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熬的腊八粥

山河

<p class="ql-block">作 者:山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7454602</p><p class="ql-block">配 图:图1源自网络,其余作者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是甲辰龙年的腊月初八,乃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在我国北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习俗犹如古老的歌谣,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其前身是上古时期重要的年终祭祀日——腊日,起初并无固定日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将这一节日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粥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南宋《梦粱录》中记载,寺院在腊八这天会设五味粥供佛。喝腊八粥的历史已逾千年,尤其在清朝时,这一风俗盛行于世。北方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腊八节标志着过年的序幕拉开。北方地区有泡腊八蒜、吃腊八面和腊八粥的习俗,南方较少提及腊八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中毕业下乡插队前,每年腊八节我都能喝到妈妈慢火细炖的腊八粥,香糯可口。下乡插队两年多,生产队将第一个招工指标给了我,我成了一名石油地质队员,浪迹天涯,我再也没有暍过妈妈做的腊八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妈妈做腊八粥十分讲究,掺在白米中的东西多达一二十种,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干、白果、青红丝、玫瑰、红豆、花生等,还有从河东老家带来的一种小扁豆。每年的腊月初七晚上,妈妈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果皮、去核。那时,豫北地区不种稻谷,端午和腊月粮店供应的大米和糯米主要来自豫鄂交界的信阳,米中混有稗草籽和白颜色的小石子,分捡颇费功夫。腊八节凌晨五点左右,妈妈便开始用微火炖煮腊八粥,直至清晨七点,腊八粥才算是熬好了。这一过程,充满了妈妈对家人的爱与关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寒意凛冽的冬日,在灰暗的白炽灯光下,炉火映红了她的脸庞。她将备好大米、糯米、红豆、莲子、红枣等食材,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小火慢慢地熬。妈妈一直守在一旁,不时搅拌,食材逐渐软糯,带着妈妈的一抹温情,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香气弥漫屋子,驱散寒冷,给我们带来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妈妈慢火细炖的腊八粥,宛如冬日里的一抹温情,充满了爱意。红豆象征坚韧,莲子代表纯洁,红枣寓意甜蜜。用小火慢熬的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耐心等待、细心呵护。随着食材逐渐软糯,那诱人的香气开始弥漫,仿佛诉说着生活的美好。这香气不仅驱散了寒冷,更温暖了家人的心。每一口腊八粥,都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慢火细炖腊八粥,炖出了生活的滋味,也炖出了幸福的味道。今天当我慢火细炖腊八粥时,想起了妈妈,想起那些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这不仅是一碗粥,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慢火细炖腊八粥,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用心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美好。如此,方能品味到生活的甘甜,烹调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味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