都在此任过教,《白毛女》《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等流传至今的经典音乐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为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革命文艺摇篮,鲁艺的教学实践和艺术创作极大地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极强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亦对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和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太多的革命旧址我们不能亲身前往,只好选择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做个总览。因为延安革命纪念馆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承载着中国革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庄重而宏伟地矗立在革命圣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馆陈面积40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照片2000多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应用电声灯光等科技手段,增强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这里见证了无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身影。馆内的陈列生动地再现了延安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纺车、锄头、步枪……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见证了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这些历史的见证面前,我被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所感动,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创造了一个屹立于世界的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今天,延安已是精神的化身,延安精神已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精神告诉我们的已不仅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含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去传承,如何去体现这样一种精神的价值。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亲身经历一次红色之旅尤为必要。因为,那些经历峥嵘岁月而遗留下来的革命文物激发的感悟足以改变你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谨以此文纪念我和卫哥的本次骑行,期待和更多的骑友继续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