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

烟火丫头

<h5>日子真是不经过,忙忙碌碌中,一天又过去了。睡得晚,熬夜了。忽想起白日里有同事说今天腊八,问及是否喝腊八粥?<br>才恍然惊觉。日子在眼前打着旋儿,飞一般的一晃而过,不知不觉又到了腊八。感觉去年的腊八宛若还在昨天,今年的腊八就又急嘟嘟的迎了上来。<br>腊八这天,我并没有喝到腊八粥。<br>一天忙碌,我竟与腊八粥失之交臂。腊八,就是俗称的“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老家有喝腊八粥的习惯。所谓的“腊八粥”,就是将八种不同的豆类或者谷类混合在一起,熬制成粥,做早饭或晚饭。<br>想到老家,不由得想起儿时。<br>儿时记忆中,还没到腊八,娘就早早开始做准备。那时候,生活贫困单调。尽管熬制八宝粥所需配料仅需八样,那也是不好凑的。娘就和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私下里商量着调换。你家有玉米仁,我家有麦仁,王家奶奶有黄大豆,张家嫂子有绿小豆……总之,大家左问问,右寻寻,这儿找找,那家凑凑。到最后,娘也总会想办法在腊八这天,让我们兄妹几个喝上八宝粥。<br>娘熬制的八宝粥搭配合理,稀稠正好,色泽诱人。<br>记得娘会特地把筹备好的八种不同配料混在一起,淘洗干净,水开后放进锅里。先是大火煮至半熟,然后再用小火熬制。最初的配料,仅是从一些常见的粗粮中选择,有小米、大米、玉米仁、麦仁、绿豆、黑豆、枣、花生仁等。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娘还会特意去买点葡萄干或者莲子等,甚至偶尔还会拿核桃和杏仁做配料加进去,并且在熬制好的粥里加上白糖或者冰糖,喝起来绵软香甜,滑而不腻,清香诱人。<br>感觉那时碗里盛的不仅仅是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而是一段让人着迷的温暖日子。在那温暖的日子里,有和娘一起温馨的时光。在那温馨的时光里,有娘笑意盈盈的温柔。<br>那时,小小的我会忍不住,好奇地问娘:为何人们非要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为什么这天的粥里必须加八种配料?能不能天天过腊八?面对我的质疑,娘愣怔住了。尔后,瞪大着眼睛,笑着看我一下,并不多说什么,扭头继续忙手中的活儿。再追问,娘会弱弱地说:大家都这样做,我也不知道。<br>哦,这世上竟然还有娘不知道的事儿。<br>小小的我并没有因为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郁闷,反而很是兴奋娘也有不懂的事儿。随后的那些年里,每到腊八这天,我不是期待喝到美味的腊八粥,而是兴奋地继续问娘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看我眼中“万能”的娘也有会被问住的时候。但关于腊八粥的各种疑问,除了娘,我自己再也没问及过别人。<br>星光流转,这些个事儿渐渐都淡忘在了时光里。<br>结婚成家后,每年到了腊八这天,会和爱人一起熬粥。偶尔想到娘回答不了的问题,就问爱人,爱人抓耳挠腮涨红着脸,说这腊八粥好像是煮来祈福的,听人说这天去寺庙里喝腊八粥最好。至于八种配料,估计也是想借此机会清理一下厨柜,把剩余的各种杂粮清理一下,煮给娃子们吃,说到底应该是想节约粮食。我继续追问,为啥人们要煮腊八粥来祈福?为啥还是用八种?<br>爱人无语,似乎词穷才尽。<br>越是弄不明白的事儿,就变得越来越好奇。但自知并不是什么聪慧之人,也只是将这种好奇压在心底,并没有和爱人较真儿。<br>一次,和教自己写作的司卫平先生交流时,无意中又想到这个事儿,就随口问先生。先生说了腊八粥的来历。<br>先生说。人吃的腊八粥也叫佛粥,是人们为了纪念佛祖悟道成佛,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到寺庙里吃杂拌粥作为纪念。先生还通俗易懂地打比方说,就像五月端午人们吃粽子纪念屈原一样,喝腊八粥,也是对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一种纪念。<br>那天,从先生那儿还听到一个关于腊八粥的美丽的传说。<br>据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也就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了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他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后来,发现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给他吃。吃完之后释迦牟尼的体力恢复,随后在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br>哦,释迦牟尼,想到了《宜阳宜阳》书稿中他和五花寺的渊源,没想到腊八粥竟还有这样的传说。那碗简简单单,软糯糯的八宝粥里,竟还藏着一个这么美妙的故事。<br>如今,早已知晓了藏在八宝粥里的秘密,可自己还是错过了。错过了就错过了吧,人生就是这样的。错过的,只是指间的一缕沙,夜空中的一颗流星,早已无法挽回,只有珍惜生命中的当下。更何况,人不能错过春天就伤春,错过秋天就悲秋。是啊,如果错过了花开,就应该去珍惜花落;错过了朝阳,就应该去珍惜西下的余晖;人就应该活在当下!<br>一天都在忙,爱人也在忙,所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没顾得上熬制八宝粥。白日里同事问及时,心里有点不舒服,可此刻想到爱人特意为这个节日,晚间炒了鸡蛋韭菜和辣椒炒肉,这样的日子过得还算是滋润,吃什么都一样,也就释然了。<br>老人们爱讲,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我看来,腊八,好似岁月深巷里屹立着的一盏灯,照亮通向新年的路。<br>心心念念的《宜阳宜阳》,书稿到了印刷厂,新书就在路上。我也轻盈地走在新年的路上,款款而行。</h5> <b>作者简介:</b><br><h5>王爱芳,网名丫头,司卫平工作室文创人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宜阳作协副主席,宜阳实验高中英语教师。发表文字一百多万,出版长篇小说《黄花苗》,散文集《爹大娘亲》,长篇报告文学《精彩开始的地方》(合著),城市散文《宜阳宜阳》(合著)。</h5>